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成,張 新,狄方洪
( 哈爾濱水文局,哈爾濱150010)
拉林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吉林省敦化市別石砬子山,總河長406 km,流域面積19 125 km2,屬中型河流,是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界河,其中黑龍江省流域面積為10 600 km2,河流流經(jīng)尚志、五常、雙城、舒蘭、榆樹和扶余等6個市縣,在哈爾濱上游150 km處匯入松花江。拉林河干流共有3 條支流,右岸有牤牛河,流域面積5 300 km2;左岸有溪浪河,流域面積3 041 km2、卡岔河流域面積為3 085 km2。
拉林河在大嶺山以上為山區(qū),地勢坡度大。溪浪口往上至大嶺山為丘陵區(qū)、山區(qū),面積約占總面積的61.4%,河道狹窄,坡度大,較順直; 溪浪河口以下多屬平原區(qū),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1%,海拔高度在160 ~200 m;其余為洼地和沼澤區(qū),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6%,河道彎曲較甚,岔河串溝較多,坡度變小,過水斷面逐漸加寬。
蔡家溝防洪斷面位于拉林河下游雙城市境內(nèi),防洪斷面在拉林河右岸石家堤段3 +900 處,位置與吉林省蔡家溝水文站基本水尺斷面一致。蔡家溝水文站位于拉林河下游,至河口距離95 km,控制面積18 339km2。蔡家溝站1926年建站,基本水尺設在濱長線拉林河鐵路橋橋墩上。1934—1943年遷至橋下50 m,改站名為蔡家溝( 二) 站,1944年至今遷至橋上1000m,改站名為蔡家溝( 三) 站。
水文站上游右岸一級支流牤牛河建有龍鳳山水庫,壩址以上面積為1 740 km2,總庫容2.33 億m3;左岸支流卡岔河上建有亮甲山水庫,水庫壩址以上面積為618 km2,總庫容1.925 億m3;拉林河干流上游在建有磨盤山大型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1 151 km2,總庫容5.23 億m3。
蔡家溝水文站河道為復式斷面,河道寬淺,主槽河床由沙礫石組成,河漫灘土質(zhì)為細沙和亞黏土,沖淤變化不大。水文站高程系統(tǒng)采用假定基面,堤防高程系統(tǒng)為黃?;?,根據(jù)《水文年鑒》,不同高程系統(tǒng)之間的轉換關系為:
歷年綜合水位流量關系線,采用歷年實測資料綜合確定,精度指標按《水文資料整編規(guī)范》( SL-1999) 執(zhí)行,定線合理,精度可靠。年最大流量排序采用蔡家溝水文站1950 ~2004年實測資料,按年獨立選樣的原則,對前30 位年最大流量進行排序,依據(jù)資料為《水文年鑒》,精度較高,可靠、可用。
拉林河洪水由上游暴雨形成,造成流域大暴雨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是臺風和氣旋。由于拉林河地理位置偏南,上游和中游屬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具備較好的地形抬升條件,暴雨天氣系統(tǒng)又多受南來暖濕空氣影響,容易形成暴雨。蔡家溝水文站位于拉林河下游平原區(qū),洪水漲落過程較為緩慢,一次洪水過程長達30d,一般為多峰型,有時也出現(xiàn)單峰型。
拉林河干流洪災發(fā)生比較頻繁,根據(jù)《拉林河干流防洪規(guī)劃報告書》、《黑龍江水旱災害》和蔡家溝水文站實測資料記載,從1856年至今,蔡家溝站發(fā)生大洪水11 次。1856年8月,拉林河發(fā)生歷史第一位大洪水,文獻記載,拉林河水暴漲,甲魚滿浮江面。1932年為第二位洪水,洪峰流量5 900 m3/s。此次洪水為全流域性洪水,沿江各縣村屯均遭受嚴重水災。據(jù)《雙城水利志》記載,雙城縣受災農(nóng)田10 萬hm2,有15 萬人受災,數(shù)萬間房屋遭水災、水患;雙城堡至蔡家溝間的鐵路被水淹沒深達2 m,路基沖毀,鐵軌沖移,造成嚴重損失;其他各縣也有淹沒農(nóng)田和房屋現(xiàn)象。1956-08-11,蔡家溝水文站洪峰水位155.24 m,流量4 030 m3/s,為建國以來最大洪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場洪水僅五常、雙城兩縣就有6.48 萬人受災,淹地7.30 萬hm2,決堤30 多處,沖毀堤防2.7 km,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1 300萬元。
《松花江流域防洪可研階段水文分析報告》采用本站1958—1998年共41 a的實測最大年洪峰流量并加入1932年歷史調(diào)查洪水,組成不連續(xù)系列進行頻率計算。按加入特大洪水方法計算經(jīng)驗頻率,以矩法計算統(tǒng)計參數(shù)初值,采用P-Ⅲ型理論頻率曲線適線,通過適線調(diào)整確定采用的統(tǒng)計參數(shù)及設計值。本次將系列延長至2005年進行頻率計算,由于1998年以后拉林河未發(fā)生大洪水,對設計洪水影響不大,故仍采用規(guī)劃報告成果。
拉林河蔡家溝防洪斷面拉林河段右岸為雙城市,主要依靠右岸堤防工程防御拉林河洪水。拉林河雙城市堤防始建于20 世紀50年代,由15個自然堤段組成,長度67.11 km。1998年前經(jīng)多次維修大多已達到20 a一遇標準,對減少洪水災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堤防斷面小,工程質(zhì)量差,險工弱段較多等問題。1998—1999年通過堤防加高培厚,防洪標準提高到30 a一遇,設計流量4 400 m3/s,堤防工程的級別為Ⅲ級。堤防地質(zhì)為砂壤土基,斷面型式為梯形,堤基、堤身無防滲措施,無護坡工程,平均堤高2.0 ~4.0 m,堤頂寬度5 m,平均堤距2 300 ~4 000 m。保護面積109.03 km2,保護區(qū)內(nèi)重要的城鎮(zhèn)和設施有蘭棱鎮(zhèn)、京哈鐵路和102 國道,同時堤防還保護著沿岸村屯的居民和農(nóng)田,雙城市境內(nèi)堤防保護耕地0.818 萬hm2、村屯31個、鐵路30 km、公路60 km。
拉林河下游左岸吉林省境內(nèi)現(xiàn)有堤防68.2 km,行洪能力4 030 m3/s,保護耕地7630 hm2、村屯73個、人口3.0 萬人,同時還保護大面積的天然草原。
防洪斷面所在的石家堤段,堤防設計洪水位141.28 m,設計流量4 400 m3/s,防洪標準30 a一遇,堤防級別為Ⅲ級,堤頂超高1.50 m,堤頂高程142.55 m,下游穿堤建筑物新生排水涵閘建于2003年,工程質(zhì)量較好,堤防大流沖頂點等險工弱段已消險加固。堤防狀況良好,可代表雙城市河段堤防的防洪能力。
蔡家溝防洪斷面的水位可反映該河下游的水情,對雙城市沿岸各村鎮(zhèn)的防汛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斷面原警戒水位153.74 m,相應流量1 324 m3/s,為重現(xiàn)期不足5 a一遇的常遇洪水,由于堤防標準提高,其警戒水位已不能反映河堤實際防洪能力及保護區(qū)汛情危急程度,警戒水位應進行重新確定。斷面原來未設置保證水位,高水期防洪決策缺少依據(jù),需要擬定。
警戒水位的確定是根據(jù)對堤防威脅較大洪水、需加強巡堤查險和重現(xiàn)期約5 a一遇洪水為依據(jù),可確定為154.00 m,相應流量1 660 m3/s。
保證水位是指保證堤防及其附屬工程安全擋水的上限水位。堤防的高度、寬度、坡度及堤身、堤基質(zhì)量已達到規(guī)劃設計標準的河段,其設計洪水位即為保證水位。本河段堤防普遍達標,但考慮達標工程竣工以來未經(jīng)過大洪水考驗和沒有護坡工程等因素,保證水位可確定為155.20 m,相應流量3 720 m3/s,相當于20 a一遇洪水。
表1 拉林河蔡家溝水文站設計洪水成果表
表2 拉林河蔡家溝水文站特征水位分析計算成果表
[1]水利部水文局. SL247-1999 水文資料整編規(guī)范[S].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2]雙城市水務局. 拉林河干流防洪規(guī)劃報告書[R]. 雙城: 雙城市水務局,1997.
[3]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松花江流域防洪可研階段水文分析報告[R]. 哈爾濱: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