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治國
(攀枝花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總醫(yī)院,四川 攀枝花 617023)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生品具有強烈刺激性,一般配方中用半夏時,除特別注明用生者外,都必須給予炮制品。半夏的炮制是中藥最早記載的炮制品種之一,有工藝記載的始于漢末。根據炮制的輔料不同,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多種炮制品。其中法半夏長于驅寒痰,為中醫(yī)臨床常用中藥。法半夏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毒性,但其炮制工藝復雜,炮制方法各地差異較大。2010版藥典中的炮制方法沒有明確炮制用生石灰加水量、甘草煎液體積、浸泡時間和炮制溫度,僅憑口嘗控制炮制程度,缺乏客觀、量化的質量標準。
本文選擇生石灰加水量、甘草水煎液濃縮體積、浸泡時間、炮制溫度等4個主要影響因素,用正交設計法,通過綜合評分,從不同的指標對法半夏的炮制工藝進行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半夏:安徽省亳州市藥材總公司提供,經鑒定為天南星科植物三葉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塊莖;甘草:四川金利醫(yī)藥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經鑒定為雙子葉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莖;白礬:由本院中藥房提供。三者質量均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guī)定。
CS-930薄層層析掃描儀(日本島津);751G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KQ5200型超聲清洗器(KH,200W,昆明市超聲有限公司);電子分析天平(日本島津);PHS-2A型數字式酸度計(江蘇揚中無線電儀器二廠)。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擇石灰加水量、甘草濃縮體積、浸泡時間、炮制溫度等4個影響因素,采用L9(3)4因素水平表(見表1),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各炮制品中的總生物堿和甘草酸單銨鹽的含量為指標,并采用外觀顏色、麻舌感程度、脆硬度等綜合評分的方法(綜合評分標準見表2),對法半夏最佳工藝進行優(yōu)選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取凈選大小均勻的半夏分成9份,100g/份,分別用水(水量均為高出液面5cm)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揮去表面水分。選用L9(3)4因素水平表進行試驗,實驗數據見表3。
表1 正交設計法半夏工藝的因素水平
表2 綜合評分標準
表3 方案設計實驗數據
結果表明,按方案A1B3C3D3的工藝條件綜合得分最高,表明該工藝條件穩(wěn)定可行。
歷代認為半夏有毒,內服時對黏膜有刺激性,古時有“戟人咽”、“令人嘔”的記載,故一般須經炮制后入藥。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為藥典收錄的三種炮制品?!吨袊幍洹?010年版規(guī)定法半夏的炮制方法為: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凈,陰干或烘干,即得。鄒菊英等[1]采用HPLC圖譜比較研究,得出半夏經炮制后化學成分存在質和量的變化。楊錫等[2]在采用外觀、斷面、麻舌感等傳統(tǒng)指標評價法半夏炮制工藝的同時,還選用了甘草酸含量進行綜合評價,發(fā)現對甘草酸含量的影響程度為:浸泡時間>煎煮液濃縮體積>甘草煎煮次數,認為法半夏的炮制以每100g半夏用1%甘草(用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濃縮到150mL),石灰10g,浸泡6天為宜。胡昌江[3]則選擇浸泡溫度、浸泡時間、加水量、壓力4個因素進行試驗比較,確定較佳工藝為溫度50℃,浸泡時間48h,加水量4倍,壓力1.6×105Pa。本文結果為,每100g半夏生石灰加水量為30mL,甘草濃縮體積為200mL,浸泡時間為6天,溫度在25℃時炮制的綜合得分為最高。
半夏的化學成分復雜,有多種藥理活性。目前對半夏的炮制研究較多,炮制工藝也逐步向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但在炮制機理、半夏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研究尚不清楚的情況下,炮制品質量控制以傳統(tǒng)的麻舌感程度[4-5]和以生物堿、氨基酸等某一成分為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炮制工藝的可靠性。為達到降低毒性、增強藥效的目的,我們對半夏的炮制原理、炮制工藝有必要進行更系統(tǒng)的研究和探討,以尋找和制定半夏炮制品的質量控制標準。
[1]鄒菊英,陳勝璜,雷昌,等.半夏炮制前后HPLC圖譜的比較[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0(9):127-129.
[2]楊錫,羅興平.正交設計法研究半夏的炮制工藝[J].中成藥,1993,15(8):18-19.
[3]胡昌江,李國民,馬烈,等.法半夏炮制工藝改革的研究[J].中成藥,1999,21(1):18-21.
[4]王潮奎,慕文靜.半夏炮制的實驗探討[J].河南中醫(yī)藥學刊,2001,16(4):12.
[5]鄧然興,黃儒龍,范宋玲.不同方法炮制姜半夏對β-谷甾醇含量的影響[J].基層中藥雜志,2001,1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