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奇 陳枕流 梁榮慶 陳大華
(復旦大學先進照明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目前,CIE明視覺函數(shù)V(λ)在工業(yè)生產(chǎn)、照明設計、圖像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即所有的光度學測量都是基于明視覺函數(shù)V(λ)進行計算的,同時幾乎所有光度學測量儀器也都是依據(jù)此來進行修正的。明視覺函數(shù)代表的是在較高亮度水平下 (>3cd/m2)人眼在視網(wǎng)膜中央凹2度目標張角內(nèi)的視覺特性。
本征感光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 (ipRGC)的發(fā)現(xiàn)將照明領域的研究從視覺范疇內(nèi)的研究拓展至非視覺領域。對于照明光生物效應的定量評價與檢測,目前所有的光學測試儀器都無法實現(xiàn),原因在于光生物效應的光譜響應曲線與傳統(tǒng)的明視覺函數(shù)V(λ)存在較大差異。國內(nèi)外實驗研究均表明短波藍光部分 (460nm~490nm)的光生物效應會比較明顯,雖然這一問題的確切結果至今仍然懸而未決,但光源及照明環(huán)境的光譜能量分布在實踐應用中將變得更為重要,因為它同時影響了照明的視覺效果和非視覺效果。為此國際照明委員會 (CIE)第六分部 (光生物與光化學)成立了多個技術委員會研究討論這一課題,(TC6-11)專門研究光輻射對人體系統(tǒng)綜合效果,(TC6-63)專門研究光生物效應對生理節(jié)律的影響,用以幫助晚班工作者及長途飛行者減少節(jié)律變化影響,(TC6-62)專門討論與生理節(jié)律及相關神經(jīng)生物效應的定量評價方法。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長時間生活在光照周期不規(guī)律的航天員,潛艇戰(zhàn)士的健康尤為重要,良好的人工照明系統(tǒng)可以將人體節(jié)律所受的影響降低。
對于照明光生物效應光譜響應的評價方法,目前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以褪黑激素的抑制作用為依據(jù)的響應曲線,這類方法的缺陷在于需要長時間照明和高強度的光照才有效果,對于實際照明場景的評價,缺乏即時性,同時在低照度情況下,該方法失效[2];另一類是基于瞳孔大小改變的光譜響應曲線,這類方法的缺陷是目前尚不能證明瞳孔大小的改變是單獨由于 ipGRC作用發(fā)生改變,還是ipRGC與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共同作用的結果,即無法有效完全分離照明的視覺通道和非視覺通道[3];第三類采用人體生理參數(shù)的變化來評價光生物效應的綜合效果,這類方法快速、直觀,缺陷在于實驗控制較難,容易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圖1是復旦大學基于人體心率變化的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光譜響應曲線。三種方法各有利弊,但相互印證,盡管實驗考察的應變量不同,但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的光譜響應峰值的確從視覺響應的峰值555nm向短波方向偏移。
圖1 基于心率變化的光生物效應光譜響應曲線
在光度學測試中,我們通常用光通量Ф(單位:lm)來表征光量的多少,光通量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光輻射能量的大小,光通量是說明光源發(fā)光能力的基本量,見式 (1)。
其中,Ф為光通量;P(λ)為絕對光譜能量分布;V(λ)明視覺光譜光視效率函數(shù);Km為光譜光視效率函數(shù)最大值,在明視覺條件下,V(λ)的最大值Km為683 lm/W(當λ=555nm時)。由于人眼對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的相對敏感度是不一樣的,照明光源所輻射的能量轉換為光度量應根據(jù)V(λ)進行分配“權重”。CIE所制定的光譜光視效率函數(shù)是把電磁能量和光度量聯(lián)系在一起的必要橋梁,它實現(xiàn)了同時考慮輻射能量和考慮人眼作用后對照明特性的度量。
光通量一般是用來描述發(fā)光體性能指標的參數(shù),由光通量引出與其相對應的光度學參數(shù)光強I(單位:cd)和亮度L(cd/m2)與光通量一樣,其實都是用于描述發(fā)光體,如光源、燈具或二次發(fā)光體(例如道路照明中的路面)發(fā)光性能的光度學參數(shù),在照明光環(huán)境的評價中常常被誤用或混用。真正用于實際評價接受到多少光照的參數(shù)是照度E,單位:勒克斯 (lx),表示單位面積接受到的光通量。從量綱上來考察,光通量單位流明 (lm)相當于功率(W),而照度單位勒克斯 (lx)相當于功率密度(W/m2),這些光參數(shù)均沒有與時間相關的參量,都是描述單位時間的物理量。由于照明的非視覺生物效應不僅與光照強度、光譜能量分布有關,同時還與光照的持續(xù)時間有關,所以傳統(tǒng)照明光度學測試內(nèi)容往往不能直接表達所要測試的具體光信息。
由于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與光照持續(xù)時間緊密相關,應使用人眼實際在某一時間段內(nèi)接收到的光通量大小來進行評價,即應該采用光劑量或光劑量密度來描述,其單位量綱應該與能量單位焦耳 (J)相對應,可以用流明·秒,或勒克斯·秒來表示。人體接收了多少劑量的光,進而引起相應程度的非視覺生物效應,這不僅從邏輯關系上更容易被理解,也與實際實驗結果輸入輸出相匹配。如果我們用D來表示光劑量,其具體表達式可以寫成光通量在時間軸上的積分,見式 (2)。
對于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作相應的光度學評價測試時,由于對應的光譜響應峰值波長已經(jīng)遠遠偏離555nm,故而Km的數(shù)值以及能量分配“權重”函數(shù)也應發(fā)生相應響應的變化,參考式 (2)光劑量的定義形式,由此可以得到用以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評價的有效光劑量DB如式 (3)所示。
考慮到與傳統(tǒng)光度學用以評價接受光照的參數(shù)照度對應,可以使用實際照明光環(huán)境中,人眼位置處的有效光劑量密度來表示。
為了實現(xiàn)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的有效光度學測試,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一是通過定時測試人眼位置處的照度和光譜值后轉換累積求得,具體實現(xiàn)方式如下,引入B/P值用以評價不同照明環(huán)境光譜對非視覺生物效應的影響,其表達如式 (4)所示,
其中,P'(λ)為相對光譜能量分布,為光譜儀實測數(shù)據(jù),其他參數(shù)均為已知量。實時測得照度值E,并計算該時刻的B/P值,E乘以B/P值再乘以測試時間間隔,即可得到相應測試時間間隔內(nèi)的有效光劑量密度,累加各測試時間間隔內(nèi)的有效光劑量密度值,即可計算得到在特定的照明環(huán)境下,一定的時間段內(nèi),人眼實際接收到的有效光劑量。
另一種方法可以通過硬件方式直接測量,通過對現(xiàn)有標準化照度計進行改裝設計,將原先的照度V(λ)修正濾光片,改為B(λ)修正濾光片,圖2為復旦大學根據(jù)基于心率變化的光生物效應B(λ)函數(shù)的實際濾光片擬合曲線,擬合優(yōu)度為0.96。
圖2 B(λ)光譜響應函數(shù)的濾光片擬合曲線
之后,在光電轉換模塊中增加積分電路或計時電路,將時間維度上的光度學信息通過累積直接記錄顯示。該方法較前者測試方法更為便捷、直觀,目前復旦大學正在積極研發(fā)樣機。
照明非視覺生物效應從21世紀初發(fā)現(xiàn)至今,研究人員從各自研究角度出發(fā)研究了多種不同的非視覺生物效應,雖然具體的光譜響應曲線尚未形成共識,但根據(jù)已有的研究結果用以評價實際光環(huán)境的非視覺生物效應卻是必要的?;谡彰鞣且曈X生物效應的特點,建議采用光劑量作為評價、檢測實際光環(huán)境非視覺生物效應的測試參數(shù),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光度學測試項目中時間維度的信息缺失,為綜合評價照明光環(huán)境的舒適和健康提供評判依據(jù)。
[1]Wout J.M.van Bommel.Non-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lighting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for lighting for work[J],Applied ergonomics 37(2006)461~466.
[2]George C.Brainard,Ignacio Provencio.Photoreception for the Neurobehavioral Effects of Light in Humans[A].2ndCIE ExpertSymposium on“Lighting and Health”(2006).
[3]Berman S.M,Clear R.D.Past vision studies can support a novel human photoreceptor[A],CIE midterm meeting and internationalLighting congress, Leon,Spain,2005.
[4]姚其,居家奇,程雯婷,林燕丹.不同光源的人體視覺及非視覺生物效應的探討 [J].照明工程學報,19(2),2008.
[5]居家奇,陳大華,林燕丹.照明的非視覺生物效應及其實踐意義[J].照明工程學報,2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