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經(jīng)常不辭辛苦,親自深入田間去發(fā)現(xiàn)、采集可供培養(yǎng)的種子。然后,把收集到的種子在一定范圍內(nèi)播種,經(jīng)過反復培養(yǎng),直到培育出自己滿意的良種才向農(nóng)民推廣。顯而易見,袁隆平的方法很土。其實。在實驗室里進行培育,能省卻很多繁雜的步驟,在最短的時間里,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種子。這個道理難道袁隆平不知道嗎?
有記者問過他這個問題。袁隆平說:“在實驗室中搞實驗。一般沒有成片栽植的條件。所謂的‘培養(yǎng)’一般是針對單株。在大自然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稀疏生長或獨自生長的植物,枝干柔弱彎曲,也長不高,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自然不強。但成片的植物每一棵都高大挺拔,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會成倍提高?!?br/> “那為什么生存環(huán)境優(yōu)越的植物反而沒有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植物高大挺拔呢?”記者接著問。
“稀疏的植物因為沒有競爭存在,就懶散著隨意生長,這往往使它們長得奇形怪狀,最終不會成材。而長在一起的植物,每個個體要想生存,就必須讓自己長得高大強壯,這樣才能爭得有限的陽光、水分等生存資源,從而存活下來?!痹∑浇o出了這樣的答案。
袁隆平的回答。帶給我們?nèi)松乃伎迹撼晒Φ娜松菂⑴c競爭的人生。一個人只有在競爭中經(jīng)受磨難,才能經(jīng)得起風雨,才能具有抗挫折的能力。競爭的力量,往往是生命自強不息、鍛煉成才的最好力量。
編輯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