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稽山中學 何樂為
科技發(fā)明:從生活回到生活
□紹興市稽山中學 何樂為
視力是人眼鑒別兩點是否分開的能力,視力表則是用于測量視力的圖表。目前,我國主要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即用一張國際標準E表,由醫(yī)務人員指示,被測者逐個辨認視標。這種方法盡管成本低廉,簡單易行,但卻有兩個無法避免的缺點:一是醫(yī)務人員勞動強度大,檢測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每指示一個視標,必須同時記一下該視標的方向及被測者的反應。這一點在大批量的視力檢查,如學生體檢過程中尤其突出;二是檢查結果不完全可靠,常發(fā)生手勢不明確,醫(yī)務人員看不清而導致誤判。為了減輕醫(yī)務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檢測的科學性、準確性,我想到應用單片機微處理器技術,設計制作一種智能視力檢查儀,將視力表智能化。
我應用計算機科學將國際標準E表智能化,在每個E字符下安裝上LED高亮度發(fā)光二極管,隨機點亮指示燈,使E表變“活”,被檢測者手持遙控器,根據(jù)發(fā)光二極管指示的E字符,按動對應方向的按鍵,就可以進行視力檢查了。我將該智能視力檢查儀取名為“智能E表視力檢查儀”,以AT89S51單片機為核心,由LED指示燈、指示燈控制電路、無線電遙控接發(fā)器、觸摸屏、微型打印機、電源電路等部分構成。
在實驗制作過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問題,但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努力都一一解決了。為了使該視力檢查儀能現(xiàn)場輸出測量結果,我特地在打印部分選擇了微型打印機,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即時打印。而電源部分則采用兩套電源分別為主機和LED供電,采用220V交流電源,這樣在停電或沒有交流電源的場所使用時,就可以使用電池供電。此外,視力儀還有語音提示,能記錄和顯示檢查結果,最后用打印機打印出檢測結果,全部檢測程序在微型計算機控制下完成。
該視力檢測儀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操作方便,基本上如同“電腦人體秤”一樣,無需醫(yī)務人員的參與,就能自動完成視力檢查,可廣泛適用于醫(yī)院、學校及家庭。
這次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經歷,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只要細心留意身邊的每一件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處處存在發(fā)明的契機,沒有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科技發(fā)明要從生活出發(fā),并最終回到生活中來!
實物照片
待機,等候被檢測者的檢查。
被檢測者頭戴遮眼罩,手持遙控應答器,按動對應的方向鍵,進行視力測試。
頭戴式遮眼罩
智能E表視力檢查儀樣機無線電遙控應答器
觸摸屏上顯示視力儀進入工作狀態(tài)
檢查右眼的屏幕顯示,倒計時15秒,同時有語音播報。
提醒語,準備測左眼,等候時間為20秒。
顯示檢查結果,判斷視力程度。
檢查右眼的屏幕顯示,倒計時15秒,同時有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