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彤 阿里木江 高啟艷 陳發(fā)國 江 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職業(yè)病院 1 泌尿外科 2 整形外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
外傷、感染、陰囊皮膚腫瘤切除導致陰囊皮膚缺損,筆者在術前經過充分的全身狀況的準備和局部創(chuàng)面的處理,根據缺損的大小,分別采用直接拉攏縫合、陰囊局部皮瓣、腹股溝鄰位皮瓣轉移修復方法。取得滿意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4例陰囊皮膚缺損: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8歲;皮膚缺損的原因:感染4例,外傷9例,腫瘤1例。術前準備:除常規(guī)的術前檢查、抗炎、營養(yǎng)支持等全身狀況的準備外,根據不同的病因,做些特殊的準備:(1)感染所致的陰囊皮膚缺損:局部經外科清創(chuàng)、換藥,待創(chuàng)面肉芽新鮮。創(chuàng)面細菌培養(yǎng)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再次培養(yǎng)為陰性,進行手術。(2)外傷所致的皮膚缺損:術前行B超檢查了解陰囊內容物有無損傷[1],同時明確是否合并陰囊皮膚鈍挫傷,如傷口緣皮膚青紫、淤血、壞死、不出血等。必要時行CT檢查,明確睪丸破裂有沒有假陽性和假陰性[2]。(3)腫瘤所致的皮膚缺損:行局部活組織病檢,證實腫瘤;局部淋巴結有無腫大;腹腔B超或CT了解有無內臟轉移。
1.2 修復方法 4例陰囊皮膚缺損在小于1/3的陰囊面積,采用創(chuàng)緣直接拉攏縫合的方法修復,同時行尿道重建1例;8例陰囊皮膚缺損在1/3~1/2的陰囊面積,采用2∶1~4∶1陰囊局部推進或旋轉皮瓣轉移修復;2例陰囊皮膚缺損在大于1/2的陰囊面積,采用腹股溝鄰位皮瓣轉移修復。
患者,男,40歲,陰莖不明原因地腫脹、潰爛,尿液從陰莖腹側排出,陰莖頭、體變黑,伴惡臭及膿性分泌物。查體:心肺腹部未見異常,“尿道口”位于陰莖腹側,陰囊、睪丸未見異常。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1982年曾行左輸尿管結石取出術,5年前出現陽痿,一直未治愈。入院后做創(chuàng)面分泌物培養(yǎng)+藥敏示:G+球菌、副大腸桿菌生長,對卡那霉素、先鋒必素敏感。治療上選擇敏感抗生素抗炎,用1/5 000高錳酸鉀濕敷創(chuàng)面,及時清除漸進的壞死組織,直至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清除干凈,最后陰莖缺如。
手術治療:患者陽痿6年,已無性欲,拒絕行陰莖再造術,僅要求修復創(chuàng)面,解決排尿問題。手術在連續(xù)硬膜外腔麻醉下進行,取截石位,留置導尿,常規(guī)消毒、鋪巾,清洗創(chuàng)面。在創(chuàng)面下方、陰囊中線兩側設計陰囊縱隔血管叢軸型皮瓣2cm×5cm,切取、分離皮瓣時仔細操作,保護好陰囊縱隔及其內的陰囊縱隔血管叢(包括陰囊前動脈、靜脈和陰囊后動、靜脈),將皮瓣上緣AC上提,與已行“十”字形切開的“尿道口”吻合,增加兩者接觸范圍,利于愈合,同時減輕術后吻合口的環(huán)形攣縮、狹窄。皮瓣分離后將AB與CD緣縫合,皮瓣自身內折內卷,形成“反向”皮管,這樣就形成了“騎跨”陰囊的新尿道。皮瓣兩側分離后拉攏縫合,覆蓋皮管。術后繼續(xù)抗炎治療,留置導尿,并行膀胱沖洗,10d后拆線,2周后拔除尿管,未發(fā)生尿漏。出院1個月后發(fā)生排尿困難,尿流變細,來我院泌尿外科門診行尿道擴張后改善,正常排尿。
陰囊是睪丸、附睪、精索的保護性覆蓋的皮膚組織,陰囊皮膚缺損、合并感染可引起深部內生殖器的感染、外露,感染所致的陰囊皮膚缺損需經外科清創(chuàng)、換藥、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待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再次培養(yǎng)為陰性,進行手術,防止術后再次感染。外傷所致的皮膚缺損除了術前行B超檢查了解陰囊內容物有無損傷,同時還要明確是否合并陰囊皮膚挫傷,單純銳器傷,可以一期修復;若合并陰囊皮膚挫傷,觀察1周后,待血管損傷穩(wěn)定,確定壞死組織界限,再行手術,否則直接拉攏縫合或者皮瓣轉移修復,可能會繼發(fā)壞死。腫瘤所致的皮膚缺損行局部活組織病檢,證實腫瘤;局部淋巴結有無腫大;腹腔B超或CT了解有無內臟轉移;術中需在快速病理提示邊緣切凈、無癌殘留后實施修復。
陰囊皮膚含有很多皺襞,富有很大的延展性,血供很豐富。陰囊皮膚缺損在小于1/3的陰囊面積,可將創(chuàng)緣直接拉攏縫合或皮緣下稍加分離后直接拉攏縫合的方法修復;陰囊皮膚缺損在1/3~1/2的陰囊面積,在睪丸肉膜表面分離,利用陰囊皮膚的延展,形成2∶1~4∶1陰囊局部推進或旋轉皮瓣轉移修復;陰囊皮膚缺損在大于1/2的陰囊面積,單純采用陰囊局部推進或旋轉皮瓣轉移修,會存在皮瓣過于緊繃、張力過大,術后繼發(fā)皮瓣壞死之虞,需要用腹股溝鄰位皮瓣轉移,產生“額外”多的皮膚參與修復。
[1] Joseph W.Stengel and Erick M.Remer.Sonography of the scrotum:case-based review〔J〕.Am J Roentgenol,2008,190:S35-S41.
[2] 孔凡彬,夏瑞淦,胡立斌.閉合性陰囊損傷的CT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