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時期的平民文化:一本家譜的故事

        2012-11-14 01:57:01RonaldSuleski

        [美]Ronald Suleski

        (薩??舜髮W 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美國 波士頓 02108)

        人文觀察

        民國時期的平民文化:一本家譜的故事

        [美]Ronald Suleski

        (薩??舜髮W 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美國 波士頓 02108)

        通過那些流傳在民間社會的抄本,我們可以了解中國平民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大約成書于1944年的唐家家譜就是這樣一種民間抄本。仔細研究這本家譜,我們會在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執(zhí)筆者的故事:它的歷史脈絡、經(jīng)濟地位、婚姻網(wǎng)絡等等。由此,通過家譜的編寫,人們把歷史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并由此實現(xiàn)對文化的重新闡述。所有這些,又折射出民國時期中國的平民文化。

        家譜;抄本;平民文化

        筆者非??释軌蛄私饽切┥钤?850至1950年間中國平民的生活狀態(tài)。在那個年代,正規(guī)教育雖然還沒有普及,但是,那些能夠閱讀,或者哪怕只會寫一點的人們還是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字記錄;特別是那些接受了扎實的基礎教育,并通過國家考試的秀才們,盡管他們得到的學位要低于進士和狀元,但他們已經(jīng)能夠看懂當時國內(nèi)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那些雖然只受過很少的私塾教育,但自己勤奮練習的人,也能寫得一手好字。

        我們所看的這些文字記錄都是普通老百姓最初寫在厚草紙上的手稿。這些紙張質(zhì)量較低劣,通常由竹子或樹皮制成,而且往往沒有經(jīng)過漂白程序。人們把紙張從中間對折,作為裝釘?shù)捻撨?,再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裝訂方法,用線將紙張裝訂在一起。在一些相對貧困的農(nóng)村地區(qū),裝訂線往往是人們用好幾根繩子手工制成的。我們將這些在民間盛行的手稿稱為民間抄本。

        以下,我們將討論一本民國晚期典型的民間抄本。它由兩名普通百姓所寫,很能反映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這是一本根據(jù)年代順序記錄而成的家譜。在他們看來,一本正統(tǒng)的家譜就應該結構清晰。但在編寫家譜的準備過程中,他們唯一能夠憑借的只有他們的日常記憶,并以此撰寫了這樣一本有著精確結構的正統(tǒng)家族宗譜,用來反映整個家族的詳細信息。百姓們常常把編寫家譜看成他們創(chuàng)造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在編寫的過程中,他們把那些看似與他們相距甚遠的歷史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他們來說,歷史因此而變得更加有意義了。同時,人們在這個過程中又對文化進行了重新闡述,因為每個人對文化的理解常常跟他的生活狀況息息相關。太過遙遠或太過抽象的文化象征和文化概念,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從這種觀點來說,主流文化應該包括:人們生活的狀態(tài)和行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以及創(chuàng)造并生存在文化中的人們所理解的精妙的社會狀態(tài)。反過來,這些因素匯聚在一起,重新創(chuàng)造了新的并專屬于那個時代和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換句話說,普通人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常常跟他們生活的特定時間、地點以及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lián)系。因此,非常流行的民間手抄本就在1850年至1950年間誕生了。

        他們所編寫的抄本并不是為了給像我們這樣生活在21世紀的人看的,而更多地是為自己以及那些跟他們親近的家族成員而作的。這些抄本通常具有具體而實用的目的。例如,算命先生和訴訟師分別可以通過他們撰寫的算命指南或者法律訴訟文書來賺取錢財。而關于宗教的民間抄本,則通常用來宣揚神性的偉大。為了更好地理解民間抄本,我們在此將研究一本家譜。1944年,日本軍隊侵占了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整個中國都處于戰(zhàn)爭的狀態(tài)。就在這個民族和個人災難面前,兩個有著強烈大家族意識的人,整理了他們家族的家譜,并連續(xù)記錄到當前這一代。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結合推想與記憶,抄本的作者堅定地完成了對自己家族成員之間清晰脈絡關系的記錄。

        家譜

        2009年3月,筆者走訪了山東省濟南市英雄舊貨市場。三月的濟南雖然還有一絲寒意,但整個天氣仍是相當?shù)馗伤颓缋省T谑袌錾?,當?shù)氐纳特溫溬u的貨物琳瑯滿目,有壇壇罐罐的炊事用具,也有煙民的煙斗;還有食品攤,賣一些當?shù)氐霓r(nóng)產(chǎn)品。有一個賣日常物品的商人,他的攤上有使用過的工具,各式各樣的農(nóng)具,還有一些裝在盒子里的舊書。筆者發(fā)現(xiàn)有幾本頁面泛黃、用線裝訂的書籍,于是上前察看,進而發(fā)現(xiàn)有幾本是由人手抄的。筆者購買了其中一本只有薄薄13頁的家譜。

        比起很多其他的抄本,這本家譜更像是一本筆記本,因為主要的文字記錄只占了整卷的一小部分。家譜由純手工制作而成,竹子的斑點和過濾時篩眼留下的印記還清晰可見。紙張有點發(fā)黃,很有可能沒有漂白過。紙張可能是產(chǎn)自當?shù)氐牧畠r品,但手感柔軟,書寫效果也好,一點都不模糊。整本家譜由粗糙的手工捻制的線裝訂而成。

        這是一本關于唐家的家譜,開始的幾頁記錄了一些關于唐家的筆記。這些筆記看似隨意,但對我們?nèi)绾卧谶@么大的范圍之內(nèi)確定唐家的家族結構,以及最后的定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1 《家譜》第11-12頁

        家譜的封面沒有書寫任何文字。唐家最基本的家族信息寫在這本家譜的第10到13頁上,涵蓋了唐家21代子孫(這個頁碼由筆者用鉛筆在每頁頁腳處標注而來)。開始的1至4頁以及第9頁,是有關這個家庭部分成員以及某些日期的筆記。第5至8頁是空白頁,對于手工制作的抄本,把空白頁裝訂進去并不少見。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可能希望他們收集到更多關于家譜的信息,所以留下了空白頁、以便將來添加額外的信息。*感謝李云潔與李棟琳兩位的幫助。一些中國出版的家譜列出一百個輩分,大部分家譜只記錄一二十個輩分。參見王鶴鳴《中國家譜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11頁。這是一本非常綜合的文獻,以下討論的許多問題在其中都有所論述。筆者買的手抄家譜沒有頁碼,因此自己用鉛筆加上頁數(shù)。其他這方面的綜合文獻見多賀秋五郎《中國宗譜の研究》,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1982年。

        圖2 《家譜》第13頁上

        從第10到13頁的記錄內(nèi)容來看,作者使用了一種明確而簡要的方式,記錄下了唐家每一代的世襲關系。從第1代到第17代,每一代作者都記錄下一行文字。例如,十四世:祖考唐公世俊,號天序;妣唐母經(jīng)氏。

        從每頁的筆跡來看,筆者推斷,這本家譜由兩個人編寫而成。第一位作者編寫了唐家第1至第20代的家族信息,分別呈現(xiàn)在家譜的第10、11頁以及第12頁的前面幾行。他的書法相當精致,筆者推測他應該是兩位作者中比較年長的一位,對于唐家較早幾代人的歷史情況比較了解。第二位作者比較年輕,更多地了解在世的第20和21代唐家兄妹和表姐妹的關系。他還把自己的信息加在了第12和13頁上。在家譜開頭的幾頁,第二位作者記錄下了最近兩代家族成員出生和死亡的詳細信息。

        通過查看第18至21代的世系信息,筆者推斷唐家整個家族取名字沿襲了中國慣用的排輩方法,即同一輩所有男性的名字中有一個字是一樣的。例如,18代是“承”字輩,19代是“繼”字輩,20代是“祖”字輩,其中有一個人就叫“唐祖仕”,而到了21代的時候就是“榮”字輩了。而且,唐家的女性也有字輩一說,筆者將在下面進一步闡述。*關于字輩使用的討論參見徐建華《中國的家譜》,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40-49頁;王鶴鳴《關于字輩的討論》,第341-345頁。關于當代使用字輩以促進家族團結,見Jacob Eyferth, Eating Rice from Bamboo Roots: The Social History of a Community of Handicraft Papermakers in Rural Sichuan, 1920-2000(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pp.212-213.

        晚清至民國時期(1850-1949)手寫的抄本常常不記載作者的名字、創(chuàng)作地點以及完成的日期;若有,至多是完成日期,也許還有編寫者或抄寫者的印章。普通老百姓所編寫的抄本幾乎沒有任何姓名、時間、地點以及相關信息的記錄。因為一般老百姓都是為自己或者是熟悉的人記錄信息。他們只關注和自己有關的時間和地點,而沒有必要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去添加諸如創(chuàng)作時間以及地點的詳細信息。

        深入研究

        雖然在唐家家譜中沒有相關時間和地點的記錄,但我們?nèi)钥梢酝茰y出,開始幾頁顯示的日期很可能就是這本家譜編寫的時期,而且這之前的時間應該對應著家譜所涵蓋的全部家族信息。

        在第1頁,第一位作者記錄了唐家某一代的一對夫婦的情況,丈夫,唐承梁,出生于道光二年(1822)。同一行還包括了唐承梁的出生時間、日期、月份和年份,在中國民間,有了完整的生辰八字信息就可以用八卦算出這個人的命運了;唐承梁的妻子李氏出生于嘉慶晚期,沒有詳細的出生年份記載。但由于嘉慶一朝終于1820年,所以我們能夠推測出他的妻子僅比他年長幾歲而已。妻子年齡比丈夫大的情況,在中國并不少見,尤其是東北地區(qū)更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意思是年長的妻子會給丈夫更好的照顧。還有另一種可能,一個年齡較大,生長在貧困家庭中的女性,常常會作為童養(yǎng)媳許配給一個年幼的男性,在男性家庭中從事大量的家務勞動。當男性到了適婚年齡,他們便完婚。從第11頁所載世系中的字輩可以推測出,這一對夫婦是唐家的第18代宗親。由此,我們假設25年為一代的話,從最后往前推,可以推算出唐家第一代大約生活于1420年的明朝永樂年間。

        筆者推測編寫這本家譜的第一位作者是唐家的第20代宗親,出生于1895年,在1944年的時候是49歲。1944年是整本家譜中提到的最后一個年份,所以筆者認為這個家譜大概是在1944年左右完成的。以此推測,在剛開始的第1頁上記載的那對唐家夫婦(唐承梁和李氏)應該是第一位作者的祖父母,唐家第18代宗親。并且,第一位作者應該是第二位作者的父輩。關于這一點筆者會在闡述第二位作者時作進一步的解釋。

        第二位作者的書法就沒有這么漂亮了,由于他用力太大,所以字跡的筆鋒太重,筆畫很粗。在他們寫“唐”字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兩位作者的筆跡明顯不同。第一位作者的筆跡很流暢、舒展,而第二位作者的就有點粗細不一,字體沒有那么美觀、協(xié)調(diào)。對比這兩種不同的筆跡,我們有理由相信第一個作者比較年長,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而第二個作者比較年輕,可能在書法方面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但是,第二個作者為筆者確定這個家譜創(chuàng)作的時間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在第3頁上,他記錄下了唐家兩位成員的死亡時間。這兩個時間非常接近:一個是唐祖仕,死于1944年8月;另一個是他的妻子張氏,死于1944年10月。我們可以從第13頁上標注的世系關系中看到,他們屬于唐家第20代宗親。根據(jù)筆者上述的計算方法,第20代當出生于1895年,所以到1944年,他的年齡應該是49歲。

        筆者推測,唐祖仕和張氏的死亡日期之所以如此接近,很可能是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在抗戰(zhàn)時期,零星的暴力事件在中國北方時有發(fā)生。但是這兩位唐家成員的死亡是否與1944年晚期在山東發(fā)生的戰(zhàn)事有關,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知道;他們也有可能死于意外或者疾病。但筆者推斷這兩位的死亡對于第二位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他的父母,所以第二位作者才能寫出他們雙方詳細的死亡時間。如果第二位作者是出生于1920年唐家的第21代,在他父母去世的時候,他的年齡應該是24歲。這個年紀足以讓他回憶起一些他祖父母的信息,也就是出生于1870年的唐家第19代的宗親們。在1944年,他們很可能還在世,那個時候他們應該有74歲了。事實上,第二位作者還能提供更多的關于唐家第20代的信息,也就是出生于1895年的父母輩信息。他還清楚地了解到唐家第21代,也就是與他同輩的兄弟姐妹以及表親的信息。在1944年,唐家第21代應該都有20歲左右了。所以,他自然能夠在家譜的第21代中添加6個世系了。

        而第一位作者,也就是第二個作者的父親,在他祖父輩(第18代)上添加了3個世系,在他父輩(第19代)上加了7個世系,在他自己那一代加了3個世系。在第1頁,第一位作者還寫出了唐家第18代(也就是他祖父母)的詳細出生日期。但除了這兩位,另外兩位第18代唐家宗親的詳細信息卻沒有任何記錄??梢酝茢?,之前所提到出生于1822年6月的唐承梁以及出生于嘉慶年間的妻子李氏,正是第一位作者的祖父母。*家譜信息有時是通過口述收集的,特別是春節(jié),家族成員祭祀祖先的時候。見徐建華《中國的家譜》,第80-81頁。關于口述家譜的詳細討論和實例見王鶴鳴《中國家譜通論》,第30-40頁。

        第二位作者在他父母去世之后,將他們作為唐家第20代宗親的最后一個世系寫在了家譜的最后一頁上?;谝陨系恼撟C,筆者認為這位唐祖仕就是編寫唐家家譜的第一個作者。在他去世之后,編寫工作就暫時停止了。直到他的兒子決定繼續(xù)完成父親的工作,在他父親編寫的后面加上了唐家第21代的成年人,把家譜續(xù)到了他這一代。他沒有列出第22代的孩子,大概是在編寫這本家譜的時候,第21代的唐家子孫都還只有20歲左右,很有可能還沒有成家生子。*對于有文字家譜的家族來說,定期更新家譜被視為一種責任。見來新夏、徐建華《中國的年譜與家譜》,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154-155頁。大家族會設定更新家譜的期限。Hilary J. Beattie, Land and Lineage in Chin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114, p.119.

        唐家歷史的調(diào)查

        作為唐家的子孫,想必都為有這樣一個大家族感到驕傲。唐家的家族信息可以追溯到明代,我們可以從這個悠久的歷史中看出唐家人的自豪感。很多家族都聲稱他們的家族有著難以追述的久遠歷史,但是唐家覺得沒有必要這么做,他們把唐家這一支系的起源選定在1420年左右的明朝時期。唐家至少應該是當?shù)氐囊粋€名門望族,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時而唐家的主人會有一個顯貴的字號。名號在古代中國是一種取得成就的標志,例如一個人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名次,被列入當?shù)氐木⒅?,他就會得到一個官方授予的字號。哪怕沒有任何正式授予,人們也可以為自己挑選一個名號,作為自己躋身當?shù)孛T的標志。從家譜中我們可以看到,第14代的唐家成員第一次使用了名號,之后還有19世紀30年代的第17代、60年代的第18代以及80年代的19代和1895年的第20代各用過一次。

        第一位作者唐祖仕,提供了唐家1代到17代直系血親的基本信息。在1944年他49歲時,還能回憶起之前第18代的唐家成員。在1944年的時候,第18代唐家子孫應該都已接近百歲,很有可能都已去世;但憑借唐祖仕的記憶,他能夠寫出第18代的3個世系。在他去世之前,還寫出了他父輩第19代的7個世系以及他自己那一代的3個世系。唐祖仕去世之后,他的兒子(也就是第二位作者)接過了父親的工作,為第20代添加了3個世系,為第21代添加了6個世系。在家譜最后一頁的最后一個世系上,唐家第21代人(第二位作者)寫下了自己及其妻子的名字。他按照世系的格式記錄了自己的世系,包括他的妻子蔣氏,但由于他還在世,為了跟那些去世的唐家先祖區(qū)分,他把自己的名字欄目留了空白。所以,我們并不清楚第二個作者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唐,榮字輩。*并非只有去世的家族成員才能上家譜。另外,不同家族關于哪個家族成員應該上家譜有不同的規(guī)定。例如,在一些家族,8歲之前夭折的孩子不上家譜。見來新夏、徐建華《中國的年譜與家譜》,第158頁。一些家族的家譜只包括去世的家族成員。見劉黎明《祠堂靈牌家譜:中國傳統(tǒng)血緣親族習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8頁。通常認為戰(zhàn)爭或自然災害會加強更新家譜的緊迫感。見徐建華《中國的家譜》,第77頁。

        下面的事實也能證明唐家在當?shù)氐娘@赫地位,那就是許多唐家男子采取了一夫多妻制。從唐家家譜的記錄來看,有些可能僅是鰥夫續(xù)弦,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男主人以納妾來顯示自己家業(yè)的富有。一共有7個世系是一夫多妻的,涵蓋了從16世紀30年代到1895年間唐家第5代到第20代子孫。但是名號和一夫多妻并沒有很大的聯(lián)系,因為只有一個唐家子孫同時擁有名號和兩個妻子。*一些家族會將第二任妻子和妾納入家譜。見歐陽宗書《中國家譜》,新華出版社,1993年,第100、156-157頁。在家譜中如何對待妾一直是一個問題。一些家族規(guī)定沒有生過孩子的妾不能上家譜,另一些家族則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見吳強華《家譜》,重慶出版社,2006年,第133-136頁。

        從唐家使用名號和一夫多妻制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推測,唐家在16世紀初是生活富庶的。然而17世紀中期,唐家第10到12代子孫沒有出現(xiàn)一夫多妻以及擁有名號的情況,可能是唐家的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受到了滿族入關的影響。在滿族入主中原的幾十年內(nèi),這種能夠代表社會顯赫地位的標志在唐家家譜中消失了。但在18世紀20年代,即從唐家的第13代開始,整個中國的經(jīng)濟情況有所恢復,社會也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唐家的財富又開始慢慢累積起來。在1745年,唐家的第14代人又開始使用名號,而到了1795年的第16代,唐家又開始實行一夫多妻制了。之后,唐家一直處于持續(xù)繁榮的狀態(tài),到1895年的第20代,唐祖仁成為最后一位娶兩個妻子的唐家成員,那個時候很可能是民國早期。

        唐家的女性

        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唐家經(jīng)常跟臨近的家族進行聯(lián)姻。這些家族常常將女性許配給唐家的男性;同時,唐家的女性也常常被許配給這些家族的男性。對于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家譜的第二位撰寫者在第9頁記錄的唐家第21代女性與其他家族聯(lián)姻的情況中找到證據(jù)。

        在所有唐家聯(lián)婚的對象中,蔣家跟唐家關系最為親密,一共有18位蔣家女性嫁給了唐家的男性。從15世紀70年代開始,蔣家女性首次嫁給第3代唐家男性,到20世紀20年代,第21代唐家男性娶蔣家女性為妻,這種聯(lián)姻關系一直持續(xù)了好幾百年。

        跟唐家聯(lián)婚的其他家族還有經(jīng)家,在1695年至20世紀20年代期間,有四位經(jīng)家的女性分別嫁給了第12代到第21代的唐家男性;李家有三位女性分別在1845至20世紀20年代間嫁給了唐家的第18代至第21代子孫;胡家有一位女性在15世紀20年代嫁給了唐家第1代的男性,1845年,另一位胡家女性嫁給了唐家第18代男性。在唐家早期,還有兩個媳婦來自文家,分別是1445年的第2代以及1645年的第10代。楊家的兩個女性分別在1520-1545年間,嫁到了唐家。雖然很多唐家的媳婦有著相同的姓氏,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都來自于同一個家族的統(tǒng)一支系。因為在中國,這些姓氏十分普通,很多不同的家族有著相同的姓氏。

        當然,除了這43樁婚姻之外,其他家族的女性也曾出現(xiàn)在唐家的家譜上。出現(xiàn)過一次的姓氏包括林、吉、黃、鄒、劉、廖、王,還有周。筆者認為,我們不能用巧合來解釋在這幾個世紀中這些重復出現(xiàn)的唐家媳婦的姓氏。其實,這正是唐家長期進行聯(lián)姻的一個有力證據(jù)。*關于數(shù)代通婚的討論,見Keith Hazelton, “Patril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ed Lineages: The Wu of Hsiu-Ning City, Hui-chou, to 1528”(Chapter Five),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d.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James L. Watson(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pp.158-160.另見Hilary J. Beattie, pp.104-105.

        在家譜的第9頁,第二位作者列出了嫁到其他家族的7位唐家女性,很有可能是他知道這些信息。而且,雖然這些唐家女性嫁到了別的家族,他認為她們依然是唐家重要的家族成員。這些女性很可能正是他兒時一起長大的姐妹或者表姐妹。但是,根據(jù)家譜的書寫格式,作者只記錄下了這些唐家女性的姓氏。

        家譜列出了5位嫁出去的唐家姑娘,其中3個分別嫁給了蔣家、李家和周家,這三個家族在過去的幾年里也都曾經(jīng)把女性許配給唐家的男性。另有兩個可能是唐家的丫鬟,或者是被唐家領養(yǎng)的女性。這兩位女性被帶進唐家,由唐家撫養(yǎng),但是之后又被嫁到別的家族。其中一個姓蔣的女性,后來被嫁到了經(jīng)家。而經(jīng)家,就像我們之前所看到的,正是與唐家頻繁通婚的家族之一。另一個是姓賓的女性(字跡有點模糊),嫁到了張家。1895年,唐家的第20代男性曾經(jīng)跟兩位姓張的女性聯(lián)婚。這些女性有可能和之前提到的很多女性一樣,跟出生于1920年的唐家21代子孫同齡。這意味著在編纂這本家譜的時候,也就是1944年,她們已經(jīng)24歲左右了,正好是適婚的年齡。

        盡管唐家被嫁出去的女性不可能有世系出現(xiàn)在唐家家譜上,但是第二個作者在記錄他自己那一代的時候憑著記憶,記下了很多關于她們的信息。唐家女性一旦嫁出去之后,就會從正式意義上的唐家歷史里消失,但是在第3至第4頁,第二個作者為自己的姐妹以及表姐妹記下了世系。

        他一共記錄了6個同輩女性的出生日期,其中有4個已經(jīng)去世。沒到1歲就去世的女性一般沒有名字。

        在列出的所有女性里,有3個是有名字的,屬于“廷”字輩。在男性中,字輩是作為名字的第一個字,但在女性中,字輩是作為名字的第二個字。有一個去世的女性就叫林廷,出生于1923年8月3日,死于1926年7月22日,僅僅活了不到3歲。另外兩個女性當時還在世,一個是生于1936年的丙廷,另一個是生于1938年的坤廷。筆者估計,在家譜編寫的時候,她們都還不到10歲,很有可能和她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對于字輩放在名的第一個字或第二個字,沒有固定的規(guī)定。劉黎明《祠堂·靈牌·家譜:中國傳統(tǒng)血緣親族習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8頁。

        唐家的故鄉(xiāng)

        討論完唐家的女性后,我們還想談論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唐家的故鄉(xiāng)到底位于中國的什么地方。因為這本家譜是筆者在濟南當?shù)氐囊粋€商販那里買來的,猜想這本家譜來自于當?shù)氐哪硞€地方。也就是說,唐家應該在山東省的某個地方。當?shù)诙€作者列出那些嫁到外面的女性名字時,也列出了她們所嫁村莊的地址。這些地方的名字幾乎都不是市鎮(zhèn),即使原來是個鎮(zhèn),到現(xiàn)在也降到了村的級別。谷歌地圖顯示第二個作者所列出的7個村中,有2個坐落于山東東北角,靠近威海市的東邊,分別是廟頭和張家灣。第三個村子叫禮甲村,現(xiàn)在在山東已經(jīng)沒有了,只有一個叫禮村的村落,大致坐落在廟頭和張家灣附近。還有一些村子我們無法用谷歌地圖搜索出來,包括長屋、竹邊田和深塢村。到目前為止,筆者還無法為這些村落的地理位置提供一個確定性的證據(jù),但是基本可以假設這本家譜中的唐家就位于山東的東北部,靠近威海市的東邊。

        小結

        乍看之下,筆者在2009年于山東濟南所購買的唐家家譜,對于其編寫時間和地點鮮有記錄。在其開始的幾頁上,關于這個家庭的一些繁雜的筆記更是喧賓奪主,讓人忘記了這整卷中編年體式的家譜正文才是真正的重點。但這兩點恰恰都是1850-1950年間出現(xiàn)的民間抄本的典型特點。百姓所編的抄本都有很明確的目的性。唐家家譜的目的就是用來完整記錄唐家這一支系第一代至當時1944年間所有的家族成員。同時,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將編寫家譜作為一種記錄的行為,認為沒有必要記錄編寫的時間和地點,甚至自己的名字。

        但是只要仔細研究這本家譜,大家就會在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執(zhí)筆者的故事。唐家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1420年。唐家曾經(jīng)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在當?shù)赜兄@赫的社會地位。從唐家?guī)状行圆捎妹?,以及那些能夠娶第二房太太的唐家主人就可見一斑,而且這些第二房太太也能被列入唐家的家譜。同時,通過這兩個顯著的標志也能發(fā)現(xiàn)唐家在這幾個世紀中經(jīng)濟實力的興衰變化。唐家在16世紀,積累了很多的財富,同時社會聲望很高,因為這個時期唐家采用名號以及娶兩房太太的情況很常見。但是到了17世紀中葉,隨著滿族的入侵,唐家經(jīng)濟情況和社會地位明顯下降,直到一個世紀之后的1720年,才開始慢慢有所好轉,取名號的唐家男性和娶兩房太太的情況又開始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19世紀及20世紀的早期。這種想要展示唐家長期擁有很高社會地位的自豪感促使第一位作者,也就是唐祖仕,編纂了唐家的家譜。

        他的兒子,也就是第二位作者,對于他的雙親在1944年的離世想必是萬分悲痛。筆者估計大約在20世紀中期,作為唐家第21代的成員之一,他決定完成父親所編的家譜,把其延續(xù)到他這一代。他在唐家的第19代添加了一些世系,在第20代的父母輩加了兩條,在第21代(也就是他自己那一代)也添加了好幾條。他在第2頁寫下了雙親去世的具體時間,并在第13頁的家譜中把他父母添加到了世系之中。

        第二個作者還記下了很多關于嫁出去的唐家女性的信息。從他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唐家領養(yǎng)的兩個姑娘可能是唐家的丫鬟,很多唐家的女性都被嫁到了幾個世紀與唐家有聯(lián)姻關系的其他家族中。這其中,跟經(jīng)家的聯(lián)姻關系維持了幾個世紀。類似的家庭與經(jīng)家一樣,跟唐家有著穩(wěn)固的聯(lián)姻關系。第二位作者所記錄的這些唐家女性很有可能是他的同輩,年齡相仿,當時大概20歲左右。

        我們從1926至1931年間,唐家四位女性早夭的情況中看到,唐家在那時有著相當高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然而這僅僅只是一些假設,因為家譜中的數(shù)據(jù)可能不完整,上下文也不夠清晰。

        第二個作者記錄了這些女性出嫁的具體村莊。雖然還需要對這些地理位置的名字作進一步的研究,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這些跟唐家聯(lián)姻的家族大致居住在現(xiàn)在威海市東邊,屬于山東省的東北部。事實上,所有這些地址的名字都是一些小村莊,或者小型的社區(qū),我們可以推測出唐家本身就位于一個村落里。同時,與唐家聯(lián)姻的這些家庭也應該是位于鄉(xiāng)下的小村莊或者是非常小的城鎮(zhèn)。

        第二個作者將自己跟他的妻子作為家譜的最后一個世系加以記載。他記得相當標準,包括他妻子的姓氏。但是為了把他自己跟已去世的唐家先人區(qū)分,他沒有把自己的名字記錄下來,而是把自己的名字空了出來,所以最后一個世系沒有完成,我們也無法知道這第二個作者的名字。

        這里我們所討論的是民國時期唐家的家譜,從中可以看出唐家成員對于想要展示自己家族情況的一種自豪感。這本唐家家譜很好地展示了一個典型的有著悠久歷史的父系大家族的結構。在唐家家譜中,只有男性的全名會出現(xiàn)在家譜中,唐家的媳婦只能在家譜中出現(xiàn)姓氏。這一點充分證明,唐家是典型的以男性為主的家庭。*關于中國各個社會階層都重視文字家譜,見Michael Szonyi, 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35. 由于家譜對整個家族的重要性,不能按時更新家譜被視為不孝,見歐陽宗書《中國家譜》,第28、83-84頁。

        第一個作者獲得了唐家家譜延續(xù)的主線,每一個世系都只有一個男性名字以及他妻子的姓氏,而且缺乏關于出生或者死亡的任何信息。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信息都來源于其他的家庭成員或者是已經(jīng)記錄好的信息。但是從這一對父子在世的年代開始,也就是唐家第20和21代人的時期,作者根據(jù)他們的記憶以及對家庭成員的了解,為大概從19世紀70年代至1944年間的唐家第18、19、20代以及21代記錄了很多世系。顯然,在他們的觀念中,家庭是由他們所了解或者間接了解的所有最重要的親屬組成。所以,當他們的腦中還留有這些家族成員的清晰記憶時,他們并不希望每一代家譜只記錄一條世系。*人們最重視身邊的親屬,關于這一點的論述見Jacob Eyferth, Eating Rice from Bamboo Roots: The Social History of a Community of Handicraft Papermakers in Rural Sichuan,1920-2000(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pp.62-65.

        研究表明,在民國時期、甚至是現(xiàn)在的很多中國人,他們所了解的親戚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人。對于那些早前去世的先輩們,大家只是鞠躬瞻仰罷了,相對而言,在他們生活中出現(xiàn)過并去世的親人們,他們格外重視。通過這本家譜,我們可以看出,構建一本家譜,撰寫者的記憶尤為重要。作者為他們所熟悉的幾代人(從唐家18代到21代),哪怕是去世的,每一代都寫了好幾條世系,而那些較早的“唐家的先祖?zhèn)儭?從唐家第1代到17代),每一代都只有一個世系。

        從最近四代人的好幾個世系綜合來看,每一個唐家的主人都有好幾個孩子。山東唐家對于一個理想的家庭結構有著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觀念。盡管唐家成員在地理位置上可能比較分散,但是我們更愿意相信其近幾代的家庭成員居住得非常近。換句話說,他們是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庭居住情況來生活的。唐家人能夠寫出這樣的家譜,可見他們傾向于中國傳統(tǒng)的家族模式。同時,唐家人用家譜的形式記錄了唐家的長期興衰。這本最終出現(xiàn)在濟南市場上的唐家家譜,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唐家成員對于唐家悠久的家族歷史有著非常自豪的情感。

        CommonaltyCultureintheRepublicofChina:ALineageStory

        Ronald Suleski

        (The Rosenberg Institute for East Asian Studies, Suffolk University, Boston 02108, USA)

        By studying the hand-written notebooks circulated in the folk society,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common people. The pedigree of the Tang family written around 1944 is one such folk notebook. A careful study of the manuscript can tell us many stories about the author, including its historical vein, economic status and marriage network, etc. All these can reveal the popular culture of typical Chinese peopl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digree; hand-written notebook; commonalty culture

        2012-03-10

        Ronald Suleski(薛龍),美國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教授。

        K820.9

        A

        1674-2338(2012)03-0001-07

        (責任編輯:山寧)

        日本韩国亚洲三级在线|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视频女同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黄 色 人 成 网 站 免 费| 极品美女尤物嫩模啪啪|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情侣|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九九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播放|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AV日韩Av无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亚洲|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无码日韩AⅤ一区二区三区| av大片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24小时在线免费av|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91九色精品日韩内射无|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好男人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老女人区一区二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日韩Va亚洲va欧美Ⅴa久久|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综合av|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宅宅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