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榮國艷 崔亞利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核醫(yī)學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前列腺癌(PCa)是一種常見于老年男性的惡性腫瘤,我國近年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PCa極易發(fā)生骨轉移,國外報道骨轉移的發(fā)生率為50% ~80%〔2〕,PCa轉移的病變骨骼的血流、代謝和功能的早期改變使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在尋找骨轉移灶方面有非常高的靈敏性,缺點是特異性較差,容易造成假陽性,為探討一種較為理想的診斷方法,本文對80例PCa患者核素骨顯像、堿性磷酸酶(ALP)和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等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
1.1 臨床資料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住院PCa患者80例,年齡54~90歲,平均69歲,均經(jīng)穿刺活檢或手術后病理確診,有完整的骨顯像、PSA和ALP等資料和治療記錄。
1.2 方法 80例PCa患者在行尿道內操作和直腸指診檢查前1 w,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后立即進行ALP、PSA測定。ALP測定使用西門子公司ADVIA2400.Dimensio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正常參考范圍為20~150 U/L。PSA檢測使用羅氏公司Abbott i2000.Roche601進行放射免疫檢測,正常參考值為0~4.0 ng/ml。80例PCa患者均采用美國GE公司MPR型SPECT進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顯像,經(jīng)肘靜脈注射顯像劑99mTc-MDP 740~1 110 MBq,2~3 h后行全身前位和后位的掃描,必要時采集不同體位的局部靜態(tài)圖像。檢查前叮囑患者排盡小便,減少膀胱對骨盆的影響。采用Soloway分級標準〔3〕,根據(jù)骨病灶的數(shù)目和顯影情況,將骨顯像分為4級,0級:正常骨顯像;1級:轉移灶1~2個;2級:轉移灶3~5個;3級:轉移灶在5個以上。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以s表示,用方差分析;率的檢驗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用Spearman等級相關性檢驗。
80例PCa患者骨顯像的陽性率為72.5%(58/80)。ALP和PSA檢測水平見表1。58例PCa骨轉移患者分布在PSA<20.0 ng/ml時僅2 例,占3.4%(2/58),與 PSA>20.0 ng/ml時的96.6%(56/58)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PCa骨轉移患者分布在ALP<150 U/L時為4例,占6.9%(4/58),與ALP>150 U/L時的93.1%(54/58)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分級逐步增高,血清ALP、PSA水平也隨著增高,兩者高度正相關,r為0.998,各分級間的ALP、PSA水平差異顯著,見表2。
表1 80例PCa患者骨顯像結果與血清PSA、ALP濃度基本情況(n)
表2 80例PCa患者骨顯像不同分級血清PSA、ALP測定結果比較(s)
表2 80例PCa患者骨顯像不同分級血清PSA、ALP測定結果比較(s)
與其他各組比較:1)P<0.05
分級 n PSA(ng/ml)ALP(U/L)0 22 15.75±5.371) 104.46±70.371)1 7 38.68±11.611) 264.38±99.331)2 30 65.31±17.381) 410.45±155.171)3 21 94.87±20.431) 881.29±266.371)
在前列腺內靜脈與椎靜脈有廣泛交通,椎靜脈叢與上下腔靜脈相溝通,同時椎骨和骨髓的靜脈血液主要匯入椎靜脈。這一特點是前列腺癌容易發(fā)生骨轉移的解剖學基礎。早期骨轉移通常沒有臨床癥狀,出現(xiàn)骨痛時,大多數(shù)患者已進入晚期,預后效果極差。因此對骨轉移進行早期的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放射核素骨顯像是一種對骨骼病變非常敏感的核醫(yī)學檢查方法,可比X射線檢查早3~6個月發(fā)現(xiàn)骨轉移病灶,一次掃描獲得全身的清晰圖像,可以顯示出骨轉移病灶的部位、數(shù)量和范圍。目前,放射核素骨顯像已成為診斷PCa骨轉移最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過骨顯像進行PCa骨轉移的診斷,發(fā)生率為72.5%,比例與文獻報道相符。然而,核素骨顯像的特異性不足完全診斷PCa骨轉移,單個顯示保護濃聚灶的患者,并非都是骨轉移,有時假陽性率甚至可能高達30%〔4〕,需要與骨的良性病變進行鑒別區(qū)分。為準確診斷前列腺癌骨轉移,我們聯(lián)合應用骨顯像與ALP和血清PSA測定評價骨轉移,以彌補骨顯像的不足。
ALP是較早應用于監(jiān)測和研究PCa的生化指標。ALP來源于骨骼和肝臟,在兩者發(fā)生病變時ALP均可升高。因此血清ALP升高用來診斷PCa骨轉移的特異性較差,但時在骨轉移患者中仍可以反映出成骨活性。本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血清ALP值隨骨轉移分級增高而逐步升高,兩者呈正相關。
PSA是一種僅由前列腺上皮分泌的血清蛋白,有中性絲氨酸蛋白酶活性,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PCa的診斷、分期、監(jiān)測和預后評價。近年來,有文獻報道將PSA作為PCa骨轉移的輔助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PSA值的升高,骨轉移的數(shù)目也明顯升高,兩者呈正相關。35例PCa骨轉移患者分布在PSA<20.0 ng/ml的僅為2例,占3.4%;PSA>20.0 ng/ml的患者比例為96.6%,兩者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esterling等〔5〕在對852例PCa患者研究后指出,當PSA<8 ng/ml時,未見有骨轉移者;當 PSA<20 ng/ml時,僅7例(0.8%)患者骨掃描陽性,其中5例有骨痛癥狀,而此7例患者中只有1例PSA介于8~10 ng/ml因此他們認為當PCa患者的血清PSA<10 ng/ml且患者無骨痛、病理性骨折等情況時,骨掃描檢查是不必要的。當PSA<20.0 ng/ml時,PCa患者發(fā)生骨轉移的可能性較小,而PSA>20.0 ng/ml時,發(fā)生骨轉移的可能性較大,患者應該進行常規(guī)全身骨顯像檢查。
目前放射性核素骨顯像仍是診斷PCa骨轉移的主要方法,而ALP、PSA也是重要的輔助診斷指標。ALP升高可以指示出骨轉移的出現(xiàn),而且ALP升高的程度也可以反映出骨轉移的嚴重程度。初步診斷為PCa的患者,PSA>20 ng/ml時,應進行常規(guī)骨掃描。將骨顯像與血清ALP、PSA聯(lián)合應用在診斷PCa是否發(fā)生骨轉移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 Kuwahara M,Tochigi T,Kawamura S,et al.Mass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a comparative study in Natori,Japan and Changchun,China〔J〕.Urology,2003;61(1):137-41.
2 陳雅清,屈婉瑩.核素骨顯像對前列腺癌骨轉移的臨床價值〔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4;14(3):175.
3 朱 君,朱瑞森,朱繼芳,等.核素骨顯像中單個病灶臨床分析〔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0;20(6):254-6.
4 林 勇,趙莎平,陳子益,等.骨顯像診斷骨轉移瘤的臨床價值〔J〕.華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33(4):650-1.
5 Oesterling JE,Martin SK,Bergstralh EJ,et al.The use of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in stagi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rostate cancer〔J〕.JAMA,1993;269(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