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峰,鄭 軍,余 豪
(1.三浪集團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700;2.象山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浙江 寧波 315700)
現(xiàn)代機械技術高速發(fā)展,人工加油及簡單的循環(huán)型潤滑已不能滿足各種機械設備的需求。特別是油劑不能回收的摩擦副,油劑過多會造成能源浪費、產生附加熱量和環(huán)境污染,油劑過少則造成干摩擦降低摩擦副的精度和壽命。于是人們迫切要求提高機械設備潤滑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定量分配器是自動集中潤滑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機械制造設備領域越來越得到普及[1-2]。
目前有少數(shù)使用自動集中潤滑系統(tǒng)的廠家反映,潤滑系統(tǒng)分配器的給油量成倍增加。根據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反映問題的廠家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出油口朝下安裝。下面對分配器出油口倒置后的給油量與標定油量關系加以分析。
選比較有代表性的每循環(huán)排量為0.06 ml分配器作分析對象[3]。其結構如圖1所示,圖示位置為正確安裝位置。其工作原理是:當潤滑系統(tǒng)工作時,P1壓力上升,打開控制閥芯(皮碗)、皮碗的環(huán)狀通道,使壓力油經小孔d進入貯油室V;當貯油室壓力P2大于定量柱塞彈簧力時,定量柱塞下移,頂?shù)叫谐滔尬弧.斚到y(tǒng)壓力P1下降或為0時,貯油室V中壓力P2大于P1,在該壓力作用下控制閥芯下移,打開了出油口,定量柱塞在彈簧力作用下復位,同時將相等于柱塞復位體積定量油排向出油口,完成一個循環(huán)[4]。
但是,如果分配器出油口朝下,當壓力油從下部通過小孔d到達貯油室V時,眾所周知,油比空氣重,進入的油先經靠近出口下部而后達上部,那么在貯油室V中的空氣在油壓的作用下會被壓縮,變成一個小氣囊蓄能器。當進油管路卸荷,進口壓力為0時,排向出油口是空氣被壓縮的蓄能油和定量柱塞排出的定量油。但是貯油室V容積比較大,定量柱塞排出容積很小,加上空氣的懸浮作用,該室中的空氣是很難隨潤滑油的排出而排出。反過來如出油口朝上,空氣的懸浮作用只要分配器工作3~4次即可將貯油室中的空氣排除干凈[5]。
假設:油在低壓(潤滑壓力2 MPa)是不可壓縮的;空氣在壓縮和膨脹時為等溫變化;油自重忽略不計。
根據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6]:PV=nRT,如上所述,T為假設恒值;n為氣體物質的量,為恒值;R為比例系數(shù),亦為恒值。所以
式中,Vf為剛封入時的容積,L,用測重法測得分配Vf=0.0003 L;Pf為封入的氣體壓力,kg·f/cm2,該數(shù)值為一個工程大氣壓;Vp為壓入油壓后氣體的容積,L;Pp為壓入油壓后氣體的壓力,kg·f/cm2;Vd為油排出后氣體的容積,L;Pd為油排出后氣體的壓力,kg·f/cm2;Ff為控制閥芯密封彈簧力,kg·f,該系列分配器為 0.15 kg[7];q 為定量柱塞一次循環(huán)排油量,L;△V=Vd-Vp為氣體在膨脹時對外供油量,L。
由式(1)得:
而若分配器出油口朝下,則對外實際供油量為
根據圖2數(shù)據得油液排出后貯油室V中氣體壓力為Pd,(當油液排出后,出油彈簧力Ff和氣體壓強產生的壓力組成了一組平衡力)
而 Pd=Ff/πr2=0.15/3.14×0.125×0.125=3.057 kg·f/cm2
由于潤滑系統(tǒng)工作壓力2 MPa,則Pp=20 kgf/cm2
由(2)式得:△V=VfPf/Pd-VfPf/Pp=0.0003×1/3.057-0.0003×1/20=0.0000813(L)=0.0831(ml)
而由(3)式得分配器出口倒置對外實際供油量:Vs=△V+q=0.0831+0.06=0.1431(ml),比原標定排量0.06 ml循環(huán),增加了0.1431/0.06-1=1.386倍
潤滑系統(tǒng)的定量分配器的工作壓力Pp一般從2~4 MPa,在氣體容積V滿足氣體可壓縮的狀態(tài)下,Vs和Pp的關系如圖2所示。
定量分配器的出油口倒置安裝會增大其排油量,與原先設計的理論需油量有較大的增幅,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產生附加熱量,影響設備的運行壽命和使用成本[8]。
[1]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學會《潤滑工程》編寫組編.潤滑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
[2]葛豐恒,等.機械設備潤滑手冊[K].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84.
[3]《設備潤滑基礎》編寫組編.設備潤滑基礎[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2.
[4]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潤滑與密封[K].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
[5]汪德濤.潤滑技術手冊[K].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
[6]徐灝.機械設計手冊(第2版)[K].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7]張英會,等.彈簧手冊[K].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
[8]陳德才.機械密封設計制造與使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