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偉
(湖南九鼎集團 南縣養(yǎng)殖場,湖南 益陽 413200)
在去年和今年的養(yǎng)豬生產中,對養(yǎng)豬業(yè)影響最大的可能要數小豬腹瀉了。這次小豬腹瀉的影響可以說是范圍廣、影響大、發(fā)病快、死亡率高。對不同規(guī)模的豬場可說是小豬場一陣風、大豬場時間拖得久,越是大豬場損失越大。
一般在初生小豬腹瀉流行之前,均出現(xiàn)母豬或是肥豬呈現(xiàn)一過性腹瀉,但情況并不太嚴重。影響最嚴重的是初生仔豬。初生小豬表現(xiàn):出生第1天正常,第2天出現(xiàn)嘔吐(不會每頭都出現(xiàn))、腹瀉,第3、4天出現(xiàn)迅速脫水,一般于第4、5天開始死亡(如果抵抗力差也可能于第3天開始出現(xiàn)死亡)。綜合起來病情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簡稱為“12345,全群死亡”。發(fā)病率可達100%,死亡率達到50%~100%。如果腹瀉的小豬在第5天不死亡或脫水不太嚴重則可以成活,但長勢較慢,也可能成為僵豬。如果在發(fā)病2~5 d 內不腹瀉,則成活率大增。如果在7 d后腹瀉,則問題不太大。死亡仔豬解剖:小豬脫水嚴重,全身被腹瀉的糞便污染呈黃色,胃內充滿乳糜凝塊,腸全部或部分充氣、變薄,肛門被糞便污染。
自從小豬腹瀉出現(xiàn)后,各種理論和防控措施均出臺,如有的認為是底色病、原料及重金屬或藥物中毒、經典型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變異流行性腹瀉、各種新病毒、抵抗力差等。各種防控措施如返飼、注射TEG-PED二聯(lián)苗、各種抗生素、豬瘟超免、偽狂犬病疫苗滴鼻、干擾素、輸液等,這些措施被單獨或是混合使用,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不太理想。
筆者從本病的防控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共同點總結出一些防控心得,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先就曾拜訪過的4個典型豬場進行匯報。
該小區(qū)有約10多家養(yǎng)豬戶,每戶約飼養(yǎng)20~70頭母豬。小區(qū)豬舍的劃分是由政府分配。整體設計并不太合理。豬舍和住房相隔都不遠,有的在一起,每戶之間相隔也很近。豬舍間距還不到10 m,有的只有4~6 m,中間也無圍墻、植物等隔離措施。每家都視規(guī)模大小有一棟獨立的產房或是產房和保育在一棟。有的豬場產房是傳統(tǒng)水泥地面產房,大多數豬場產房是高床,保溫工作都還做得可以。整個小區(qū)衛(wèi)生狀況不太好,共用排污溝,而且是明溝。大約在今年2月初開始有一個豬場飼養(yǎng)的豬發(fā)生腹瀉。于是在1個月之內,區(qū)內豬場無一幸免,1個月之后腹瀉停止,場(戶)均損失5~18頭母豬生產的初生小豬——全部腹瀉死亡。
該豬場存欄母豬200頭左右。產房為一個大間,中間沒有隔斷。產床為高床,有保溫箱。舍頂有天花板,冬季保溫措施還不錯。懷孕母豬是限位欄。今年1月15日之前生產出來的仔豬沒有腹瀉。在1月20日限位欄的少數母豬開始發(fā)生腹瀉,用藥后過幾天就自然好了。從1月24日(這個日期以前一段時間沒有產仔)開始出生的小豬出現(xiàn)腹瀉。連續(xù)3 d有5頭母豬產仔,所產仔豬全部腹瀉死亡。這時實行嚴格的消毒和隔離措施。從2月7日開始所產仔豬沒再出現(xiàn)腹瀉。從母豬出現(xiàn)腹瀉到結束共持續(xù)17 d。從小豬最后1頭腹瀉到結束為12 d。
該豬場有400頭母豬,懷孕母豬是限位欄,產房是高床。懷孕舍有2棟,中間無間隔。產房有2棟,產房內無間隔。各種管理措施應當都還不錯。2011年2月21日—5月18日仔豬曾腹瀉過1次,不過那次損失不太大。2012年1月3日產房開始出現(xiàn)腹瀉,直到5月初才停止,死亡率高達80%~100%。豬場發(fā)現(xiàn)如果采取提前斷奶或是寄養(yǎng)措施成活率要高一些,一般產后40 h小豬會出現(xiàn)腹瀉,如果產后72 h不出現(xiàn)腹瀉,則相對安全很多。
由于某種需要把原本一個豬場分為2個場。D1場有400頭基礎母豬,D2場1 500頭基礎母豬。D2場從上方和右方包圍D1場,兩場之間無隔斷措施,中間有一條主干道貫通兩場。D2的產房和D1的產房中間有2棟豬舍和一個10多m的水溝。2個場的設計、設備、飼料、保健及管理方式相似,共用1個食堂,2個場的管理人員常在一起研討豬病及開會。產房是分好幾個單元。以十幾個產床為1個單元,以水泡糞為主,一批豬斷奶后再對整個欄舍清洗消毒。但D1場腹瀉歷害,D2場沒有出現(xiàn)腹瀉(當然D2場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如消毒隔離等)。D1場發(fā)病情況如下:1月15日之前限位欄的母豬約10%曾發(fā)生過腹瀉,但經用藥用好轉。10 d后產房開始腹瀉,持續(xù)10 d,所有的初生小豬全部死亡,20 d后開始復發(fā),周而復始,直至5月初停止,死亡率50%~90%。
從上面4個案例豬場及在腹瀉的防控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以下一些現(xiàn)象并進行分析,為腹瀉的防控提供依據。
1)從4個案例來看,本病首先是從母豬或肥豬開始的,然后感染其他母豬,尤其是感染懷孕母豬,再由懷孕母豬轉進產房通過分娩感染初生仔豬。母豬及肥豬是病原的最初載體和傳染來源,見圖3。
2)本病流行小型豬場呈現(xiàn)“一陣風”,是指小豬場初生小豬發(fā)生腹瀉及死亡,病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小豬場生產無計劃和規(guī)律,往往是這批母豬產仔后,下一批母豬產仔可能還等很久。當本病發(fā)生時,本批或某時間段內初生小豬被感染發(fā)生腹瀉全部死亡,豬場恢復平靜。等到下一批母豬產仔時,疾病流行期已過,豬場正常。因此,小豬場的損失一般為一批初產小豬或一段時間內的仔豬全部死亡,其他的豬無問題或問題不大。如A小區(qū)和B豬場就是如此。那表明當初生小豬全部死亡后,豬場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本批母豬或本時間段母豬產仔前的狀態(tài)),豬群雖然感染本病,但體內會產生抵抗力,豬群不會表現(xiàn)出癥狀。也就是說如果豬場沒有新的初生小豬,本病的流行期并不長,這一點為我們防控腹瀉提供一些依據。
3)從C和D1兩場看,都是1月份開始出現(xiàn)腹瀉,5月初停止,發(fā)病期持續(xù)近120 d左右,從記錄來看差不多第一批產仔小豬腹瀉的母豬開始再次產仔。于是有人開玩笑說 “母豬輪一遍小豬腹瀉就好了”。這種現(xiàn)象說明病毒在母豬和母豬、母豬和肥豬之間的相互感染并不能提高初生母豬體內的抗體水平,而只有產仔后其初生仔豬腹瀉,腹瀉的仔豬再不斷接觸感染其母豬,才能使母豬體內產生較高的抗體,才能在下一次的產仔過程中對初生仔豬有保護力。這表明本病毒在腹瀉的初生仔豬體內進行擴增和復壯,只有經過擴增和復壯的病毒經過直接接觸,再次感染其母豬后,母豬體內才產生堅強的抗體。
本次發(fā)生的腹瀉影響最大的是初生的小豬,而且本病在產房內循環(huán)不斷。這說明初生小豬對本病有極度敏感性。感染后的初生小豬不僅是病原載體,而且還是病毒的擴增和復壯點,復壯后的病毒通過初生小豬作為載體再次成為產房內和豬場內新的傳染來源。通過各種途徑如飼養(yǎng)員、豬群的周轉、物品的流動重復感染母豬和其他初生仔豬,造成豬場內腹瀉循環(huán),尤其是產房內的循環(huán),如豬場C和D1豬場內腹瀉循環(huán)不斷。
4)本次發(fā)生的腹瀉對其他階段的豬影響不大,但也有部分豬場腹瀉之前母豬或肥豬有一過性的腹瀉、母豬流產等表現(xiàn),但并不太嚴重。這表明本病母豬和肥豬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強,豬群不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當豬場內無初生小豬時,病毒在肥豬和母豬體內經過一段時間后停止排毒,豬群逐漸恢復正常。這和曲向陽[1]的結論一致:腹瀉結束后10 d左右的豬不再通過消化道途經向環(huán)境中排毒。這也是A小區(qū)和B豬場很快恢復正常的原因之一。
Song[2]等人通過人工接種發(fā)現(xiàn),仔豬通過糞便途徑排出病毒的時間最長至感染后的第9天,而母豬最長的向體外排毒時間為感染后的第3天,但野毒對外排毒的持續(xù)時間可能比致弱毒株要長些。因此筆者綜合曲向陽[1]的結論和實踐觀測認為只要經過14~20 d左右的無初生仔豬空白期即安全期后,腹瀉可自行終止。這為防控腹瀉提供一個重要的依據。
5)就傳播途徑來說,糞溝和距離是本病流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以A小區(qū)為例,糞溝是連通的,且豬舍之間距離很近,未超過10 m,所以整個小區(qū)無一幸免。以D豬場為例,D1、D2豬場的產房相距稍遠,超過10 m,同時糞溝是分開的,加上隔離消毒措施做得好。因此,另一個豬場相對較安全。
消毒、隔離措施不嚴時,感染的機會及壓力很大。如A小區(qū),小區(qū)內基本無消毒習慣,一家發(fā)生后整個小區(qū)無一幸免。在B、D2豬場通過嚴格的消毒和隔離措施才能控制住腹瀉。
豬場工作人員及豬只、物品等的移動是本病擴散的重要因素。大型豬場如B、C、D豬場等,消毒隔離等工作都做得較好,各項防控措施也較到位,但也發(fā)生了本病,越是大豬場拖得越久,豬場工作人員及豬只的移動是重要條件。尤其是D1豬場自從發(fā)生本病后,雖說在各種防控措施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飼養(yǎng)員進出各產房小單間時,仍舊沒有采取防控措施,同時每周有新母豬進產房產仔,導致腹瀉在產房內循環(huán)流行,損失很大。但D2場在D1場發(fā)生本病后,積極采取員工的隔離消毒及其他方法成功地阻隔了本病的流行。
6)從豬場C來看,該場產房無間隔,是一個大產房。只要有一欄小豬發(fā)生腹瀉,整個產房無一幸免,隨著不斷有新的小豬出生,產生新的傳染對象,造成腹瀉循環(huán)流行。
7)從豬場C來看,如果提早斷奶、飼喂奶粉或采取其他措施,可以提高小豬成活率。這說明本病傳播途徑除口、糞便接觸傳播外,而且有可能通過乳汁傳播,提前斷奶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8)豬病學第9版介紹,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在試驗感染后3~11 d內均可由糞拭子檢出抗原,其中接種后4~5 d為排毒高峰。Song[2]的研究結果也一樣。返飼是一個主動感染的過程。如果返飼感染后的母豬產仔時還處于散毒期,散毒途徑有乳汁、糞便等,這時初生小豬感染的機會增大,于是出現(xiàn)有人反映返飼后初生小豬仍腹瀉。
9)有些豬場曾反復發(fā)生腹瀉或是經過20 d左右的安全期后,仍然發(fā)生腹瀉。
筆者認為仍然是母豬體內抗體低有關。特別是大型豬場,懷孕舍母豬群體一般都很大,通過自然接觸感染或返飼,所接觸到的病毒量可能較少,因此效果不好。必須“母豬輪一遍”,通過腹瀉的初生小豬不斷地接觸感染母豬,母豬產生的抗體才足夠高。
其二,有的母豬初乳質量不好,小豬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
其三,霉菌中毒或是其他原因導致抵抗力下降,母豬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
其四,有的豬場是懷孕后期進行返飼,母豬處于排毒期導致小豬腹瀉。
其五,也可能某些母豬成為長期帶毒者,在適宜的時間重新暴發(fā)。
10)發(fā)生本病后治療效果并不太理想。一是腹瀉迅速降低初生小豬的抵抗力;二是腹瀉導致體內鉀等離子迅速損失,導致小豬昏迷;三是腹瀉導致脫水迅速。小豬直接致命的原因是脫水和缺鉀。目前尚無良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兩個問題,治療的效果不太理想。
11)豬場腹瀉的復雜性。我們在豬場經??梢钥吹綆追N腹瀉混合存在,如黃痢、低血糖、母豬乳房炎、霉菌中毒等。這些腹瀉混雜在一起再加上寒冷加劇小豬腹瀉。
12)本病流行可能和天氣有關。以豬場C、D為例,均為5月份天氣漸熱時腹瀉逐步停止。
從上述4個典型豬場的案例及其他各方報道來看,筆者認為本次小豬腹瀉應當是傳染病所致,這個結果也和華中農大的結果一致。華中農大的研究結果和曲向陽[1]等的結果顯示本次流行的小豬腹瀉主要是由變異的流行性腹瀉病毒導致。但到目前為止這個結果仍在證明。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畫出小豬腹瀉感染圖(見圖3)。
從目前來說并無特別好的防控措施,但我們可以利用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如初生仔豬是其新的傳染來源和安全期來進行有效的防控。
1)隔離全場,嚴防從外部把病原帶進本場。
2)加強消毒。從A、B和D2豬場來看,消毒很重要。但消毒的重點在于豬舍外部如豬舍屋頂、空地、馬路等的消毒。特別是外銷或外運豬只時使用的運豬車、上豬臺及上豬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人員的消毒須徹底。
3)把產房做成小單間,隔離病毒。從豬場C、D中可以得出,一個大產房不利于流行病的控制。
4)利用初生仔豬在本病處于重要的地位及安全期,徹底隔離豬舍,阻隔腹瀉的傳播。封閉隔離產房或產房小單間14~20 d以上,減少初生小豬成為新的傳染來源,阻隔腹瀉的傳播。具體作法:
其一,以200頭母豬及以下的小豬場為例,做好配種計劃,建議實行按批次間斷配種和產仔,每批次產仔之間間隔10~20 d以上。以利用安全期間隔阻斷本病的傳播。如果暴發(fā)本病,損失也只有一個批次產仔的初生仔豬,類似A小區(qū)和B豬場一樣,達到損失最小。
其二,對于大型豬場建議采取封閉產仔單間,阻止復壯后的病毒感染其他母豬。把母豬提前7 d進產房后,封閉產仔小單間,如果出現(xiàn)初生仔豬腹瀉一般也任其自然發(fā)展,直至腹瀉停止后14~20 d以上,以求達到阻止傳染,損失最小的目的。封閉要求:門窗封閉、機械換氣、自行產仔、自動喂料、員工輕易不得入內。同時盡量避免出現(xiàn)D1豬場隔離并不徹底的情況。在生產中如果必須進入豬舍時也得每間備一套衣服及鞋子嚴防相互之間的傳染。
其三,轉移產仔。把要產仔的母豬轉移至另一個地方產仔,目的也是在本場減少新生仔豬。
5)按周期、按批次進行生產。從發(fā)生腹瀉的豬場來看,大多數豬場在冬季產仔多,各種配套措施跟不上,有的豬場在仔豬斷奶后未對欄舍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就進豬了。這也給小豬腹瀉帶來隱患。
6)對腹瀉仔豬可以施行提前斷奶等措施進行治療,并飼喂人工奶粉,可以提高成活率。
7)做好返飼等工作,雖然返飼的效果有限,但仍有部分效果。要注意千萬不能在產前10 d返飼,以免母豬產仔時處于排毒期。同時一次返飼產生的抗體并不足以抵抗初生小豬的腹瀉,根據“母豬輪一遍就好了”的現(xiàn)象,建議返飼做2次以上。時間一般為產前45 d和產前15 d。
8)做好玉米等飼料原料的霉菌處理工作,提高母豬的抵抗力,提高乳汁中抗體的含量。
9)注意豬舍糞溝的清洗消毒,最好使用暗溝,切斷傳播途徑。
10)豬舍之間的距離在10 m以上,有利于腹瀉的防控。
從目前來說,本病的原因、發(fā)病原理及防控措施仍處于不斷的研究中。筆者依據2年的防控工作實踐總結出以上的經驗,同時利用上述規(guī)律及措施,曾成功控制一些豬場的腹瀉,使豬場損失降到最小。目前又臨近寒冷季節(jié),希望能對豬場防控初生仔豬腹瀉有所幫助。
[1]曲向陽,汪鳴,姚火春,等.兩例新生仔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分析與防控建議[J].養(yǎng)豬,2012(2):92-95.
[2]Song D S,Oh J S,Kang B K,et al.Fecal shedding of a highly cellculture-adapted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after oral inoculation in pigs [J].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2005,13(5):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