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芬
湖南省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415000
輪狀病毒(RV)腸炎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疾病,呈散發(fā)或小流行,經(jīng)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jīng)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好發(fā)于6~24個月嬰幼兒,多在10月份~次年1月份易發(fā)[1]。Parashar等[2]研究發(fā)現(xiàn)RV感染是兒童腹瀉的主要病因,每年可導致世界各地52.7萬病例兒童死亡,其中發(fā)展中國家5歲以下因腹瀉死亡的患兒50%是由RV引起的。RV不僅可引起腹瀉,而且還可以引起其系統(tǒng)感染如心肌、肝臟等損害[3]。RV分型繁多,交叉保護性差。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和特異性病原治療方法[4]。故本病備受臨床關(guān)注,筆者對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兒科住院確診為RV腸炎的163例患兒中的81例采用XYPI配合M M A顆粒保留灌腸治療,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兒科經(jīng)肯定診斷為RV腸炎的患兒163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82例):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齡<6個月25例,6~12個月31例,>12個月26例;輕度脫水27例;中度脫水13例;重度脫水3例;發(fā)熱31例;蛋花樣便39例;水樣便43例。觀察組(81例):其中男41例,女40例;<6個月24例,6~12個月31例,>12個月26例;輕度脫水26例,中度脫水14例,重度脫水3例;發(fā)熱30例;蛋花樣便38例,水樣便42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及病情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與納入和排除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標準[1]。納入標準:(1)發(fā)熱、嘔吐、大便為水樣便或蛋花樣便,病程在3d以內(nèi);(2)大便RV抗原檢測陽性。(3)年齡6~24個月。排除標準:(1)就醫(yī)前接受過抗病毒治療及微生態(tài)制劑[包括益生菌、益生原(元)和合生原(元)]治療者。(2)遷延性或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合并重度營養(yǎng)不良。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抗病毒、補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 XYPI(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0.2~0.4ml/(kg·d),靜脈滴注,1次/d,連用3~5d聯(lián)合M MA(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1g/袋,溶于30℃左右的蒸餾水15~20ml,保留灌腸20min,2~3次/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制定 觀察兩組療效、平均住院時間(患兒從入院至出院所需的平均時間)、平均止瀉時間(患兒入院后糞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的平均時間)及退熱時間(入院后體溫降至37℃以下不再升高所需的平均時間),療效判定標準[5]:(1)顯效:用藥后24~48h,腹瀉次數(shù)<3次/d,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體征消失;(2)有效:用藥后48~72h,腹瀉次數(shù)<4次/d,大便性狀好轉(zhuǎn),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3)無效:治療72h后,腹瀉無緩解,改用其他方案治療。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版本軟件系統(tǒng),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t檢驗,率的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RV腸炎患兒主要癥征消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表1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在平均住院時間(d)上,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止瀉時間及退熱時間均非常顯著的短于對照組(P<0.01)。2.2 兩組RV腸炎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表2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顯效+有效)分別為76例(93.8%)和67例(81.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RV腸炎患兒主要癥征消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RV腸炎患兒主要癥征消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 P<0.01,b P<0.01,c P<0.05。
組別 n 止瀉時間(h) 退熱時間(h) 平均住院時間(d)觀察組 81 49.52±8.53a 44.21±7.28b 3.16±0.96c對照組 82 71.83±7.35 67.13±6.84 3.89±1.01
表2 兩組RV腸炎患兒治療后臨床參數(shù)比較〔n(%)〕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RV腸炎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多發(fā)病。RV是呼腸病毒科70nm非衣殼RNA病毒,其核長衣殼由三層編碼的11個基因片段的雙鏈RNA同心衣殼組成,病毒內(nèi)部的“輪轂”由G蛋白(糖蛋白)構(gòu)成,“輪幅”由P蛋白(蛋白酶敏感蛋白)構(gòu)成。RV包括7組病毒,其中最常見的是A組病毒,主要感染嬰幼兒,部分患兒尚可出現(xiàn)心肌、肝臟損害或呼吸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6]。近期報道[7]指出,發(fā)展中國家每年死于RV感染性腹瀉約有87 300病例,具有重要臨床和流行病學意義。
XYPI為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nèi)酯磺化物,具有抗病毒、抗菌、快速退熱、強勁消炎等廣泛的藥理作用,劉建紅等[8]認為,XYPI可提高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阻斷病毒、細菌DNA的復制,抑制炎癥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護溶酶體膜,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減少炎性滲出物的量,改善毛細血管的循環(huán),從而顯著改善臨床癥征,促進病情恢復。筆者觀察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YYPI聯(lián)合M M A治療患兒可縮短平均住院時間,其平均退熱和止瀉時間較對照組縮短,支持上述觀點。
M MA屬微生態(tài)制劑(Microecologcal Preparation),微生態(tài)制劑分為益生菌,益生原和合生原,具有維持或調(diào)整微生態(tài)平衡,防治疾病和增進宿主健康的作用[9]。M M A含枯草芽孢桿菌和屎腸球菌,后二者是健康人腸道中的正常菌群,灌腸后可直接補充腸道菌群,減少腸源性病毒的產(chǎn)生和吸收,有效保護腸道健康。眾多相關(guān)的權(quán)威指南和共識認為,腹瀉病是所有益生菌使用的最主要的適應證。新近Kalliomaki等[10]認為益生菌應用于兒童急性腹瀉病,包括病毒和細菌感染性腸炎、抗生素相關(guān)性腹瀉、旅行者腹瀉和壞死性腸炎,其中以急性RV水樣性腹瀉效果最好。
總之,XYPI靜滴聯(lián)合M M A保留灌腸可有效抗病毒,改善腸道微循環(huán),減少腸液滲出,減少腹瀉次數(shù),縮短平均住院、退熱和腹瀉的時間,療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薦。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94-1296.
[2] Parashar OD,Burtorn A,Lanata C,et al.Glob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rotavirus disease among children in 2004〔J〕.Infect Dis,2009,200(suppl 1):S9-S15.
[3] Ramani S,Panl A,Saravanabavan A,et al.Rotavirus antigenemia in indian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 and asymptomatic infections〔J〕.Clin Infect Dis,2010,(11):1284-1289.
[4] Desselberger U,Hupperz HI.Immune responses to rotavirus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and associated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J〕.J Infect Dis,2011,203(2):188-195.
[5] 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shù)研討會組織委員會.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6] 陳春花,任小梅,王建榮.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致胃腸外臟器損害的臨床分析〔J〕.地方病通報,2010,25(2):23-26.
[7] 潘以韻,黃瑛,朱啟镕.輪狀病毒腹瀉的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09,26(3):296-299.
[8] 劉建紅,張衛(wèi)東,王國團,等.喜炎平注射液的臨床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07,22(2):93-95.
[9]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微生態(tài)學分會兒科學組.鄭躍杰,黃志華,劉作義,等,整理.微生態(tài)制劑兒科應用專家共識(2010年10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1):20-23.
[10] Kalliomaki M,Antoine JM,Herz U,et al.Guidance for substantiating the evidence for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obiotics:Probiotic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the functional disorde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J Nutr,2010,140(3):690S-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