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三國演義》與政治智慧

        2012-12-21 10:17:52沈伯俊
        黨政研究 2012年5期
        關鍵詞:智慧

        沈伯俊

        《三國演義》與政治智慧

        沈伯俊

        《三國演義》已經成為公認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典籍之一,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對《三國演義》的思想內涵,存在不少爭議。一些人把《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歸結為謀略,這是片面的?!度龂萘x》的主要精髓,表現在五個方面:對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向往;對政治人物的評判選擇;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中華智慧的多彩展現;對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與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謀略之書,不如說它是一部智慧之書。《三國演義》展現的中華智慧,大致可以分解為政治智慧、軍事智慧、科技智慧、人生智慧。其政治智慧突出表現為六點:善于把握天下大勢,總攬全局,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善于協(xié)調君臣同僚,和衷共濟;善于治理,造福一方;善處得失,知所進退;善于識才,后繼有人;高風亮節(jié),遺愛千秋?!度龂萘x》中的政治智慧,猶如一座寶庫,值得人們進一步發(fā)掘,為后人提供深刻的借鑒和無窮的啟示。

        《三國演義》;精髓;謀略;智慧;政治智慧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問世數百年來,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千姿百態(tài)的人物形象,雄奇瑰麗的藝術成就,一直膾炙人口,長盛不衰。22年前,我曾經用這樣一段話概括它的文學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作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罕見的杰作,《三國演義》問世六百多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公認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典籍之一,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華文化越來越廣泛地向海外傳播,它也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今天,《三國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梢钥隙?,在未來的歲月里,無論是我們的子孫后代、海外華人,還是國外漢學家以及其他對中國感興趣的朋友,凡是想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人,都將把《三國演義》當作必讀書。〔1〕

        然而,長期以來,對《三國演義》的思想內涵,存在不少爭議。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學者、文化人在其論著和各種講壇中,隨意評說《三國演義》,其中包含若干誤解乃至曲解,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讀者和聽眾。有鑒于此,我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先后發(fā)表了《〈三國演義〉思想內涵三辨》〔2〕、《〈三國演義〉思想內涵新論》〔3〕等論文,對《三國演義》的思想內涵作出一些新的闡釋,希望有助于這部名著的傳播和研究。

        一、《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當今一些人認為,《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是謀略。我認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誠然,《三國演義》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方面,就是擅長戰(zhàn)爭描寫。全書以黃巾起義開端,以西晉滅吳收尾,反映了從漢末失政到三分歸晉這一百年間的全部戰(zhàn)爭生活,描寫了這一時期的所有重要戰(zhàn)役和許多著名戰(zhàn)斗,大大小小,數以百計。接連不斷的戰(zhàn)爭描寫,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占了全書的大部分篇幅。而在戰(zhàn)爭描寫中,作者信奉“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的軍事規(guī)律,崇尚“斗智優(yōu)于斗力”的思想,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制勝之道的尋繹上。因此,雖寫戰(zhàn)爭,卻不見滿篇打斗;相反,書中隨處可見智慧的碰撞、謀略的較量,而戰(zhàn)場廝殺則往往只用粗筆勾勒??梢哉f,千變萬化的謀略確實是全書精華的重要部分。

        然而,謀略并非《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更非書中精華的全部。

        必須強調指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體系中,“道”是最高層次的東西?!暗馈庇卸嗔x,首先是指自然和社會的根本規(guī)律,通常指正義的事業(yè),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因此,它也是處事為人的基本原則。謀略則屬于“術”,是第二層次的東西,是為“道”服務的,必須受“道”的指導和制約。作為一位杰出的進步作家,羅貫中認為,符合正義原則,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民生安定的謀略才是值得肯定和贊美的,而不義之徒害國殘民的謀略只能叫做陰謀詭計。因此,只有代表作者理想的諸葛亮才被塑造為妙計無窮的謀略大師、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綜觀全書,羅貫中從未放棄道義的旗幟,從未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謀略;對于那些野心家、陰謀家的各種陰謀權術,他總是加以揭露和批判;對于那些愚而自用者耍的小聰明,他往往加以嘲笑。可以說,《三國演義》寫謀略,具有鮮明的道德傾向,而以民本思想為準繩。后人如何看待和借鑒《三國演義》寫到的謀略,則取決于自己的政治立場、道德原則和人生態(tài)度。如果有人讀過《三國演義》卻喜歡搞小動作,那是他自己心術不正,與羅貫中無關;恰恰相反,那正是羅貫中反對和批判的。

        還要指出的是:謀略是用于對敵斗爭的。在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老將黃蓋用苦肉計,是為了瞞過曹操,以便實行詐降,火燒曹軍,從而使孫劉聯軍贏得了這一關鍵戰(zhàn)役的勝利,他自己也贏得了人們的贊譽。如果他找人把自己打一頓,然后聲稱身受重傷,拒絕出戰(zhàn),那就叫做欺騙主帥,畏縮不前,成了可恥的騙子、逃兵;如果他竟然誣陷是同僚故意打傷他的,那就更是成了卑鄙的小人。

        一些人把《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歸結為謀略,上文已經闡明,這是片面的;有的人又把作為中性詞的“謀略”偷換為具有明顯貶義的“權謀”、“權術”,這不僅是偷換概念,而且是歪曲原著,更是應予批評的。

        那么,《三國演義》的主要精髓究竟是什么?在《〈三國演義〉思想內涵新論》一文中,我用五句話加以概括:

        其一,對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向往:這是《三國演義》思想價值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英雄們,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民眾的愿望,力圖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重新實現國家的統(tǒng)一。三分鼎立,彼此相爭,爭的是重新統(tǒng)一的主導權。

        其二,對政治人物的評判選擇:《三國演義》之所以“尊劉”,是由于劉備一生作為,基本符合古人對“明君”的最重要的兩點期待:一是愛民,二是敬賢。 《三國演義》對曹操有褒有貶,貶的是曹操的虐民和害賢。由此可見,“尊劉貶曹”主要反映了廣大民眾按照“撫我則后,虐我則仇”的標準,對政治人物的評判和選擇,具有歷史的合理性。

        其三,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三國演義》描寫了漢末三國變幻莫測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總結了各個集團成敗興衰的歷史經驗,突出強調了爭取人心、延攬人才、重視謀略這三大要素的極端重要性。

        其四,對中華智慧的多彩展現:《三國演義》讓人感到魅力無窮的一個重要方面,乃是積淀在其中的中華智慧,是這種智慧的多彩展現。可以說,《三國演義》就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智慧的結晶,作為全書靈魂人物的諸葛亮,就是中華民族無比智慧的化身。

        其五,對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三國演義》在描繪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時候,表現了對以“忠義”為代表的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就其主導方面而言,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觀、道德觀中積極的一面,值得后人批判地吸收。

        這五句話,每一句都可以用一篇乃至多篇專題論文加以闡述。其中第四句“對中華智慧的多彩展現”,內容十分豐富。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與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謀略之書,不如說它是一部智慧之書。

        《三國演義》展現的中華智慧,大致可以分解為四個方面:政治智慧、軍事智慧、科技智慧、人生智慧。下面,我們著重談談《三國演義》中的政治智慧。

        二、《三國演義》中的政治智慧

        對于《三國演義》中的政治智慧,可以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發(fā)掘。這里提出筆者認為特別重要的六點。

        (一)善于把握天下大勢,總攬全局,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

        能否綜觀天下,總攬全局,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是衡量政治家水平高低,決定其成敗興衰的最重要的指標。曹劉孫三家之所以能在群雄并爭中脫穎而出,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三方都有一流的政治家,制定了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

        曹魏集團——荀彧的奉迎獻帝之策。 《三國演義》第14回寫到:興平二年 (公元195年),控制朝政的李傕、郭汜彼此攻殺,長安大亂。漢獻帝離開長安東歸,途中被李、郭追擊,大臣死傷慘重。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獻帝回到洛陽后,只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居民僅余數百家,無可為食,處境甚為狼狽。曹操聞知,聚謀士商議。首席謀士荀彧提出: “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fā)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辈懿俨杉{荀彧之謀,從兗州起兵,前往洛陽保駕。獻帝以曹操領司隸校尉,假節(jié)鉞,錄尚書事。曹操又納董昭之計,遷獻帝于許縣,自任大將軍,封武平侯。從此,朝廷大權盡歸于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地位。此事本于《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三國演義》沒有寫的是,在荀彧獻此計之前,袁紹的重要謀士沮授曾經提出類似的建議: “沮授說紹云: ‘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托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悅,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谠? ‘今迎朝廷,至義也,又于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紹弗能用?!?《三國志·魏書·袁紹傳》注引《獻帝傳》)等到曹操迎獻帝至許縣后,袁紹才感到后悔,但已悔之晚矣!在官渡之戰(zhàn)這一關鍵性戰(zhàn)役中,實力較弱的曹操之所以勝,實力強得多的袁紹之所以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宣稱“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占有了明顯優(yōu)勢。

        孫吳集團——魯肅的“江東對”。 《三國演義》第29回寫到: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年輕有為的孫策因遭襲擊,傷重而死,孫權繼領江東。周瑜向孫權鄭重推薦魯肅,孫權即命周瑜聘魯肅來輔佐自己。一天,眾官皆散,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夜半,孫權問魯肅:“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孤承父兄余業(yè),思為桓、文之事,君將何以教我?”魯肅曰:“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yè)也?!贝耸卤居凇度龂尽菚斆C傳》。魯肅對天下大勢的分析,極為精辟;他為孫權規(guī)劃的“兩步走”戰(zhàn)略,成為孫吳始終遵循的建國方略。魯肅這番精彩對策,學界稱為“江東對”,它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蜀集團——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國演義》第38回寫到: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天下大事。諸葛亮指出:“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边@段話,幾乎照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僅個別字句略有差異。這一精辟分析,高屋建瓴,為三分鼎立規(guī)劃了藍圖,為劉備集團制定了最佳的戰(zhàn)略方針。

        尤其令人驚異的是,荀彧 (公元163年-公元212年)提出奉迎獻帝之策時,年僅34歲(虛歲,下同);魯肅 (公元172年 -公元217年)提出“江東對”時,年僅29歲;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提出“隆中對”時,年僅27歲!他們把握全局的深刻性,擬定戰(zhàn)略的前瞻性,不能不使后人衷心佩服。

        (二)善于協(xié)調君臣同僚,和衷共濟

        在封建時代,一個政治家能否處理好君臣關系、同僚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往往直接影響其決策能否順利實施,甚至決定其成敗乃至存亡。在這方面,諸葛亮與劉備父子的關系堪稱楷模。

        諸葛亮與劉備——魚水相諧,推心置腹;諸葛亮與劉禪——君臣相得,善始善終。

        《三國演義》第39回寫到,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以師禮待之”。關羽、張飛不悅,劉備解釋道:“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贝撕螅T葛亮輔佐劉備十四年,劉備一直對他傾心信任,言聽計從。直到劉備臨終之時,還殷殷托孤于諸葛亮,慨然囑咐道: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第85回)這段話,基本上照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后人對此或有猜疑乃至誅心之論,不過是妄相忖度而已??v觀數千年封建社會史,皇帝臨終前委任顧命大臣者固不少見;然而,有幾個皇帝愿意或者敢于像劉備那樣托孤?當然,劉備并非鼓勵諸葛亮取其子而代之,而是希望諸葛亮盡力輔之;但如此氣度胸襟,仍罕有其匹,真可謂推心置腹,肝膽相照。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末對此作了公允的評價:“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p>

        劉備臨終,留遺詔訓誡太子劉禪: “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眲⒍U即位后,謹遵父親遺命,對諸葛亮極為敬重,充分信任, “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第85回)此后的十二年間,盡管他早已成年,完全可以自作主張,卻一直把軍政大權都交給諸葛亮,十分放心。諸葛亮親自南征,幾度北伐,他總是予以支持,從不掣肘。如此放手讓輔政大臣行使職權,不疑心,不搗亂,不橫加干涉,在整個封建時代實不多見。當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他派尚書仆射李福前去探望,并咨詢國家大計;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祎為接班人,他又虛心采納,先后任命蔣琬、費祎為執(zhí)政大臣。當諸葛亮逝世的噩耗傳來,“后主聞言,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于龍床之上?!?(第105回)諸葛亮的靈柩回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盡皆掛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聲大哭。”(同上)不僅如此,劉禪對諸葛亮始終追思不已。諸葛亮逝世九年之后,他又招其子諸葛瞻為駙馬,后來還下詔為諸葛亮立廟于沔陽 (今陜西勉縣定軍山前)。這證明他確實是真心誠意地崇敬諸葛亮。比之許多薄情寡義,功臣一死 (甚至還沒死)便翻臉不認人的最高統(tǒng)治者,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諸葛亮呢?也一直恪守“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的諾言,始終是支撐蜀漢政局的擎天棟梁,可謂君臣相得,善始善終。

        (三)善于治理,造福一方

        《三國演義》是一部形象的百年戰(zhàn)爭史,描寫政治家治國理政的篇幅不多;而在有限的敘述和描寫中,仍可看到真正的政治家勤政愛民,造福一方的智慧。

        例如,第34回寫劉備依附劉表,駐扎新野,“玄德自到新野,軍民皆喜,政治一新。”第35回又寫新野之人歌曰: “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又如,第87回寫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成效:“卻說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無大小,皆親自從公決斷。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又幸連年大熟,老幼鼓腹謳歌,凡遇差徭,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边@雖然帶有夸張成分,卻有堅實的歷史依據。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末,陳壽就高度評價道: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碑敶穼W大師范文瀾先生也充分肯定諸葛亮:“凡是封建剝削階級可能做到的較好措施,他幾乎都做,因之……他所治理的漢國,在三國中卻是最有條理的一國?!薄?〕

        對于后世的政治家或一般官員而言,能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衡量其政治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善處得失,知所進退

        一個政治人物,經常要面對升沉進退、得失榮辱。能否正確對待,乃是其政治智慧高低的又一個重要標尺。

        有的人善處得失,知所進退,贏得人們的普遍敬重。例如趙云。在蜀漢集團中,趙云資格僅次于關羽、張飛,又有兩次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盡管提拔的速度比黃忠、魏延等人都慢,他卻毫不介意,對后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建興六年 (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前鋒馬謖遭到街亭之敗,趙云與鄧芝率領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時,由于趙云親自斷后,部伍不亂, “軍資什物,略無所棄”。諸葛亮對此十分贊賞,要賞賜趙云所部將士。這時趙云毫無沾沾自喜之態(tài),而是誠懇地說:“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蓖高^這番真摯感人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如見。對此,“孔明嘆曰:‘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乃倍加欽敬?!?第96回)〔5〕

        反之,也有人昧于榮利,輕浮躁進,甚至不擇手段地謀取名位,往往自取其辱,身敗名裂,成為反面典型。

        例如李嚴。李嚴系蜀漢大臣,才干突出,蜀章武二年 (公元222年)任尚書令,負責處理日常政務;劉備白帝城托孤,李嚴與諸葛亮同受顧命,升任中都護,留鎮(zhèn)永安 (今重慶奉節(jié)),地位僅次于諸葛亮。諸葛亮北伐,他以都護督運糧草。李嚴身居如此高位,仍私心膨脹,汲汲于加官進爵。建興九年 (公元231年),諸葛亮出兵祁山。他因軍糧不濟,命人向諸葛亮謊報軍情,稱吳國欲入寇蜀漢,使諸葛亮不得不迅即退兵;他卻向后主奏稱軍糧足備,以掩己過。諸葛亮奏明后主,廢其為平民,徙居梓潼。至此,原本可以成為一代名臣的李嚴,卻落得身敗名裂的可悲結局。

        又如楊儀。楊儀精明強干,辦事效率很高,深受諸葛亮賞識,以他為隨軍長史、綏軍將軍。建興十二年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向他密授退軍之計。諸葛亮死后,他依法率軍撤退,順利回到成都。但因他性格狹隘,諸葛亮沒有推薦他代為執(zhí)政,而以蔣琬為接班人。后主遵諸葛亮遺言,以蔣琬總統(tǒng)國事。楊儀自以為資歷早于蔣琬,且恃功高而未得重賞,竟大發(fā)怨言,胡說什么: “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可謂不知進退,喪心病狂。結果被廢為民,徙漢嘉郡 (治所在今四川名山縣北),羞慚自刎而死。

        安常守分,寵辱不驚,知所進退,智之大者!

        (五)善于識才,后繼有人

        能否識才用才,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是關系到一個政權是否后繼有人,長盛不衰的重大問題,政治家的智慧,在這一點上又是高低判然。

        就劉蜀集團而言,諸葛亮的政治智慧,在識才用才、選拔和培養(yǎng)接班人方面,也堪稱楷模,他選拔和重用的蔣琬、費祎、董允等接班人,都是德才兼?zhèn)?,不愧為棟梁之材?!度A陽國志·劉后主志》贊許道:“于時蜀人以諸葛亮、蔣 (琬)、費 (祎)及允為‘四相’,一號‘四英’。”〔6〕當代一些人常常談到蜀漢人才不繼,批評諸葛亮不善于培養(yǎng)人才。其實,正如《后出師表》所說,蜀漢人才, “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是從劉備開始創(chuàng)業(yè)起,經過長期積累而得,包括劉備由荊州帶去的人才,益州原有的人才,以及從各地投奔去的人才。而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各地人才的自由流動被打斷;曹魏占據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人才基礎雄厚;孫吳幅員廣闊,經濟文化基礎較好,人才來源也較多;蜀漢則僻居一隅,經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人才來源較少: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理解,不應責怪諸葛亮。

        就孫吳集團而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任一流統(tǒng)帥前后相繼,不僅是一時之盛,就是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也十分罕見。這自然得益于孫權的識人之鑒、用人之明?!?〕

        (六)高風亮節(jié),遺愛千秋

        真正優(yōu)秀的政治家,不僅勤政務實,建功立業(yè),造福兆民;而且嚴以律己,率先垂范,以高風亮節(jié)遺愛千秋??梢哉f,建一時之功易,遺不世之愛難。歲月如流,人心如秤,歷史是公正的,民心是永恒的。以滿腔熱忱做實事,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仰不愧天,俯不怍民,真正贏得民眾的尊重、愛戴,乃至遺愛千秋,才是更高的智慧。在這方面,諸葛亮仍然是難以企及的不朽典范。

        《三國演義》第105回,寫諸葛亮逝世后,靈柩回到成都,“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边@樣的描寫,應該說還是很不充分的。實際上,諸葛亮遺愛千秋,歷代記載,綿延不絕?!度龂尽な駮ぶT葛亮傳》末,裴松之注引袁子曰: “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按:《詩·召南·甘棠》頌揚召公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憇?!?南朝梁殷蕓所著《小說》云:“桓宣武 (按:指東晉大將桓溫)征蜀,猶見諸葛亮時小吏,年百余歲?;竼? ‘諸葛丞相今與誰比?’意頗欲自矜。答曰: ‘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歿后,正不見其比。’”宋代大文豪蘇軾詩云:“武侯來西國,千年愛未衰?!痹谑駶h疆域內的西南地區(qū),各民族民眾把許多美好的事物,如火把節(jié)、潑水節(jié)、種糯谷、住吊腳樓等等,都歸功于諸葛亮,世世代代,緬懷追憶。直到今天,諸葛亮已經成為古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崇高典范,成為中華民族忠貞品格和無比智慧的化身,成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這種令人驚異的歷史文化現象,已經不僅僅是政治智慧所能概括的了。

        《三國演義》中的政治智慧,猶如一座寶庫,值得人們進一步發(fā)掘,為后人提供深刻的借鑒和無窮的啟示。

        〔1〕沈伯俊.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研究,1990,(6).

        〔2〕沈伯俊.《三國演義》思想內涵三辨〔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6).

        〔3〕沈伯俊.《三國演義》思想內涵新論〔J〕.明清小說研究,2011,(4).

        〔4〕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8.

        〔5〕沈伯俊.論趙云〔A〕.名家解讀《三國演義》〔C〕.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6〕沈伯俊.《三國》劉蜀后期人物三論〔J〕.上海大學學報,2006(5).

        〔7〕沈伯俊.性格復雜的孫權〔A〕.沈伯俊說三國〔C〕.上海:中華書局,2005.

        【責任編輯:劉彥武】

        I207.41/D092.35

        A

        1008-9187-(2012)05-0118-06

        沈伯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四川 成都 610071。

        猜你喜歡
        智慧
        有智慧,就是不一樣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32
        談“禾”部
        智富時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智慧退敵
        貓的冷酷與智慧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致強制勝的智慧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0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網球俱樂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
        亚洲精品无码国模|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国产农村乱辈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密桃| 在线观看国产自拍视频|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中文| 无码喷潮a片无码高潮|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porn |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国产喷水在线观看| 99久久久精品免费| 青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91| 大桥未久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亲少妇摸少妇和少妇啪啪| 亚洲av手机在线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永久免费视频| 91极品尤物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般男女|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69|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色偷偷女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丝袜长腿在线看片网站| 日韩a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性裸交a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