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日前在首屆中國湖泊論壇所作的主題報告中披露,近50年來,中國消失的湖泊共計243個。新疆消失的湖泊為62個,位居榜首;內蒙古緊隨其后,消失59個;湖北排第三,消失55個;江蘇排第四,消失11個;江西、安徽排第五,各消失10個。
陳宜瑜指出,目前,我國的湖泊面臨五大問題:一是萎縮干涸,湖泊大量消失,這主要發(fā)生在內蒙古岱海和青藏高原等地。二是湖泊調蓄能力下降,加重了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表現最為明顯。例如自1825年至2000年,洞庭湖面積減少了3838平方公里,周邊地區(qū)洪澇災害因此加重。三是湖泊富營養(yǎng)化現象發(fā)生。除少數湖泊為中營養(yǎng)外,長江中下游大多數湖泊均不同程度富營養(yǎng)化,撫仙湖自1980年以來湖水透明度降低了一半,水質由I類退化為II類。四是生物多樣性減少,湖泊生態(tài)退化。魚類數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一百多種減少到現在只有六七十種,洄游性魚類幾乎絕跡,水生植物變得單一。五是湖泊的咸化堿化造成資源價值喪失。西部湖泊湖水普遍咸化,湖水含鹽量上升成為普遍現象。比如內蒙古岱海湖水礦化度34年間增加了1995毫克/升,平均每年約增加58.7毫克/升。
科技部“十一五”期間進行的“中國湖泊水質、水量與生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現有湖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693個,總面積超過8.1萬平方公里。全國擁有超過100個湖泊的?。ㄖ陛犑?、自治區(qū))共9個,西藏湖泊數量最多,共833個;內蒙古395個,列第二;黑龍江243個,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