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舊時中國在交易上是大額用銀小額用錢,這種銀銅復本位制的缺點是貨幣供需間缺乏彈性,原料來源難以控制,銅錢在流通時“重則滋銷毀,輕則多私鑄”。光緒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諭令各省規(guī)復制錢,定制錢每文重一錢,但因銅價高漲,地方當局皆采取減重的權宜措施,因此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1899年初),朝廷飭令以八分為準。國內銅貴乃因主要來源地云南在咸同年間的回變導致產(chǎn)量大減,事件平息后雖進行整頓,卻因缺乏資本、勞力及技術而無法完全恢復。據(jù)估計,1887年至1906年之間的產(chǎn)量不足18世紀高峰期的七分之一。滇銅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上揚,若購進口洋銅,即受國際銀價變動的影響,國際銀價又因列強紛紛實施金本位制而趨疲軟。情勢的復雜,不是“奸商囤積居奇”一句話可以涵蓋的。
此時清政府正處于內憂外患的窘境,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馬關條約賠款白銀2億兩,日本占領遼東半島及臺澎等地;日本勢力的膨脹造成西方列強的不安,引起俄法德三國干涉,促使中國得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事后各國都想在中國擴大影響力,德國經(jīng)評估后選擇山東膠州灣作為橋頭堡。適次年發(fā)生巨野教案,德國即借口兩名傳教士被害為由在11月出兵強占膠州灣,在1898年3月訂立《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以99年為期強行租用該地。德國在租界享有征收各項賦稅及管轄權,包括山東鐵路修筑權及采礦權。自此青島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山東成了其勢力范圍。
為緩解錢荒,兩廣總督李鴻章在1900年開鑄銅元,最早是想作為輔幣,故面銘“每百枚換一圓”,背英文ONE CENT(一分),后來先把英文改成TEN CASH(十文),1904年面文再改“每元當制錢十文”,即改對“制錢”作價。所謂的“制錢”是封建時代各朝政府按其法定幣制由官爐制造的錢幣,以文為單位,一千文為一串。理論上每串合銀一兩,但在實際流通時,銀錢比價是浮動的。
由于銅元是對制錢作價,因此在行用時與銀元的兌換比率是浮動的。然而在青島進出口貨物,銀元與德國馬克又有國際貿易上匯率變化的問題。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時銅元的波動雖僅為1%左右,但與5年前相比,貶值程度則達到了40%至45%,十分驚人,對于商賈與民眾而言均造成極大的困擾。因此青島的德國當局為管理市面上的金融混亂,在1909年10月發(fā)行由柏林造幣廠制作銘文“大德國寶”的十進位壹角及五分鎳幣兩種,除面值外有“每十(或二十)枚當大洋壹圓”字樣,使用時與制錢脫鉤。由于規(guī)定對壹元作價,與銀元在兌換上沒有比例變動的問題,可隨時至德華銀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按照面值兌換銀幣,故頗受商界歡迎。次年度的海關膠州口報告有“上年由德國運到鎳質零角輔幣甚多,規(guī)定以十角為一元,并無貼水漲落之幣,本埠通行,商民均稱便利,本年又續(xù)行運來,其舊有銀質零角皆不適用也。”之記載??傊祁~分別為壹角幣67萬枚及五分幣61萬枚,合9.75萬銀元。根據(jù)《海關十年報告》,1909年青島人口約三萬五千人,膠州灣租借地全區(qū)是十六萬三千人,若按其人口數(shù),平均每人分配的壹角幣及五分幣各在4枚上下,合計通用數(shù)每人8枚、金額合大洋0.6銀元左右,兩種鎳幣發(fā)行額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在此港埠通行的銀元以鷹洋為標準,大金額使用德華銀行在1906年開始發(fā)行的紙幣,至該年底發(fā)出流通的金額已超過60萬元。
“一戰(zhàn)”時以日本為主力的日英聯(lián)軍在1914年11月攻占膠州灣前,有報道稱德國當局不愿資產(chǎn)落入敵手而將金庫內的貨幣傾倒入海中。日本占領該地后,德華銀行青島分行等德國企業(yè)的資產(chǎn)全部被日本接收;1917年中國政府對德宣戰(zhàn),隨即接管各地的德華銀行,大德國寶鎳幣流通時期只有5年。
1935年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前,全國各省均無鎳幣流通,此1909年德國在膠州灣發(fā)行的“大德國寶”是最早在中國流通的鎳幣。另有罕見之中心“年”字大德國寶,來龍去脈待考。
(注:本文錢幣圖片及尺寸數(shù)據(jù)由《山東銅元賞析》作者陳忠華提供,特此申謝)
膠海關新大樓
1913年建成,次年4月正式遷址。1914年11月,膠海關被日軍強占,關稅遭截留。在德國占領青島前,海關稅收由煙臺的東海關設于青島的分關負責。膠州灣成為自由港后,為簡化征稅過程成立了膠海關,最初貨物由海路運進或運出青島時不征稅,而運進中國內地或由內地經(jīng)膠州后通過海路運出則須完稅。1899年7月正式對外辦公,所征關稅由德國膠澳當局提取二成。
德國上世紀初制作的膠州灣租借地圖
十進位的“大德國寶”壹角及五分兩種鎳幣,除面值外有“每十(或二十)枚當大洋壹圓”字樣,規(guī)定對壹元作價,可隨時至德華銀行按照面值兌換銀幣。伍分:直徑18.5毫米、厚度1.3毫米、重量2.8克;壹角:直徑21.5毫米、厚度1.5毫米、重量4.0克。
中心“年”字,罕見,來龍去脈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