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肖斌
“人生當如朝飛燕,借得青翼上青天。光陰涂作拼搏汗,管他流水似流年?!薄拔也恢缆吩诤畏?,路知道我在路上?!?/p>
這些句子并非摘自書本,也不是演講記錄,每個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單間自習過的學生都知道,它們赫然出現(xiàn)在自習桌前的墻壁上。留言壁位于圖書館只供一人自習的單間自習室里,一共有24個。最近,大一學生歐陽書淼把拍了這些留言的一組照片上傳到自己的網(wǎng)絡空間,曾經(jīng)在留言壁前“揮毫”、流連的人紛紛跑到歐陽的網(wǎng)絡空間里發(fā)言,甚至有不少“局外人”為一睹留言壁風采干脆早起去清華圖書館占座。
相冊在社交網(wǎng)站上走紅后,在留言壁上“揮毫”的人紛紛“現(xiàn)身說法”。齊巖認出一個戴斗笠披蓑衣的老頭是自己畫的。伍毅敏主動爆料:“有一個在清華里很經(jīng)典的:‘我女朋友想讀博,大家能接受自己的女朋友比自己強嗎?后面對其留言‘在清華你有女朋友就不錯了”。
拍攝者歐陽書淼本身也是留言者之一,“錢老逝去那天,外邊在飄雪,我寫下‘悼念錢老4個字?!边@些墻壁上的涂鴉,嚴格來說并不符合學校規(guī)定?!傲粞员凇鄙暇兔鞔_貼有學校告示:“自覺維護圖書館整潔的環(huán)境,請不要亂寫亂畫?!笨勺屝7娇扌Σ坏玫氖?,告示下有學生留言:“是啊是?。 辈粏稳绱?,在一面明顯被校方粉刷過的墻壁上,被人又新寫上“本頁無法顯示”“本頁面該刷新了”。
事實上,國外校園同樣也不乏“留言壁”。網(wǎng)友nightpoem在韓國高麗大學交換學習時,發(fā)現(xiàn)學校的衛(wèi)生間隔間門后都會有筆和紙,學生在上面討論數(shù)學題、交流信息或者純粹涂鴉。
“留言壁文化”其實是另一種樣態(tài)的“課桌文化”,都發(fā)表于隱秘而又公開的“公共空間”,如圖書館、化妝間、教室……據(jù)說最早的課桌文化來自魯迅先生刻在桌上的“早”字,然后有60后的“毛主席語錄”、70后的“三八線”、80后的順口溜、90后的無厘頭幽默,每個時代的人都擁有各自不可復制的青春烙印。
“留言壁”上的留言大都可登大雅之堂,并非那么俚俗簡陋,大概可分為4個類別:
一是風花雪月類?!跋矚g一個女孩不敢說怎么辦?”這句留言下有另外一個筆跡回復:“這必須要說!”
二是壯志凌云類。“學習的人,就要當獨行俠、苦行僧”,這句留言邊上還配有惟妙惟肖的寂寞苦行僧插圖。還有人在留言壁上劃出“Mydream(我的夢想)專區(qū)”,儼然一個BBS討論區(qū),留言七嘴八舌:“MIT,mydream”(麻省理工學院,我的夢想),“當2011年我被斯坦福錄取后我會回來的”……
三是感慨抒懷類?!帮L雨四年洗鉛華,閑情無處對落花。韶華回首誰無恨,空向粉墻亂涂鴉?!背鲎郧迦A工科生的這首七言詩文采斐然讓人叫絕。2009年5月9日的這則留言則道出很多人的彷徨:“10年之后,我們都在干著什么,過著怎樣的生活,是否成了斤斤計較的小市民,是否早已被社會磨平了棱角銷蝕了夢想?”
四是調侃涂鴉類。電子系的學生寫了一首流傳數(shù)年的名詩:“匯編語言不會編,微機原理鬧危機。實變函數(shù)學十遍,隨機過程隨機過。”有人為這面留言壁繪制了商標,上書“wallculture(墻壁文化)”,并附“R”標(已注冊商標)。
就像一句留言寫的那樣,“我把最好的留在童年,從此忐忑不安地長大了”。在很多留言人的不經(jīng)意間,留言壁就記錄了他們的點點滴滴。寫了再刷,刷了再寫,百年以后,也許便是一套關于青春的最隱秘的珍藏冊。
(摘自《名言與警句》)
趙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