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威, 唐立新
(合肥師范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230061)
傳統PID(比例積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算法簡單、運行可靠、易于實現,對大多數被控對象可以實現無差控制,目前在工業(yè)中仍被廣泛應用。但在被控對象數學模型發(fā)生變化時,參數調整極其困難[1,2],具有自適應能力差,超調量大等缺點,很難取得滿意的控制效果。模糊控制算法(Fuzzy)不依賴被控對象的精確數學模型,對非線性、時變性系統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及良好的魯棒性等優(yōu)點,但其本質是非線性控制,模糊規(guī)則不易確定,存在穩(wěn)態(tài)誤差,控制精度不高[3]。
溫度控制系統具有大慣性、純滯后等特點,參數值及精確的系統模型很難得到。單一的模糊控制器和傳統的PID控制器都無法滿足其高性能要求,難以獲得理性的控制效果[4]。為此,設計了一種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仿真結果表明,系統具有響應速度快、超調量小等優(yōu)點,在溫度系統控制中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溫度控制系統是典型的非線性時變滯后系統,可用二階慣性純滯后環(huán)節(jié)來描述。而二階系統,能夠通過參數辨識降為一階系統。因而,可用一階慣性滯后環(huán)節(jié)來描述溫控系統的數學模型。其傳遞函數為
式(1)中:k為放大系數;T為慣性環(huán)節(jié)時間參數;τ為純滯后時間參數。
圖1 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原理圖
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器[5,6]原理如圖1所示,其本質是通過模糊控制規(guī)則實現PID控制器參數的在線調整。由圖1可知,其輸入變量為誤差e(e=r(t)-c(t))和誤差變化率ec(ec=de/dt),輸出變量為kp,ki,kd。本文中各變量的模糊子集都是{NB負大,NM 負中,NS負小,ZO零,PS正小,PM 正中,PB正大}。模糊子集均采用論域為[-6,6]的三角形隸屬度函數(如圖2所示)。
圖2 模糊控制器的隸屬度函數圖
PID 控制參數的整定原理為[7,8]:
(1)比例系數kp的作用在于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提高系統調節(jié)精度。kp越大,系統的響應速度越快,調節(jié)精度越高,但易產生超調,甚至導致系統不穩(wěn)定;而kp過小,會降低調節(jié)精度,減慢響應速度,使系統性能變壞。
(2)積分系數ki的作用在于消除系統的穩(wěn)態(tài)誤差。ki越大,系統的穩(wěn)態(tài)誤差消除越快,但ki過大,在響應過程的初期會產生積分飽和現象,引起響應過程的較大超調;ki過小,難以消除系統穩(wěn)態(tài)誤差,影響系統的調節(jié)精度。
(3)微分系數kd的作用在于改善系統的動態(tài)特性,但kd過大,不僅會延長調節(jié)時間,而且會降低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根據以上規(guī)則并結合專家知識得出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規(guī)則如表1所示。
表1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規(guī)則表
通過if-and-then方法進行模糊推理并采用重心法進行反模糊化運算后,可得PID控制器的三個參數為:式(2)中kp0,ki0,kd0是預先設定的參數值。
為了驗證所設計控制方法的合理性,通過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建模,并對PID控制,Fuzzy控制以及FA-PID控制進行仿真比較,仿真模型分別如圖3、4、5所示。
圖3 PID控制仿真模型
圖4 Fuzzy控制仿真模型
圖5 FA-PID控制仿真模型
通過參數辨識,取溫度控制系統參數為:T=100,k=4,τ=20,設定值為1℃。PID控制采用ZN(Ziegler Nichols)參數整定法[9]。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三種控制算法仿真結果
由圖6可知,PID控制超調量為59.5%,調節(jié)時間為137秒;Fuzzy控制超調量為0,但調節(jié)時間為340秒;本文設計的FA-PID控制算法超調量僅為1.5%,調節(jié)時間僅為75秒。因而,對于滯后、非線性系統,FA-PID的控制效果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種算法。該算法不僅能實現PID控制和Fuzzy控制的優(yōu)勢互補,而且具有更好的適應性、穩(wěn)定性和控制精度,對溫度控制系統起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控制方案。
[1]王海青,姬長英,劉同召等.模糊自整定PID溫度控制系統的建模與仿真[J].計算機工程,2012,38(2):233-235.
[2]陳永慶.基于Z-N算法的PID爐溫控制[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8,29(2):50-53.
[3]陳云霞,姚舜.電子束快速成型溫度自適應模糊PID控制系統[J].控制工程,2009,16(1):56-58.
[4]李穎沖,陳小強,王思明等.基于模糊自適應PID的陶瓷窯爐溫度控制系統仿真[J].中國陶瓷,2009,45(7):51-54.
[5]劉經宇,尹文生,朱煜.模糊PID控制在納米微動臺系統中的應用[J].控制工程,2011,18(2):254-257.
[6]王平軍,侯波.基于模糊PID的飛機防滑剎車系統動態(tài)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2,29(2):40-44.
[7]鄧小龍,張建林,陸錦軍等.紡織空調系統的模糊PID控制研究及應用[J].儀器儀表學報,2011,32(4):763-766.
[8]崔雅靜,杜艷麗,王曉雷.自適應模糊PID控制器的設計[J].控制工程,2008,15(2):128-129.
[9]李國林.PID控制器參數整定技術研究與優(yōu)化設計[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