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良才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血液腫瘤科,甘肅 蘭州 730030)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老年患者中常見的惡性淋巴瘤,有研究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群NHL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65歲以下人群,該病發(fā)病率與年齡增長呈密切正相關〔1,2〕。老年B細胞淋巴瘤是NHL的主要組織表現(xiàn)形式,具有很強的侵襲性,生長繁殖迅速,是一種中高度危險性的惡性淋巴瘤。老年患者組織器官多發(fā)生退化,機體代謝功能減弱,常伴隨多種慢性疾病,所以老年B細胞淋巴瘤臨床表現(xiàn)繁多且難以鑒別,誤診率極高。該病的治療尚無統(tǒng)一方案,被確診時常處于分期較晚階段,臨床治療預后和生存情況差別大。本研究綜合性回顧分析老年B細胞淋巴瘤病例資料,以進一步掌握并確定其生存和預后相關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老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120例,病例資料與治療情況均記錄完整。均符合2008年WHO制定的《造血淋巴組織惡性腫瘤分類診斷標準》,且均由病理形態(tài)檢查與免疫組織化驗確診。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齡65~87〔平均(74.23±2.09)〕歲,其中65~73歲72例,74~87歲48例;體力狀況評分0~1分90例,2分以上30例;血清LDH水平正常者80例,升高者40例,存在結(jié)外病灶累及93例,不存在27例;計算患者國際預后指數(shù)(IPI)值,其中IPI評分0~2分84例,3~5分36例;臨床分期Ⅰ ~Ⅱ期42例,Ⅲ~Ⅳ期78例。
1.2 治療方法 應用以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阿柔比星,長春新堿和潑尼松(CHOP)方案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治療,化療藥物為環(huán)磷酰胺600 mg/m2,靜脈滴注第1天和第8天;多柔比星40 mg/m2靜注第1天;長春新堿1.4 mg/m2靜注第1天;阿柔比星40 mg/m2靜注第1天;口服潑尼松100 mg/kg從療程開始第1~5天,聯(lián)合化療方案開展的前1天應用利妥昔單抗375 mg/m2靜脈滴注。每3周1個療程,中位療程為5個。
1.3 研究方法 5個化療療程結(jié)束后對近期療效做評價,應用2009年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wǎng)公布的NHL診療指南為評價標準。標準分為全部緩解(CR)、部分緩解(PR)、情況穩(wěn)定(SD)和病情惡化(PD)。采用門診復查和電話問詢方式隨訪5年,以月份為單位登記隨訪結(jié)果。以5年生存率為生存和預后評價指標,分析患者性別、年齡、臨床分期、體力狀況評分、結(jié)外病灶累及情況、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和IPI評分值等臨床因素與其生存和預后的相關性。0分,體力狀況評分標準為能正?;顒佑?1分,臨床癥狀不明顯,可從事輕度體力勞動;2分,生活能自理,臨床癥狀能耐受,白天需臥床但臥床時間低于6 h;3分,臨床癥狀嚴重且不能耐受,白天臥床時間超過6 h,生活部分能自理;4分,臥床不起,失去自理能力者;5分,死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應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
2.1 治療近期療效 患者均可耐受化療治療,無終止治療或治療過程中死亡。CR 47例,PR 43例,SD 13例,PD 17例,其中3例轉(zhuǎn)為細胞淋巴瘤白血病。
2.2 生存和預后相關影響因素 5年平均生存率為39.19%,平均生存(43.15±3.76)個月。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表明患者年齡、體力狀況、臨床分期、結(jié)外病灶存在與否、IPI評分和血清LDH水平均與其生存和預后呈顯著相關性(P<0.05);而性別與其生存和預后無明顯相關性(P>0.05)。見表1。
2.3 生存和預后相關因素多因素分析 應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表明年齡、臨床分期、血清LDH水平、體力狀態(tài)評分、IPI評分和結(jié)外病灶數(shù)是影響老年患者生存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老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預后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
表2 老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預后相關因素多因素分析
B細胞淋巴瘤是老年NHL最常見類型〔3〕,該病起源為B細胞,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臨床特征多變且具有高度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常見首發(fā)位置為左頸處淋巴結(jié),發(fā)病常與低危險度惡性淋巴瘤的演變有關。老年B細胞淋巴瘤可發(fā)生于淋巴結(jié)內(nèi)外,結(jié)外侵犯以縱隔、脾臟和咽喉處淋巴結(jié)為主。該病因其發(fā)病人群的特殊性,發(fā)病隱匿,誤診率高?;颊吲R床病理形態(tài)較大,需要給予高輕度的化療劑量和高效用的化療藥物才能扼止病情發(fā)展。有研究表明年齡、臨床分期、結(jié)外病灶累及情況、體力狀況評分和血清LDH水平這5個因素為與老年B細胞淋巴瘤生存和預后相關的影響因素〔4〕,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IPI評分作為預后的綜合判定指標對預后判定有重要指導意義〔5〕。臨床分期較晚的老年患者B細胞淋巴瘤預后較差。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老年患者就診時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分期是決定預后的關鍵,盡早診斷、及時治療對改善預后有重大作用。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老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體力狀況評分偏低者,治療方案必須在CHOP方案上聯(lián)合應用利妥昔單抗才能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6〕,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體力狀況評分是生存與預后相關的影響因素之一。血清中LDH水平能間接反映腫瘤增殖活躍性,當血清LDH水平增高時,腫瘤增殖也開始活躍,導致老年患者肝脾等結(jié)外病灶累及數(shù)目增加〔7〕。有文獻研究提示有些老年患者治療前血清LDH明顯升高,治療后顯著下降或趨于正常,該結(jié)果說明血清LDH與生存和預后具有一定關聯(lián),可作為預后的重要評價指標〔8〕。本研究結(jié)果也說明老年患者首次就診時血清LDH正常者5年生存率較升高者高。綜上,老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臨床分期、血清LDH水平、體力狀況評分、IPI評分、結(jié)外病灶累及情況、血清LDH水平是影響其生存和預后的相關因素。對于老年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應依照患者年齡、臨床分期、體力狀況和血清LDH水平等因素綜合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預后和生存率。
1 侯思遠,楊 威.我國美羅華聯(lián)合CHOP方案化療對非霍奇金淋巴瘤療效的 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4):1331-3.
2 周立強,孫 燕,譚文勇,等.非霍奇金淋巴瘤1125例臨床病理分析〔J〕. 癌癥進展雜志,2006;4(5):391-7.
3 楊順娥,李 迅,趙 兵,等.非霍奇金淋巴瘤1012例臨床病理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2009;36(24):1412-5.
4 沈 楊,姚 鈺,李軍民,等.R-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 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8;29(4):252-7.
5 楊渤彥,勇威本,朱 軍,等.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5;27(3):174-6.
6 李 丹,李甘地,劉衛(wèi)平,等.51例原發(fā)性結(jié)內(nèi)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5;26(4):223-6.
7 賈存東,梁莉萍,聞淑娟,等.新疆維吾爾族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9):3358-61.
8 元建華,彭小東,黎軍和.原發(fā)性胃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82例預后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