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時謝小軍
1.科學普及出版社,北京 1000812.中國科普研究所,北京 100081
淺探科普文章的內容分析
林方時1謝小軍2
1.科學普及出版社,北京 1000812.中國科普研究所,北京 100081
對《Newton科學世界》《科技導報》、《應用心理學》、《野生動物》、《肉類研究》特定時間段的文章進行內容分析。從“科學內容”與“生動描寫”的分析類目入手,定量研究了科普期刊與科技期刊的科技性與可讀性,以量化方法揭示科普文章的特質。
科普文章;科學論文;定量研究;內容分析
1.1 探討科普文章的定量分析
對科普文章的定性分析,雖說法不一但大同小異,如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等,這些說法不免有些籠統(tǒng)抽象,缺乏具體的實證的定量分析。
在我國,以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學術文章尚不多見。有研究者指出:“……大量中國論文以定性研究方法為主,尤其是思辨論證法。定量研究方法很少,與美國有很大的差距?!盵1]定量研究的方法多樣,其中內容分析法是個重要工具,備受大眾傳媒研究者的青睞?!盁o論是單獨運用,還是與其他方法聯(lián)合使用,內容分析法都有助于回答新聞或大眾傳播研究者的各種理論性的以及應用性的問題。”[2]“從20世紀20年代至今,幾乎所有的媒介內容都成為內容分析的對象,尤其是大眾傳媒(報刊、廣播、電視)的信息,占到了內容分析內容的60%以上。因此,在傳媒學界,內容分析法被公認為大眾傳媒研究主要運用的方法之一。”[3]189
“我國關于內容分析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剛剛開始,現在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盵3]206
科普文章與科技論文相比,有明顯的特征。筆者嘗試以內容分析法試分析有關文章時感到,科普文章不僅有模式可察,且在文字上也有其獨特性,故可編碼可分析。對分析數據研究并加以比較,可使我們更深刻、精確、全面地認識科普文章的本質,獲得從定性分析中難以找到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揭示科普文章的寫作技巧、策略,衡量科普文章內容的可讀性。
1.2 分析比較不同領域的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出身”不同,分門別類各有特點,如動物科普容易充滿趣味性,農業(yè)科普因技術點多易枯燥,而創(chuàng)作天文科普則需想象力豐富,等等。為此,用內容分析法相互分析比較,可以分辨出不同專業(yè)科普文章的某些類型特征。
1.3 分析比較科普文章與科學論文之差異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科學論文與科普文章的區(qū)別一望而知,因為科普文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復雜深刻的思想簡單清晰地解釋。這種解釋是科普文本的核心特征之一”。[4]顯然,這種核心特征在典型的科普文章里比比皆是,但只有用數據方能準確界定兩者之間的差異。
科普文章的研究對象為《Newton科學世界》。選取理由:科普期刊風格體例不一,文章特點各異,為方便計算和比較,故只選定一種刊物;且該刊在綜合性科普期刊里影響力較高,多數文章質量較好。
科技論文的研究對象為《科技導報》《應用心理學》《野生動物》《肉類研究》。選取理由:以上期刊對應于《Newton科學世界》選取的探索、心理、自然、生活諸欄目,有一定的相關性。
主要研究內容是分析《Newton科學世界》有關科普文章,同時,分析上述科技期刊的論文,并與科普文章比較。抽樣時段:《Newton科學世界》及科技期刊均為2011年1~12月。
抽樣方法:系統(tǒng)抽樣法。為保證文本純度,科普文章抽樣時剔除翻譯及通訊報道類文章,得到有效樣本18篇(表1~表4)。4種科技期刊抽樣時亦剔除論文之外的文章,如《科技導報》,僅抽取“研究論文”欄目文章??萍颊撐某闃拥玫接行颖?4篇。為減少篇幅,略去14篇論文的內容分析,僅采用全部論文的分析匯總。
3.1 分析類目
為減少手工計算差錯和盡量避免主觀性因素,并使讀者一目了然,故類目少而精,僅設高度概括性的“科學內容”與“生動描寫”兩項類目。
3.2 科學內容
指關于科學知識的表述文字及專業(yè)性學術性名詞術語等。
3.3 生動描寫
包括形象生動的比喻、俗語、流行語、網絡語等精彩詞語,故事化情節(jié)及細節(jié)化描寫等。
3.4 分析單位”
用來作為計數單元的文本內容可以是單詞、符號、主題、句子、行、段落或其他語法單元,本研究采用“行”??茖W文本中的生動詞語和名詞術語,或是閱讀中的亮點,或令人讀來疲勞,故按“行”計入,同時也便于計算。如“魔方”文中,先后出現了“萬花筒”、“純種的”、“雜交的”等5個精彩詞語,即按5行計入“生動描寫”。
表1 《Newton科學世界》2011年心理類文章內容分析
表2 《Newton科學世界》2011年自然類文章內容分析
表3 《Newton科學世界》2011年生活類文章內容分析
表4 《Newton科學世界》2011年探索類文章內容分析
表5 各類科普文章內容分析比較
表6 科學論文內容分析匯總
表7 科普文章與科學論文比較
4.1 表1~表4分析了《Newton科學世界》有關文章。該刊自然類文章為地質地理動植物等,多為大眾喜聞樂見之題材,故科學比重最低,文字也比較生動。有趣的科普才是真正的科普。在趣味性上,自然類《高原冰川在退縮》的生動描寫文字占全文比重39%,在趣味性上奪得冠軍。而“魔方”一文只有專業(yè)人士才能看下去。在探索類中,《誰在指揮鳥群》科學內容雖多,但通俗性也不遜色,生動的文字多達29%,占探索類文章之首。
4.2 從表5可看出,心理學文章科學內容雖占總字數近一半,但在其科學主線穿行之時,仍然能做到文字接近大眾,生動之描寫占全文1/4。生活類文章雖標題有趣,切入角度好,但未能在文字上下工夫,故可讀性一般,學術性竟名列前茅。而探索類文章內容固艱深,但著者在文字上仍能盡量通俗化,如“地球重力場形狀像土豆”一文即難能可貴,其“生動描寫”部分占全文近1/5。
4.3 表6里《應用心理學》和《野生動物》方面的論文有少量的“生動點”。原因是心理學論文常有具體事例或具體實驗,細節(jié)化的文字平易生動。而關于動物行為的論文則多有對動物形態(tài)和生活之精細的傳神描寫??傮w上看除食品類文章外,各領域論文學術氣息均濃厚。
4.4 表7上看科普文章與科學論文的科學內容字數似接近,個中緣由是,同為科學行文,前者遠比后者通俗淺顯,但嚴謹和通俗兩個概念難以量化,而只能都歸入“科學內容”類目。
4.5 從表7可看出,科普文章一大特點就是文字力求生動,因而在科學內容接近于科學論文之際,其“生動描寫”遠超過科學論文,平均為15%,從而消解了不少嚴謹的科學行文所帶來的閱讀障礙。即使是較艱深的探索類文章,其“生動點”占全文之比重也在6%,遠超過科學論文中最高的2.2%。
因條件限制,本次研究僅為試分析,故存在一些缺陷和遺憾。
1 )本研究僅選取一份科普期刊,如有專門的內容分析軟件,擴大選擇面,將會統(tǒng)計出更全面的科普期刊量化數據。
2 )科普文章的視覺吸引力取決于其外觀形式,本研究僅選取文本數據,對版面形式特征方面的類目(如配圖、版式及標題等)未研究。
3 )盡管,“一些小范圍、不太復雜的內容分析研究甚至可以由個人單獨完成……。”[3]219但為確保質量,仍應經過信度和效度的驗證,方能得出客觀的結論。本研究為筆者獨自完成,手工檢索,不過是拋磚引玉,僅供同行參考。
[1]李彪.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構造[J].國際新聞界,2008(1):26-29
[2]丹尼爾.里夫等.內容分析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8
[3]胡穎.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4]馬丁.W.鮑爾.新聞、科學與社會部門和公共關系[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63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0.078
林方時,科學普及出版社編輯及研究人員。
謝小軍,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研究》編輯部主任,博士,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