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志剛
寬帶中國的建設資金從來哪里?我一直質疑,寬帶中國戰(zhàn)略這件事情是缺錢的,一是因為推動主體和責任主體不統一;二是因為寬帶建設自身所需要的龐大資金;三是因為如此龐大規(guī)模的投資收益率如何保障?至今看不到清晰的路線圖。
早先在工信部的寬帶普及工程大會之后,既有電信運營商的官員表示國家應該加大在寬帶工程上的財政支持力度。以目前承擔寬帶普及工程的兩個主要運營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自身的財務狀況來看,恐怕實在是只手難以撐天,千億規(guī)模的投入建設成本從運營商自身的收入來源看難以滿足。那么,我們需要問的是國家寬帶戰(zhàn)略如何獲得財務保障才能順利執(zhí)行而不是被打了折扣,到最后變成了一個只是統計上的概念而已?
目前看寬帶中國的推動主體還是以政府的行政力量為主。由于是政府推動的原因,在寬帶普及上照顧弱勢群體,比如在農村地區(qū),殘疾人群以及一些公益市場例如學校,圖書館等就成為政府關注的目標。從政府是推動主體這個角度看,參與寬帶中國戰(zhàn)略的有關責任主體在缺錢的時候尋求政府的財政支持自然是順理成章,畢竟懷的誰的孩子誰養(yǎng)是天經地義的。從這個角度看,恐怕只有財政部才能出資解救資金饑渴的電信運營商。但是如果站在財政部的角度,電信行業(yè)作為高利潤壟斷行業(yè),從整個行業(yè)受益的角度看上去是并不缺錢的,畢竟公開的三家運營商的利潤總和超過千億?而站在國資委的角度,顯然三級運營商的資金各家是各家的,豈能混用?糾結自此而產生,所以我們看不到關于寬帶中國建設資金的來源問題的解決方案。
承擔國家寬帶戰(zhàn)略自然無上榮光,但是對于有選擇的非電信運營商來說,他們在進入寬帶市場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投資收益的回報,因為面臨巨大的建設資金需求,除非有政府信用做擔保和財政貼息,非國資的民企恐怕很難在銀行那里融到足夠數量的資金用以支持自己寬帶網絡的運營和建設。因為銀行也不傻,在工信部把寬帶資費下調作為主要政績的情況下,以及主要電信運營商之間此起彼伏的寬帶競爭致使壟斷利潤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如何規(guī)避資金風險是銀行要仔細掂量的。所以,盡管有所為民間資本進入的開放政策,如果背后沒有收益保障預期以及銀行支持,恐怕民間資本是有心無力。這樣看來還是只剩下了電信運營商作為責任承擔主體?;蛟S有人說廣電系可以,這個沒問題,但是我們更要清楚,廣電系比電信運營商還缺錢,賺錢的能力比電信運營商還差,誰愿意在同等市場條件下在沒有行政干預下愿意融資給廣電系?
有人呼吁建立寬帶普遍服務基金用以支持國家寬帶戰(zhàn)略,即使是這樣,那也需要找到誰來作為這個寬帶普遍服務基金的發(fā)起人?而這個普遍服務基金的執(zhí)行效果存在巨大的障礙,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基金發(fā)起方之間的市場劃分問題,也就是那些區(qū)域和市場由誰負責普遍服務的問題,另一個關鍵問題同樣是普遍服務基金的規(guī)模到底多大合適?
普遍服務基金的來源則是另一個不能不回避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項普遍服務基金要么來自財政支出,要么來自稅收。比如在油價里面的教育附加費,城建稅等費項用以支持特定建設項目。但是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下,國家很難再能夠對某項特殊產品或者服務增加稅收或者費項。比如在電信資費上增加一部分稅項作為普遍服務的資金來源,恐怕又和資費下降這項政府績效沖突,而且很容易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寬帶中國戰(zhàn)略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好事,但是如果不解決錢的問題,恐怕就像三網融合一樣,只是統計和政策意義上的戰(zhàn)略而已,無關老百姓的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