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榮 周維強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004)
我國政府網站發(fā)展的現狀及對策
薛艷榮 周維強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004)
政府網站發(fā)展迅速,在電子政務發(fā)展中居于核心地位。了解政府網站發(fā)展的現狀,展望其發(fā)展趨勢對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政府網站;現狀;對策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覆蓋全球,人們的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到2011年6月底世界網民達24億,中國網民有5億。各種網站星羅棋布,政府網站影響舉足輕重,截止2010年10月底,由五洲傳播中心創(chuàng)辦的“找政府”網站,搜集中國各級政府及組織機構網站數量已達到68777個。其中,中央級網站122個,省級網站2241個,地市級網站17948個,縣區(qū)級以下網站48466個。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政府網站的作用,了解政府網站發(fā)展的現狀,展望其發(fā)展趨勢,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政府網站是指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建成的政府網絡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借助互聯網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及工作流程的重組優(yōu)化,打破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離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規(guī)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地管理服務。政府網站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務效率上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政府網站建設是電子政務的核心工作和切入點
電子政務建設內容豐富多樣,政府網站處在關鍵環(huán)節(jié)。電子政務不是單純的建立政府門戶網站,而是政府工作流程的優(yōu)化重組。建好政府門戶網站是當前電子政務的核心工作,也是電子政務的第一步。如果沒有政府網站,政府部門提供電子政務從何談起呢?只有通過門戶網站才能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電子政務的水平,不是體現在內部政府人員的工作效率上,而是體現在對外服務能力上。因為政府內部電子政務的水平最終是以外部的服務效果的評價為標準。從流程改造、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和重組看,建立政府網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影響力大,阻力少”諸多優(yōu)點,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最佳切入點。
(二)政府網站是政府與公眾溝通合作的橋梁紐帶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為公民民主參與提供了便捷的技術手段,網絡成為了民主參與的新渠道,極大地調動了公民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政府網站作為電子政務最大直接的平臺,在構建政府和公眾之間溝通合作上是主要的橋梁紐帶。這個平臺使公民、企業(yè)與公務員都能在第一時間接收相關政府部門的政務信息,使合適的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恰當的服務。政府網站是“電子政務前臺——后臺服務體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與本級政府內網、行政服務中心以及服務提供方式和渠道等共同構成一個完整體系,為公眾提供相應的服務。
(三)政府網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平臺
建設服務型政府,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擴大公共服務,推進電子政務發(fā)展,都離不開政府網站這種手段。電子政務的信息是通過政府網站發(fā)布的,政府對內整合電子政務資源和對外提供政府信息與服務及公眾直接獲取服務都離不開這個平臺。關注公眾生產生活需求,關注民生、促進和諧,重點整合民生領域公共服務資源,成為當前提高政府網站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重點。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增強運用公共權力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充分實現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是促進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
(四)政府網站的利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的信譽,政府與公眾是合作關系,需要彼此信任。政府與企業(yè)的互信可以提升經濟活動的績效,能夠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社會效益。過去,在公眾面前,政府有強大的信息渠道,占據的資源也多,管理相對容易?,F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公眾的信息渠道四通八達,了解的事情日益增加。社會的流言、負面信息、噪聲及一些官員違規(guī)違紀現象的被曝光,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很大的殺傷力。政府說什么,公眾就信什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政府唯有利用政府網站這個平臺以坦誠的態(tài)度面對公眾,讓公眾了解真相,才能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五)政府網站成為引導社會網絡輿論導向的重要陣地
隨著我國網民人數的快速增長,通過網絡交流已經成為廣大公眾表達訴求的常用途徑。2009年大量由網絡發(fā)出的聲音成為整個社會熱議的熱點、焦點和關注點,如“索尸要價”事件、羅彩霞事件、躲貓貓事件、天價煙事件、藥家鑫事件、郭美美事件等。來自互聯網的聲音充分體現了民眾的意愿,也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當某些事件引起民眾強烈的反應時,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因勢利導、妥善地處理好。政府網站既然是政府在互聯網上的“代言人”,那么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就成為政府的責任與義務。各級政府要充分發(fā)揮政府網站的作用,主動地發(fā)布信息,特別是公眾熱切關注的信息,全面、及時、負責任地告知公眾,引導網絡輿論。
2006年1月中央政府網站正式開通標志著中國政府網站層級體系的架構基本形成。各級政府網站發(fā)布的信息更加及時、準確,在線服務數量和質量不斷增長和提高。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我國政府網站取得了不斐的成績。
(一)政府網站建設已全面推開,網站數量逐年增加
2006年我國政府網站的平均擁有率已達到85.6%,比2005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部委網站擁有率達到96.1%,與2005年持平。省級政府網站擁有率達到96.9%,比2005年提高了6.6個百分點。地市級政府網站擁有率達到97%,比2005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h級政府網站擁有率達到83.1%,比2005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到2011年6月底,我國政府網站數量接近7萬個。
(二)網站內容關注時政焦點、熱點,在線辦事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
民眾關注的政務信息量不斷增加,信息公開目錄、人事信息、財政預算信息的公開率大幅提高。2008年政府網站聚焦國內外的時政熱點,如2008年奧運、神七上天、冰凍雨雪、汶川地震、食品安全、安全生產、房地產泡沫、金融危機等。在線辦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圍繞公眾最關注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在網站上開設了專門欄目,圍繞食品藥品安全提供查詢服務,進行宣傳、指導公眾識別虛假廣告和偽劣產品。民政部網站對民間組織管理、社團登記、低保申請、退伍軍人安置、婚姻登記等方面的業(yè)務全部實現網上辦理。交通部網站開設了“出行服務”欄目,提供路況信息,方便公眾出行。農業(yè)部網站圍繞“三農”問題,在提供農產品生產品種、生產情況及價格方面提供查詢服務,還開展了網上審批服務,推動農產品流通,為促進農業(yè)、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三)公開信息內容不斷豐富,日益規(guī)范
各級政府網站全面貫徹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63%的政府網站對信息公開的范圍進行了全面篩選和拓展,內容不斷豐富,涵蓋了概況信息、法規(guī)文件、規(guī)劃計劃、統計信息、辦事指南等信息。部分政府網站,如發(fā)改委、交通運輸部、科技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網站,上海、海南、深圳、成都等地方政府網站,結合政務工作,對重大項目、應急管理、監(jiān)督檢查、財政收費、社會公益、房屋征收等民眾關注的政務信息實現全面的公開。超過50%的政府網站發(fā)布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目錄,不僅為公眾獲取信息提供了清晰的目錄索引,也為建立公開保障機制,推進政府公開信息的規(guī)范化提供了保障。
(四)網絡渠道暢通,公眾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
政府網站拓寬了公眾的民主參與渠道,公開處理反饋公眾意見的數量和比例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公眾已將政府網站作為與政府相互溝通反饋的首選渠道。2008年評估結果顯示,67.5%的部委網站、90.6%的省級政府網站和62.1%的地市級政府網站開通了意見征集及調查欄目,所有的部委網站和省級政府網站、85.9%地市級網站建立了領導信箱和部門信箱等咨詢、群眾訴求渠道,53.8%的部委網站、87.5%的省級網站和37.5%的地市級網站建立了時事訪談欄目,圍繞與公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征集民意、答疑解惑、提供咨詢服務,政府網站互動內容更貼近公眾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突出各級政府網站特色,提供更具實用性的服務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發(fā)展不平衡,各個基層行政區(qū)域在地域、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基層政府網站上也表現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湖南鳳凰縣政府網站首頁設計別出心裁,突出民族特色,推介古民居旅游,宣傳推動當地旅游文化。提供實用性的服務成為各級政府網站在線服務建設的發(fā)展趨勢。2008年,各級政府網站在深化“百件實事網上辦”活動的推動下,加大了對公眾需求的關注,對教育、醫(yī)療、交通、社會保障、住房等領域的便民服務資源的整合,進一步改變了政府網站僅提供行政辦事服務的局面,網上的辦事服務內容更加豐富、便捷、實用。
(一)政府網站建設發(fā)展不平衡
我國政府網站發(fā)展極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地區(qū)和行業(yè)之間。一是地區(qū)之間的發(fā)展差距大,特別是縣、鄉(xiāng)兩級政府及其機關網站。東部沿海地區(qū)一些縣級市普遍建立了政府網站,一些鄉(xiāng)鎮(zhèn)和富裕村也建了網站,但中西部地區(qū)的一些地級市還沒有政府網站。東部地區(qū)的政府網站已改版了幾次,實用性不斷提高。像廣東,已建了5341個政府網站,山東建了3710個,江蘇建了4757個。而西部的新疆只有1144個,廣西1234個,西藏75個。二是政府網站建設仍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開通的情況還是個動態(tài)數據。如福建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地市級政府開通的政府網站多的100來個,普遍是80左右個,最少的只有60左右個。吉林、山西、甘肅、安徽等省的地市級政府開通政府網站的數量更少,多的為60個左右,普遍只有30個左右,甚至幾個。三是政府網站開通的總量不平衡。現有各級政府及部門、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垂直管理機構、立法監(jiān)督機構、法律機關、黨群工青婦、社團、直屬公共企事業(yè)機構等普遍建立了網站,縣以上的政府也普遍建了網站,縣屬機關部門及鄉(xiāng)鎮(zhèn)的政府網站相對滯后。四是政府網站的質量也是東高西低。如在頁面設計、框架建構、頻道欄目設置、版面編排布局、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及時效更新和數量變化、在線辦事能力和公眾參與度等,都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政府網站使用的域名及服務標準不規(guī)范
有的政府網站沒有明確是哪個級別的政府網站,只稱公眾信息網、公眾信息中心、某某之窗等。有的政府部門網站也沒有直書其名,而是把某項具體工作或性質任務作為網站名稱。如組織部網站稱作黨建網,紀委和監(jiān)察局的網站叫做廉政網,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稱為紅盾網等。各級政府網站一般使用cn域名體系下的“gov.cn”標識,但仍有相當多的政府網站使用不規(guī)范的標志。個別政府網站的網址還使用非“gov.cn”域名,有的依托新華網、新聞網等,網址也都是非“gov.cn”域名。更有少數網址用的是IP地址。政府網站的網址要素也不統一,有的在一個域名下擴充為若干個政府網站。極少數政府網站不僅沒有獨立的網址,甚至沒有網站名稱、頁面及頻道欄目。政務信息公開對提升政府形象有推動作用,也是驗證政府網站服務好壞的標準。省級和多數東南部地區(qū)省的地市級政府網站,做得比較規(guī)范。但其余地區(qū)的政府網站普遍存在信息老化、更新不及時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許多網站信息量嚴重缺乏,有的連首頁的欄目都填不滿,甚至開天窗。
(三)政府網站的信息公布不及時,更新速度緩慢
各級政府網站的網上資源開發(fā)程度明顯不足,一些基本政務信息,像新聞動態(tài)、政策法規(guī)和政府公文等還能做到及時公布,在深度政務信息,如辦事指南、統計數據、人事任免、干部選拔、財政投資、政策解讀、政府采購和項目投資等較為敏感的信息,或涉及到機密的信息不公開,或者公開的不全面、力度不夠。此外重采集,輕分析,滿足于信息的簡單羅列及描述性信息發(fā)布,對公眾的服務僅僅滿足于政府法規(guī)文件等靜態(tài)信息的公告,初淺層次的信息居多,而包括調查研究、決策咨詢、原因分析、對策建議、戰(zhàn)略研究的深層次信息則明顯不夠。
(四)在線服務缺位、不到位,網站安全隱患大
在我國,現有的政府網站的在線服務能力普遍不強。許多已提供在線服務的網站,還不能滿足社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和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甚至部分網站還沒有提供在線服務。少數好的政府網站雖然已初步具備政務查詢、表格下載及在線辦理等能力,但多數政府網站的在線辦事及服務的深度不夠,甚至連表格下載服務都不能令公眾滿意,也就更談不上提供個性化服務了。很多事項無法在線辦理,即使是最容易實現的辦事指南,往往也不能進行實際操作。當前網絡信息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網站安全問題,由于技術原因尤為嚴重,已開始影響我國網絡的正常發(fā)展。鑒于目前我國相對落后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yè),各級政府網站都需要從國外引進大量的基礎設備,而設備中的核心芯片和系統內核邏輯編程我們還不能掌握,這種狀況如不能改變,我國的網絡安全和監(jiān)控就沒有保障。
(一)切實解決政府網站體系中區(qū)域協調和縱向發(fā)展平衡的問題
在我國,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網站層級體系。分四個層級:中央政府網站處在頂級;國務院部委及直屬機構網站,省政府網站是第二層級;副省級以上地方政府網站,各地市政府網站是第三層級;縣級政府網站,地市級政府網站則在第四層級。我國政府網站體系已粗具規(guī)模,但在政府網站體系中存在著橫向區(qū)域發(fā)展不協調,縱向發(fā)展相對失衡問題。東南部較發(fā)達地區(qū)的政府網站建設明顯高于經濟欠發(fā)達的中西部地區(qū);省部級、地市級政府網站建設明顯高于縣市級政府網站。中西部地區(qū)的政府網站需要提高服務水平,以縮小東西部地區(qū)在政府網站建設上的差距。這就需要中西部的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在國家對地方財政撥款時,實行??顚S茫瑢⒁欢ǖ馁Y金專門用于政府網站的建設。還要吸引專業(yè)人才的加入。加大專業(yè)人才引進的力度,用優(yōu)惠政策吸引有相關專業(yè)知識技術的人才來參與網站的建設。
(二)規(guī)范政府網站的運行與管理,切實保障網絡的安全
社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和公眾要獲取政府信息就必須通過政府網站這個平臺,要想利用好在線服務這個渠道,就要制定統一的規(guī)劃和技術標準。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各級政府網站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政務信息收集、加工、處理傳播和管理的主體,必須具有法律的保障,其權利、義務范圍也必須有明確的規(guī)定。我國目前在網站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的管理方面的立法還很不完善,雖然頒布了一些與網站政務信息資源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對政府網站提供內容的知識產權、電子交易、內容管制、隱私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特殊群體利益保護等有了一定的保證,但還是不能滿足有效開發(fā)和利用政務信息資源的發(fā)展的要求。實現在線辦事與服務,需要信息安全做保障。諸如,反垃圾信息、病毒防范、防止網上詐騙、盜竊、身份認證、網上支付、電子簽名和異地備份等。政府網站的建設和運行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信息安全保密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統安全保密管理組織、保密級別和各項管理制度,加強網上互動內容的監(jiān)管,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三)擴展政府網站的服務功能,切實推進政務信息公開
一是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墩畔⒐_條例》把政府網站作為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的主渠道。利用政府網站集中、及時、準確地發(fā)布各類信息,對信息公開的形式、信息篩選、報送、反饋、發(fā)布程序、后臺維護、查詢檢索等要制定相應的規(guī)定或制度加以規(guī)范。二是拓展網上辦事范圍和效率。就是將需要政府行政許可或行政審批的各類事項,通過政府網站向公眾提供各種形式的在線辦理服務。為了推動我國電子政務網上辦事的效率和深度,2004年7月實施了《行政許可法》,2005年4月實施了《電子簽名法》。對辦事規(guī)程、相關法規(guī)、辦事表格、常見問答、辦理部門以及其他有用信息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政府網站還要開通“在線申報”、“辦理狀態(tài)查詢”、網上行政許可、招商引資、交費、納稅、辦理各類證件等。三是提供便民服務。把與公眾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事項搬到網上來。諸如水、電、煤和通訊等繳費服務,實現網上支付、查詢。對熱點信息、實用信息、公共服務信息,如吃、住、行、購等信息,盡可能提供實用、便捷的查詢。四是暢通互動渠道。政府網站的互動渠道越來越多,許多網站都開設了領導信箱、網上調查、網上咨詢、網上投訴、網上申請、網上征集與評議等欄目。五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整合跨部門、跨區(qū)域的資源。政府網站的內容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協同共建,其基礎和前提就是信息資源共享。
(四)推行“六個一”工程,提高政府網站的服務效率
一是“一把手”工程。要搞好政府網站建設,沒有各級政府一把手的重視,各地政府網站的建設就會滯后。因為網站建設涉及到部門的重新設置、人員的調配、資金和人力的投入等,這就要求“一把手”擔起領導責任,積極的溝通協調。二是“一站式”服務。建立一個政府網站,只要公眾記住一個網址,就能找到相關的政府部門信息,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三是“一網打盡”。把政府能提供的全部信息、辦事流程和在線服務都匯聚到政府網站上,按照公眾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四是 “一辦到底”。將涉及面量大、范圍廣、與公眾生活、工作息息相關、適合網絡辦理的事項盡量簡化手續(xù)、環(huán)節(jié)、進行流程再造,在網上“一辦到底”。
五是“一體化”。政府網站內網與外網、業(yè)務網與互聯網間實現一體化管理,把政府網站的 “前臺”與“后臺”融為一體,保證“前臺有呼,后臺有應”。六是“一目了然”。政府網站欄目的名稱要簡單清楚、通俗易懂,概括性強,各級目錄要有邏輯順序,最多不超過三級目錄。頁面的設計一定要醒目新穎、規(guī)范,具有導航功能,提供易用、便捷的檢索、查找功能。
推進電子政務是創(chuàng)建服務型政府的有效手段,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有利于政務信息公開,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公民對政府政策、法規(guī)等的了解,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良好的政府間、政府與社會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合作關系,能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責任編輯 侯 琦
D36
A
1672-2426(2012)01-0069-04
薛艷榮(1963-),女,吉林松原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網絡信息資源。
周維強(1961-),男,遼寧鞍山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研究方向為政府體制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