9月,我們和《敢死隊2》有個約會,這場瘋狂派對絕對不容錯過,它用波濤洶涌地氣勢告訴世界,“I am back!”,我們又再一次的陷入“敢死隊熱”的漩渦中。剛開始有點不能理解,為什么《敢死隊》這兩部主演年齡加起來超過600歲的電影能引起這么大的轟動,看過之后才知道,《敢死隊》這不僅僅只是一部動作片電影,它更是一部傳統(tǒng)的動作片電影,它給我們另外一種感官體驗,當我們被特技鏡頭審美疲勞時,這個傳統(tǒng)動作片里真刀實槍的肉搏戰(zhàn)更把我們心中的熱血重新燃燒沸騰起來。
傳統(tǒng)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一部《虎膽龍威》掀起一股純動作片風潮以來,傳統(tǒng)動作片經(jīng)歷了近20年的風光無限,像是《生死時速》、《勇闖奪命島》等為代表作的電影在影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隨著電腦特效技術的發(fā)展,形式就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電腦特效技術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往好的方面說,它自然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讓我們一享視覺盛宴,一飽眼福;但缺點是,如果過量使用,就會容易造成類似藥物依賴的效果:無所不能的電腦特效將傳統(tǒng)動作片中的一招一式“格式化”了,而動作片那棱角分明的外形被特效打磨的“平滑圓潤”,情節(jié)也變得索然無味。隨著《黑客帝國》、《蜘蛛俠》、《指環(huán)王》等新的類型片的橫空出世,電影票房的制高點已經(jīng)被各式各樣的漫畫英雄和魔法巫師們牢牢占據(jù),傳統(tǒng)動作片的聲勢更是一片山河日下,偶有像《諜影重重》這樣的佳作,也難挽回傳統(tǒng)動作片的頹勢。所以,當今動作片儼然已經(jīng)成為好萊塢眼下臭名昭著的一個象征性符號了,曾經(jīng)的票房救世主,如今卻急轉直下成為票房毒藥,當動作片那風卷殘云般的特效在銀幕上呼嘯而過,卻再也激不起我們心中澎湃的豪情。
終于,2010年《敢死隊》和2012年的《敢死隊2》突破重圍,橫空出世,它一改現(xiàn)在動作里“特技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它不同于以煽情維系的小清新式的戀舊,而是徹頭徹尾的重口味:機槍掃射、貼身肉搏,這種視覺感官不似特技電影美輪美奐,而是透著一股濃重的“男人味”,讓人更加熱血沸騰,它掀起了一股傳統(tǒng)動作片的回歸熱潮。
《敢死隊》1和2中的主演,個個都是當年在銀幕叱咤風云的硬漢,史泰龍的《第一滴血》、《洛奇》,施瓦辛格的《終結者》,布魯斯的《虎膽龍威》,諾里斯的《越南歸來》,還有李連杰黃飛鴻系列等的各類功夫片,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造就了那個年代的審美標準。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當下商業(yè)片的主流觀眾群已是90后,他們多半沒有經(jīng)歷過那一波粗糙而原始的銀幕暴力熏陶,況且由于時代審美的變遷,人們對男性的審美趣向逐漸在朝陰柔的女性化靠攏,像是韓劇的陰柔美男就占據(jù)著熒屏。所以《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