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萍 葉 紅 武曉春 湯 兵 張 樺 沈 霞 鐘惠琴 楊俊偉
維生素D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功能,維生素D缺乏在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的發(fā)生率達 50%~90%[1-3],其不僅與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腎性骨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而且還參與其他多種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感染等的發(fā)病。血清 25羥基-維生素 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的水平是目前評價維生素D負荷的公認指標。本研究通過對278例MHD患者維生素D基線水平的篩查,并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初步探討血液透析(HD)患者維生素D缺乏的發(fā)生率及臨床相關(guān)因素。
研究對象 選擇1984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行透析治療時間>3月的MHD患者278例。對照組為13例本院體檢中心隨機抽取的健康個體。
標本采集 于2010年4月采集患者血清。開始HD治療前抽取非抗凝血2 ml及抗凝血4 ml,非抗凝血室溫靜置10 min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分別檢測生化指標和25(OH)D;抗凝血檢測血紅蛋白水平及送南京市迪安醫(yī)院檢測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試劑 25(OH)D 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豐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檢測抗體、捕獲抗體及標準品均購自R&D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購自 R&D公司,三甲氧芐氨嘧啶(Trimethoprim,TMP)購自Sigma公司。
生化指標的檢測 血鈣、血磷由本院檢驗科常規(guī)檢測(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血清25(OH)D水平檢測 參照25(OH)D 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進行。標本設(shè)復孔。以空白孔調(diào)零,450 nm波長(ELx800酶標儀,Bio-TeK公司,美國)依序測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測定應(yīng)在加終止液后15 min內(nèi)進行。
統(tǒng)計學分析 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和F檢驗;定性資料以例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應(yīng)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25(OH)D水平與患者的臨床指標之間的相關(guān)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對象的臨床特征及25(OH)D的分布特點本研究共納入278例MHD患者,其中男性175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齡為(57.4±18.2)歲,平均透析齡為(62.3±61.9)月。患者的臨床特征見表1。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jù)本研究中采用的25(OH)D檢測試劑盒提供的標準,并參照文獻,我們將25(OH)D缺乏和不足分別定義為25(OH)D<15 ng/ml和15~30 ng/ml。結(jié)果顯示,25(OH)D缺乏和不足的患者分別占55%和37%,僅8%患者血清25(OH)D水平在正常范圍,25(OH)D水平的分布特點見圖1A。與對照組相比,MHD患者血清25(OH)D的水平明顯降低,而男性患者血清25(OH)D的水平明顯高于女性患者。
血清25(OH)D與患者臨床特征之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 通過多元回歸分析法對患者血清25(OH)D水平與臨床特征之間的相關(guān)性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透析齡、BMI、活動與光照量、血壓與血清25(OH)D水平之間無相關(guān)性。278例患者原發(fā)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多囊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多發(fā)性骨髓瘤等。根據(jù)發(fā)病機制和性質(zhì)的不同,將原發(fā)病因分類為:(1)慢性腎小球腎炎;(2)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3)多囊腎;(4)多發(fā)性骨髓瘤、腎淀粉樣變;(5)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6)不明原因。F檢驗分析各組間患者血清25(OH)D水平之間有無差異,P>0.05。t檢驗分析吸煙、高血壓患者之間25(OH)D水平無明顯差異。t檢驗分析不同性別25(OH)D水平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男性明顯高于女性(P<0.05)(圖1B)。
圖1 MHD患者與健康對照組血清25(OH)D的分布特點
血清25(OH)D與患者并發(fā)癥及伴發(fā)癥的相關(guān)性 本研究中觀察的并發(fā)癥及伴發(fā)癥包括糖尿病、心血管并發(fā)癥(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等)、腦血管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278例患者中糖尿病57例,25(OH)D均值為(15.48±9.07)ng/ml,非糖尿病患者25(OH)D均值為(17.11±9.26)ng/ml,高于糖尿病患者,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圖2A)。在所觀察的心血管并發(fā)癥中,心功能不全與冠心病均與血清25(OH)D水平有關(guān)聯(lián),278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21例,平均25(OH)D水平為(11.31±4.01)ng/ml,無心功能不全患者25(OH)D平均值為(17.22±9.40)ng/ml,明顯高于心功能不全患者(P<0.05)(圖2B)。冠心病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0%,25(OH)D 均值為(12.92 ±6.08)ng/ml,非冠心病患者則為(17.21±9.43)ng/ml,兩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圖2C)。腦梗死患者血清25(OH)D的平均值為(14.78±8.81)ng/ml,非腦梗死患者25(OH)D均值為(17.22±9.28)ng/ml,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圖2D)。
圖2 病因及有無并發(fā)癥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比較
血清25(OH)D與生化指標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多元回歸法分析發(fā)現(xiàn),血鈣、血磷和鈣磷乘積,均與25(OH)D水平無明顯相關(guān)(圖3)。甲狀旁腺激素與25(OH)D之間亦無相關(guān)性(圖4)。同樣,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及紅細胞壓積與血清25(OH)D之間無相關(guān)性。
圖3 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血鈣、血磷及鈣磷乘積與25(OH)D水平的相關(guān)性
圖4 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甲狀旁腺激素與25(OH)D水平的相關(guān)性
血清25(OH)D與藥物治療的相關(guān)性分析 我們應(yīng)用t檢驗或F檢驗方法分析了治療藥物與血清25(OH)D水平之間是否存在相關(guān)性。本中心69.1%患者應(yīng)用碳酸鈣作為磷結(jié)合劑,53.6%患者服用活性維生素D[1α羥化維生素D(阿法骨化醇)和1,25羥化維生素D(骨化三醇)],碳酸鈣及活性維生素D補充與否及種類與25(OH)D水平無關(guān)聯(lián)(圖5)。本研究中主要服用的降壓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鈣離子拮抗劑(CCB)、β受體阻斷劑及α受體阻斷劑,通過t檢驗顯示,應(yīng)用ARB的患者血清25(OH)D水平較未應(yīng)用ARB的患者高(P<0.05),其余降壓藥則無差異。
圖5 補充碳酸鈣或維生素D對血清25(OH)D水平的影響
維生素D在鈣磷代謝中起十分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近年來,對于維生素D的生理作用的研究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鈣磷代謝和骨代謝。維生素D受體在腦、前列腺、乳腺、結(jié)腸及免疫細胞中均有表達,是維生素D發(fā)揮其他生理學效應(yīng)的組織基礎(chǔ)。而研究顯示,1,25(OH)D直接或間接的控制了超過200個基因的表達或轉(zhuǎn)錄后調(diào)控,包括調(diào)節(jié)細胞增生、凋亡、分化和血管生成的基因[4-6]。因此,維生素 D的缺乏會帶來除骨病以外的眾多疾病,如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影響維生素D合成的因素有很多,光照、飲食、皮膚色素沉著、酶的合成減少等。腎臟作為合成25(OH)-1α-羥化酶的主要臟器,其功能衰竭對于維生素D的合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國外文獻報道CKD患者低維生素D血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1-3]。國內(nèi)這方面數(shù)據(jù)較少,但近年來已有文獻報道維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在CKD患者中的發(fā)生率達 84.6%~96.3%[7,8]。為此,本研究對 278 例MHD患者進行了25(OH)D水平的篩查,結(jié)果顯示25(OH)D的缺乏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主要來源于飲食和皮膚,MHD患者由于飲食的限制,對于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的攝入減少,以及胃腸道吸收功能障礙等,導致飲食中麥角骨化醇的儲備減少。另外,MHD患者每周至少12h的透析,使患者光照的時間大大減少,皮膚中的脫氫膽甾醇轉(zhuǎn)化為維生素D3的效率明顯降低;(2)維生素結(jié)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DBP)的減少,在維生素D合成的過程中,DBP是十分關(guān)鍵的轉(zhuǎn)運蛋白,MHD患者營養(yǎng)狀況不佳以及尿中丟失白蛋白等因素可以引起DBP的減少,使轉(zhuǎn)運至肝臟的維生素D明顯減少;(3)腎臟合成1α羥化酶減少及酶活性降低,25(OH)D需經(jīng)腎臟的1α羥化酶轉(zhuǎn)換成具有生物學活性的1,25(OH)D3,發(fā)揮生物學效應(yīng)。MHD患者腎臟合成該酶的能力顯著下降,但本研究未進行1,25(OH)D3的檢測,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所在。
本研究還分析了MHD患者血清25(OH)D水平與臨床特征、伴發(fā)癥、生化指標以及應(yīng)用藥物之間的相關(guān)性。其中,25(OH)D水平與患者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這與Drechsker等[9]的研究一致,即25(OH)D水平與心血管并發(fā)癥呈負相關(guān),血清25(OH)D水平越低,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越高,并且獨立于血鈣血磷的作用,提示維生素D存在心血管保護效應(yīng)。
因此,監(jiān)測血清25(OH)D的水平在臨床上十分重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的治療目的已經(jīng)不僅在于糾正鈣磷代謝的紊亂。根據(jù)一項最新的Meta分析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血清25(OH)D的水平,降低PTH的水平,以及改善貧血和營養(yǎng)狀況等[10]。根據(jù)K/DOQI的指南,目前臨床上應(yīng)用活性維生素D的適應(yīng)證仍然是繼發(fā)性甲旁亢,依據(jù)PTH水平以及鈣磷水平調(diào)整維生素D的劑量,包括小劑量持續(xù)療法(0.25μg/d)和大劑量沖擊療法(根據(jù)PTH調(diào)整,PTH 300~500 ng/L,每次1~2μg,每周2次;PTH 500~1 000 ng/L,每次2~4 μg,每周2次;PTH >1 000 ng/L,每次4~6 μg,每周2次)。作者建議還需結(jié)合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是否有大量蛋白尿等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針對PTH水平正常的患者也應(yīng)監(jiān)測血清25(OH)D的水平,給予活性維生素D的補充,以小劑量維持。并鼓勵患者進行室外活動,增加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盡管臨床上公認CKD患者應(yīng)補充活性維生素D,但一些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提示[11,12],非活性維生素D同樣可以降低PTH的水平,改善25(OH)D的不足和缺乏,因此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仍需進一步探討。
小結(jié):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在MHD患者中發(fā)生率十分高,女性患者較男性患者水平更低。有心功能不全和(或)冠心病的患者25(OH)D缺乏或不足的程度更嚴重,應(yīng)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阻斷劑可能改善25(OH)D的缺乏和不足,但機制仍不清楚。目前臨床上對活性維生素D的應(yīng)用仍然局限于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我們建議定期監(jiān)測25(OH)D水平,并予酌情補充維生素D。
1 Wolf M,Shah A,Gutierrez O,et al.Vitamin D levels and early mortality among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Kidney Int,2007,72(8):1004-1013.
2 London GM,Gu rin AP,Verbeke FH,et al.Mineral metabolism and arterial function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Potential role of 25-hydroxyvitamin D deficiency.JAm Soc Nephrol,2007,18(2):613 -620.
3 Saab G,Young DO,Gincherman Y,et al.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thly ergocalciferol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Nephron Clin Pract,2007,105(3):c132 -138.
4 Holick MF,Garabedian M.Vitamin D:photobiology,metabolism,mechanism of action,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Favus MJ,ed.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6th ed.Washington,DC: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2006:129 -137.
5 Holick MF.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inadequacy and implications for health.Mayo Clin Proc,2006,81(3):353 -373.
6 Nagpal S,Na S,Rathnachalam R.Noncalcemic actions of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Endocr Rev,2005,26(5):662 -687.
7 呂軼倫,林 穎,史 浩,等.慢性腎臟病患者維生素D不足與缺乏.中華腎臟病雜志,2009,25(9):668 -672.
8 于 媛,王 宓,王 梅.慢性腎臟病3~5期非透析患者25(OH)D與1,25(OH)2D水平的相關(guān)性及影響因素.中國血液凈化,2011,10(6):310 -314.
9 Drechsker C,Pilz S,Obermayer-Pietsch B,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combined cardiovascular events,and mortality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Eur Heart J,2010,31(18):2253-2261.
10 Kandula P,Dobre M,Schold JD,et al.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lin J Am Soc Nephrol,2011(6):50 -62.
11 DeVille J,Thorp ML,Tobin L,et al.Effect of ergocalciferol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Nephrology(Carlton),2006,11(6):555 -559.
12 Wissing KM,Broeders N,Moreno-Reyes R,et al.A Controlled Study of Vitamin D3 to Prevent Bone Loss in Renal-Transplant Patients Receiving Low Doses of Steroids.Transplantation,2005,79(1):108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