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福 金 昊 白耀坤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鄭州 415000)
鄭州市引黃灌區(qū)龍湖調蓄工程位于鄭州市城區(qū)的東北部——鄭東新區(qū),具體位置是東風渠北、魏河南、鄭州市森林公園以東、107國道輔道以西,西距市中心約6~8km,南距鄭州新鄭機場約26km,北距黃河9~10km。行政區(qū)劃分屬鄭州市金水區(qū)的祭城鎮(zhèn)、柳林鎮(zhèn)和姚橋鄉(xiāng)。
根據龍湖水系主池區(qū)的總體規(guī)劃成果,龍湖主池區(qū)平面形態(tài)類似恐龍,其水域面積在正常水位85.50m高程時為5.7km2,其中主池區(qū)水域面積為5.6km2,主要是指龍湖水系在東風渠以北的水域,包括龍湖調蓄池主池、中心池和出口4條河道,新建出水閘4座。
本次一期工程施工的區(qū)域為龍湖調蓄池主池區(qū),主要施工內容為池區(qū)的土方開挖、回填、防滲墻工程、護岸工程。包括池周防滲墻的開挖和混凝土澆筑、池區(qū)土方開挖等。
龍湖調蓄工程防滲墻軸線23.3km,其中砂塘占軸線962m,這些砂塘分布在防滲墻龍背防滲墻軸線和湖心島龍背軸線處,其中龍背防滲墻軸線橫穿五個大小不一的砂塘,湖心島穿過大小不一的兩個砂塘(如圖1所示)。砂塘最大面積達 3.4hm2,最小面積為1.27hm2,水深平均在8~9m,其最深處水深達14m,必須將砂塘回填以形成滿足防滲墻施工的平臺。
圖1 砂塘平面位置布置示意圖(藍色為防滲墻軸線,紅色部分為砂塘)
根據實地勘察,砂塘底部地層為砂層,其滲透系數1.0×10-2~7.0×10-3cm/s,地下水位為 3.0~4.0m,且砂塘的面積大、水面寬,水深最深達14m左右。最初的施工方案為將這些砂坑的水抽干,然后進行土方回填、分層碾壓,然后進行防滲墻施工。但由于砂坑滲透系數大,地下水豐富,經業(yè)主、設計、監(jiān)理同意,直接采用水上填筑,然后自然沉降3個月。具體為:采用自卸汽車進占法卸料,就近取料,土料主要為砂、壤土及部分淤質土組成,由于回填層大部分在水下,無法碾壓,因此,松散的回填層對防滲墻施工將帶來如下不利影響:
a.防滲墻軸線穿過回填的砂塘,若能將砂塘內的水抽干,對填筑的土方可以進行碾壓形成防滲墻施工平臺地基。但砂塘的深度如果超過地下水位,砂層的滲透系數較大,抽排砂塘內的水時,地下水又會補給砂塘內的水,因此砂塘內的水短時間內就不太可能被抽干。
b.在水中填筑土方,其填筑的土料經過水的浸泡后變得松軟,其承載力達不到工程施工的要求,防滲墻抓斗在成槽過程中將會出現塌孔而導致設備塌陷,容易出現人機安全事故。
回填的土料在自然情況下沉降3個月,基本能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但是,由于征地和拆遷的影響,滯后的工期和后續(xù)的土方開挖以及整體工程的任務已經使工程不能再拖延下去。因此,結合防滲墻施工工期的要求,對回填后的砂塘進行加固處理,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施工經驗,加固此類地層主要有高壓噴射灌漿、振沖碎石樁、深層攪拌樁3種施工方案。
回填的地層加固后,再進行防滲墻造孔作業(yè),既要加固地層,又不能影響防滲墻造孔,而且加固工期很緊。
第一種方案:高壓噴射灌漿。有旋噴、定噴、擺噴三種方式,在施工過程中,單孔單噴,施工功效較低;噴水泥漿而形成的直徑不容易控制,容易影響防滲墻造孔,因此,這種方案不予考慮。
第二種方案:振沖碎石樁。鄭州位于平原地區(qū),距離碎石場較遠,采購碎石成本較高,并且施工場地狹窄,不利于碎石的存放,因此,這種方案不適用。
第三種方案:單排聯體深層攪拌樁。采用四頭深攪機進行施工,形成的樁徑容易控制,且施工功效較高,適用于本工程。
深攪法是利用水泥類漿液與土通過深層攪拌樁機葉片強制攪拌成樁,各幅鉆孔攪拌樁搭接形成連成一體的墻體。深層攪拌法和其他造墻工法相比,深層攪拌法表現出如下特點:
a.適用范圍廣,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粉質黏土、粉土的軟地基,目前在粉砂土地基中最大的施工深度可達25m。
b.成墻效果好,成墻速度快,特別是雙頭和多頭攪拌樁機,加快了成墻速度。墻體厚度均勻連續(xù),且不需要開槽,工藝簡單,可避免成孔固壁問題。
c.攪拌樁機施工機具簡單,移位靈活。深層攪拌機械均設有油壓移位裝置,機具可以靈活準確地移位,從而保證相鄰樁體的搭接質量。
d.對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較少,在加固過程中對周圍土體無振動、無噪音,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3.3.1 單排聯體攪拌樁的布置
砂塘填筑完畢后,在防滲墻軸線兩側各60cm處進行2排單排聯體深層攪拌樁(見圖2、圖3)。其直徑為30cm,深度以深入砂塘底部50cm為準。
圖2 深層攪拌樁平面布置圖
圖3 深層攪拌樁立面布置圖(單位:mm)
3.3.2 機械設備
機具設備包括:4頭深層攪拌機、起重機、水泥制配系統(tǒng)、導向設備及提升速度量測設備等。深層攪拌機及與之配套的起吊設備、固化劑制配系統(tǒng)技術性能要求見表1。
表1 深層攪拌法施工主要機械設備技術性能
3.3.3 材料及配比
本深攪的固化劑采用水泥,摻入量一般為加固土重的8% ~16%,每加固1m3土體,摻入水泥約120~160kg,本次攪拌水泥的加入量為12%;經現場取樣測量與計算,回填土層水泥摻量為52.5 kg/m2。
如用水泥砂漿作固化劑,其配合比為1∶1~2。
為增強流動性,利于泵送,可摻入水泥重量0.2%~0.25%的木質素磺酸鈣減水劑,但它有緩凝性,為此用硫酸鈉(摻量為水泥用量的1%)和石膏(摻量為水泥用量的2%)與之復合使用,以促進速凝、早強。水灰比為1∶1。
3.3.4 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
3.3.4.1 施工方法
a.施工準備:施工前對道路、風、水、電、施工平臺、泥漿系統(tǒng)進行布置,對將要進行深層攪拌法施工的場地事先加以平整。徹底清除地上、地下和空中的一切障礙。
b.樁位放樣:由現場技術員和測量技術員根據設計圖紙和測量控制點放出樁位,樁位平面偏差不大于5cm。
c.攪拌樁機就位,樁身垂直度控制:為保證樁體垂直,首先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將樁機支穩(wěn)、底座墊平,樁機支穩(wěn)后,采用水平尺檢測,使得樁身垂直度達到1%以上。
d.預攪下沉:啟動深層攪拌機電動機,根據土質情況按計算速率,放松卷揚機,使攪拌頭自上而下切土拌和下沉,直到鉆頭下沉鉆進至樁底標高。
e.注漿、攪拌、提升:深層攪拌機下沉至設計深度后,開動灰漿泵,待純水泥漿到達攪拌頭后,按計算要求的速度提升攪拌頭,邊注漿、邊攪拌、邊提升,使水泥漿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和,直提升到離地面50cm處或樁頂設計標高后再關閉灰漿泵。
f.重復攪拌下沉:攪拌機注漿提升至設計頂面標高時,關閉水泥灰漿泵,為使地層和漿液攪拌均勻,再次將攪拌機邊攪拌邊下沉至樁底設計標高。
g.重復攪拌提升:邊攪拌邊提升(不注漿)至離地面30cm處,回填水泥土并壓實,即完成一根樁的成樁。
h.關閉攪拌機、移位:關閉攪拌機,移動攪拌機至下一個樁位。
3.3.4.2 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見圖4。
3.3.5 主要施工參數
下沉速度為:0.5~0.8m/min;提升速度為:0.5m/min;
攪拌轉速為:30~50rod/min;漿液流量為:50L/min。
單排聯體深層攪拌樁總共完成8700m2,折合29000延米。加固完成之后,隨即進行了防滲墻造孔作業(yè),在回填層未出現塌孔漏漿現象。深攪法加固地層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圖4 攪拌樁施工流程圖
在施工過程中,對水泥進行了2組取樣檢測,檢測結果滿足質量要求。深攪結束后,對攪拌樁進行了抽樣檢測,共取樣4組,在試驗室進行了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檢測,其平均抗壓強度為0.57MPa。
a.砂塘回填層的成功加固,直接關系到龍湖外圍防滲墻的封閉,關系到龍湖內部基坑排水,關系到地下水面以下的土方開挖。砂塘回填層的成功加固將龍湖調蓄工程整個工期提前了3個月,其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而易見。
b.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不受填筑材料的限制,將砂塘進行快速回填?;靥顭o需排水及碾壓,回填之后在防滲墻兩側進行單排聯體深層攪拌樁加固處理回填區(qū),加固結束后,再填筑50cm左后的磚渣予以硬化,形成滿足抓斗行走及混凝土罐車澆筑的施工平臺,以達到采用抓斗施工的目的,大大加快了施工效率。這種在砂塘回填或者松散地層采用的快速加固技術,在龍湖龍背部分防滲墻施工中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可供其他類似工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