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用水化學動力學方法分析評價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條件的意義

        2012-09-08 02:22:52鄭麗春繆曉圖薛寧菊高梅陸美蘭儲兆君黃科軍
        地質(zhì)學刊 2012年2期
        關鍵詞:蘇錫常水化學承壓水

        鄭麗春,繆曉圖,薛寧菊,高梅,陸美蘭,儲兆君,黃科軍

        (1.江蘇省地質(zhì)調(diào)查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8;2.江蘇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局常州地質(zhì)工程勘察院,江蘇常州213002)

        用水化學動力學方法分析評價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條件的意義

        鄭麗春1,繆曉圖1,薛寧菊1,高梅1,陸美蘭1,儲兆君1,黃科軍2

        (1.江蘇省地質(zhì)調(diào)查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8;2.江蘇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局常州地質(zhì)工程勘察院,江蘇常州213002)

        基于孔隙承壓水屬性,研究了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最大水位埋深期(1994年、1998年)地下水動態(tài)(水位、水質(zhì))監(jiān)測資料與水文地質(zhì)條件。論述水位動態(tài)雖能直觀反映開采狀態(tài)下水資源衰竭與水位變化特征,但對補給條件及水動力機制不清楚,則會給超采狀態(tài)下水文地質(zhì)條件認識及評價帶來視覺上的偏頗。采用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則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水源補給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用其常量水化學組分(K+、Na+、Ca2+、Mg2+、Cl-、)計算的離子強度(I)、主要離子活度()參數(shù)劃分了長江滲壓側向補給、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及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的范圍;進行了超采狀態(tài)下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為進一步深化孔隙Ⅱ承壓水開采條件、可開采資源評價、水位動態(tài)預測提供了依據(jù)。

        水化學動力學方法;孔隙Ⅱ承壓水;超采;補給條件;分析評價;應用;蘇錫常

        0 引言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含水層系第四紀中更新世(Q2)古長江分泓(長江南支古河道)砂層沉積,因水量豐富,曾經(jīng)是該地區(qū)居民供水、工業(yè)供水的主要開采層。開采動態(tài)(水位、水質(zhì))監(jiān)測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但側重于含水層分布范圍開采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長期以來,視水位降落漏斗外側水位埋深淺的沿江地帶高水位區(qū)為補給源或補給邊界,但從沿江地帶水文地質(zhì)條件分析,只有常州北部長江切割到該含水層,才有江水滲壓側向補給條件;其余地段長江切割深度在Ⅰ承壓含水層上,看不出有江水補給條件。中部為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與斷陷相間區(qū),斷陷區(qū)Ⅱ承壓含水層大部分邊界與基巖含水巖層直接接觸,具有外部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條件;至于開采和超采狀態(tài)下Ⅰ承壓含水層水越流補給Ⅱ承壓含水層,這種補給方式除非存在有直接水力聯(lián)系的“天窗”。江水滲壓側向補給、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的范圍有多大,哪些地段有“天窗”補給,在水位埋深等值線圖上看不出這種補給關系。

        孔隙Ⅱ承壓含水層水化學組分遷移—濃縮聚集受補給水源水動力作用敏感,采用常量水化學組分)計算的離子強度(I)、主要離子活度aCa2+)參數(shù)能很好地反映超采狀態(tài)下來自不同水源的補給條件及其水動力特征。對該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條件、可開采資源的評價、水資源消耗屬性、補采平衡條件及水位動態(tài)預測等認識有重要的意義。

        1 孔隙Ⅱ承壓含水層水文地質(zhì)條件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承壓含水層的空間分布主要受第四紀更新世古長江河道控制,依據(jù)古長江的發(fā)育期次和地層時代,區(qū)域上自上而下可分Ⅰ、Ⅱ、Ⅲ承壓含水層組,張家港市北部、常熟北部沿江一帶為晚更新世(Q3)古長江河道砂層沉積區(qū),開采Ⅰ承壓含水層組水;常熟東部、太倉東部為早更新世(Q1)古長江河道砂層沉積區(qū),部分開采Ⅲ承壓含水層組水;廣大地區(qū)開采第四紀中更新世(Q2)古長江河道Ⅱ承壓水。

        Ⅱ承壓含水層系第四紀中更新世(Q2)古長江分泓(長江南支古河道)砂層沉積,沉積環(huán)境受當時古地形地貌條件控制,在中生代凹陷區(qū)寬,在古生界地層斷陷區(qū)窄,頂板埋深在常州北部沿江一帶33 m左右,向蘇錫常腹地區(qū)逐漸加深,常州—無錫區(qū)間一般在70~90 m,蘇州地區(qū)一般在100~120 m之間,在常熟北部最深達160 m;由于此期古長江水動力條件大,攜帶的物源豐富,砂層沉積厚度大、一般在30~40 m之間,富水性好,在古河道區(qū)單井涌水量一般達2 000~3 000 m3/d,漫灘區(qū)1 000~2 000 m3/d。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分布、頂板埋深及Ⅰ、Ⅱ承壓水開采區(qū)情況(圖1)。

        圖1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分布及開采利用條件圖

        Ⅱ承壓含水層與長江水體、相鄰含水巖(層)組有水力聯(lián)系的地區(qū),一是常州北部沿江地帶晚更新世古長江河道下切沖蝕,并與中更新世古長江河道疊置,全新世古長江又在此地段下切沖蝕(長江河槽切割深度在37~47 m之間),含水層與江水直接接觸,可獲得江水的滲壓側向補給;二是中部古生界地層斷陷區(qū)Ⅱ承壓含水層大部分地區(qū)與基巖含水巖層直接接觸,具有外部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其余地區(qū)頂、底板有厚度不等穩(wěn)定的黏性土隔水層,封閉性較好,但含水介質(zhì)不均勻,其間含有黏土礦物和透鏡體狀粉質(zhì)黏土層及粉質(zhì)黏土與粉砂互層,與當時河道沉積水動力條件、相變差異有關,區(qū)域上Ⅱ承壓含水層埋深、巖性結構及長江河槽切割情況控制性水文地質(zhì)剖面(圖2)。

        2 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條件認識

        以開采高峰期1995年孔隙Ⅱ承壓水水位動態(tài)監(jiān)測資料為例來說明此時超采狀態(tài)下區(qū)域水位降落漏斗水位埋深及補給條件及水動力條件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圖3)。

        圖2 蘇錫常地區(qū)Ⅱ承壓含水層埋深及與上下含水巖(層)組控制性剖面圖

        圖3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水位埋深等值線圖(1995)

        圖3顯示,蘇錫常3個中心城市處在水位埋深最大的地區(qū),外圍被水位埋深40 m等值線所包圍,漏斗中心在無錫西北部洛社鎮(zhèn)—前洲一帶,最大水位埋深達87 m;次在蘇州城市區(qū),水位埋深達到62 m多,常熟、張家港城區(qū)也產(chǎn)生次一級水位小降落漏斗。水位降落漏斗外側20 m水位埋深等值線主要分布在沿江一帶,因北部邊界為天然長江水體,從水位埋深等值線上分析,長江水體為側向補給源或補給邊界。但從圖2可以看出,只有常州北部長江河槽切割到此含水層,在Ⅱ承壓水壓力減少的情況下才有江水滲壓側向補給條件,其余沿江地帶頂板埋藏較深、長江河槽切割在Ⅰ承壓含水層上,對Ⅱ承壓含水層沒有補給條件。沿江地帶水位埋深淺皆視為補給源或補給邊界,但有補給來源與無補給來源其水動力性質(zhì)不同,前者是在含水層彈性釋放儲存量被消耗,與江水產(chǎn)生水壓力差時,才能獲得長江水滲壓側向補給;后者是因為江水覆蓋區(qū)Ⅱ承壓水不能開采及沿江地帶開采程度低,含水層內(nèi)仍處在較高水壓狀態(tài),其水壓力消耗主要是向腹地同一含水層低水力壓頭開采區(qū)傳導,為含水層本身的水壓力動態(tài)平衡調(diào)整。

        中部古生界地層斷陷區(qū)Ⅱ承壓含水層在超采狀態(tài)下水壓力大幅度下降時,外部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于該含水層。這種補給關系在以水位埋深等值線圖上顯示不出來,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南北向控制性水文地質(zhì)剖面(圖4)。

        圖4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區(qū)受兩側斷塊凸起山體大氣降水入滲轉化補給關系圖

        水位降落漏斗區(qū)Ⅰ承壓水越流補給Ⅱ承壓含水層,僅僅是從開采層與未被開采層水位差上分析,哪些地段有“天窗”補給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對開采—超采狀態(tài)下不同補給水源及途徑不清楚,不僅影響到可開采資源計算、水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的認識,而且影響水位動態(tài)的預測。

        3 水化學動力學原理應用及方法

        3.1 水化學動力學原理及方法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含水層在天然狀態(tài)水壓力大小受頂板埋深控制,被揭穿其頂板后才顯示不同壓力水頭,即頂板埋深大、壓力水頭就大,反之則小;水中所含化學組分是可溶鹽溶解、在一定溫度、水壓力傳導、靜電作用下發(fā)生相互移動進行化學反應的結果;其含量最高的為常量化學組分(K+、,其余含量甚微,為協(xié)同離子。水動力條件對化學組分遷移—濃縮聚集起控制作用,水動力條件差、常量化學組分含量高,為濃縮聚集區(qū);有外側水源補給水動力條件,則常量化學組分含量低,為遷移區(qū)。這種天然狀態(tài)水壓力傳導條件和開采—超采狀態(tài)下有外界水源補給條件對常量化學組分空間水動力條件的變化規(guī)律,可分析判斷來自不同水源的補給途徑及其范圍,也可分析不同空間可開采資源消耗屬性。

        超采狀態(tài)下除水位降落漏斗區(qū)水力坡度加大,外圍向漏斗區(qū)壓力傳導速度加快,在含水層本身的水壓力不斷被消耗的同時,也牽動與之有連通的含水巖(層)組、長江水體間水力聯(lián)系,若開采含水層延伸邊界為同一含水層,無外界補給水源滲入,則處于平衡狀態(tài)中水化學組分濃度基本保持不變;若開采含水層延伸邊界有外部側向補給源及其間有“天窗”補給水源,則水化學場中化學組分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在水動力條件作用下化學組分移動建立新的動態(tài)平衡。為此,據(jù)常量化學組分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就能分析來自不同水源的補給條件。鑒于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含水層為封閉弱堿性水化學環(huán)境,水化學類型為HCO3-Ca·Na或HCO3-Na·Ca型水,礦化度一般小于1 g/L,采用常量水化學組分計算離子強度(I)和主要離子活度參數(shù)分析評價。

        3.2 參數(shù)計算

        3.2.1 水溫取值水溫是水化動力場中影響化學組分動態(tài)平衡的條件因素,其水化學組分是在一定水動力條件、溫度、靜電作用下達到動態(tài)平衡,而水溫的高低與頂板埋深有關。根據(jù)20世紀80年代初

        Ⅱ承壓含水層部分水溫監(jiān)測孔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和區(qū)域上控制性勘探孔Ⅱ承壓含水層測溫資料,Ⅱ承壓水溫與頂板埋深呈正相關,即頂板埋深淺、水溫低,頂板埋深大、水溫則高。由于水溫是人工測量,存在人為誤差,但總體相關性較好(圖5)。Ⅱ承壓含水層年際中水溫動態(tài)變化差異很小,計算采用年平均水溫值,不同頂板埋深水溫取值見表1。

        圖5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溫與頂板埋深關系圖

        表1 不同頂板埋深水溫取值表

        3.2.2 離子強度(I)

        式(1)中,Ii為水中第i種離子強度(mol/kg);Ci為水中第i種離子及化合物濃度(mol/kg);Zi為水中第i種離子及化合物離子價(正、負離子取正值)。3.2.3離子活度系數(shù)(fi)

        式(2)中,fi為水中第i種離子活度系數(shù);I為水中離子強度(mol/kg);Zi為第i種電解質(zhì)正、負離子的電荷數(shù),取絕對值;a°為第i種離子調(diào)節(jié)參數(shù)(a°值是以10-8m為單位的調(diào)節(jié)參數(shù),與離子水化的有效半徑相當),a°取值:K+、Cl-為3.0,Na+、為6.0, Mg2+為9.0,查表直接代入;A、B為介質(zhì)的介電常數(shù)D和絕對溫度T的函數(shù),據(jù)水中水溫查表(水溫為17.0~21.5℃,A為0.504 30~0.508 35;B為0.327 60~0.328 47)。

        3.2.4 離子活度(a)

        式(3)中,ai為水中第i種離子活度濃度(mol/kg); fi為水中第i種離子活度系數(shù);Ci為水中第i種離子濃度(mol/kg)。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質(zhì)監(jiān)測取樣點不連續(xù),以往主要側重在城市及近郊地區(qū),超采期1994年、1998年面上采樣點較多,控制不夠的地區(qū)利用了少量勘探孔水質(zhì)資料,選擇控制性43個井(孔)水質(zhì)取樣點,基本上能控超采最大水位埋深區(qū)域水化學場的變化規(guī)律,水化學動參數(shù)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蘇錫常地區(qū)Ⅱ承壓水控制性井(孔)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計算結果

        4 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對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條件分析、評價

        4.1 離子強度(I)

        離子強度(I)值的大小與常量水化學組分的濃度、離子價態(tài)有關,離子強度(I)值大、水中所帶的電荷就多、離子間牽制作用就強,反映為無外界水源補給條件的開采區(qū)水化學動態(tài)特征,其Ⅱ承壓含水層水壓力消耗為含水層自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離子強度(I)值小、水中所帶的電荷就少、離子間牽制作用就弱,反映為有外界水源側向補給或“天窗”水源補給的徑流區(qū)水化學動態(tài)特征,其開采除消耗Ⅱ承壓含水層自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外,還可獲得外界水源側向補給或“天窗”水源越流補給的流入量。根據(jù)面上和點上離子強度(I)值的變化差異與補給源的水動力條件,可分為來自三方面補給來源。

        (1)長江水體側向滲壓補給源。離子強度(I)值低,沿江地帶只有4.60×10-3mol/kg,隨著補給距離的延長增至9.85×10-3mol/kg。補給范圍在常州北部沿江—常州市區(qū)東南一帶。

        (2)中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源。補給范圍在山前地帶孔隙Ⅱ承壓含水層分布區(qū),含水層頂板埋深淺,一般在75~90 m之間,與基巖含水巖組水力聯(lián)系密切,是開采水位埋深最大的地區(qū)。山體周邊地帶離子強度(I)值為(6.00~8.00)×10-3mol/kg,山間古河道區(qū)離子強度(I)值在(8.00~10.00)×10-3mol/kg之間。

        (3)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源。分布在蘇州東部,為頂板埋藏深、隔水層薄的地區(qū),補給范圍局限于井周邊附近,范圍不大,系成井止水不到位與Ⅰ承壓含水層發(fā)生直接水力聯(lián)系造成。Ⅰ承壓水為淡水區(qū)越流補給范圍離子強度(I)值小于10.00×10-3mol/kg,Ⅰ承壓水為微咸水區(qū)越流補給范圍離子強度(I)值在15.00×10-3mol/kg以上,最高達70.12×10-3mol/kg,超過同含水層周邊地區(qū)離子強度(I)值。

        無外界水源補給的地區(qū)離子強度(I)值高,為大于10 mol/kg區(qū),其值變化約(10.00~14.00)× 10-3mol/kg;水壓力下降為含水層本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

        圖6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離子強度(I)值變化規(guī)律圖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為弱堿性水文地球化學環(huán)境,水化學場中HCO-3屬多元酸,其過飽和能自相電離出和H+,致使水中pH值升高,堿性增高,并使與Ca2+結合產(chǎn)生CaCO3沉淀。開采高峰期井中水質(zhì)分析資料顯示pH值在7.5~8.9之間,比開采前增高,大部分水井中有檢出,但檢出的含量不是很高,表明水化學動力場中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水化學組分遷移機理及評價時要分析研究易溶碳酸鹽電離平衡和CaCO3沉淀問題。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不同補給源及范圍在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離子強度(I)計算和評價中包含了組分。據(jù)水化學類型單向離子僅需評價a、aCa2+、aNa+活度值、aCa2+、aNa+活度值的大小受不同濃度活度系數(shù)影響,是在水化學反映中起作用的有效濃度,能很好地反映不同補給水源的途徑及范圍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

        (1)長江水體滲壓側向補給源。為厭氧環(huán)境條件,aHCO3-活度值較低,常州北部沿江一帶為2.08× 10-3mol/kg,隨著補給距離的延長逐漸增高至6.00× 10-3mol/kg,補給范圍從沿江—常州市區(qū)東南一帶。

        (2)中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源。為敞開環(huán)境條件,表層植物光合作用及有機物分解形成CO2溶于水和巖石裂隙中充滿O2,在大氣降水入滲作用過程中形成補給孔隙Ⅱ承壓含水層,補給量的大小與大氣降水程度有關,年際中6月—9月上旬為主要降水期,獲得的補給量最多。受開采截流的影響,其補給范圍僅能抵達山前地帶埋深淺的孔隙Ⅱ承壓含水層分布區(qū),其含水層邊緣區(qū)aHCO3-活度值小于5.0×10-3mol/kg,向外側古河道區(qū)開采強度大、水位埋深大的地區(qū)a活度值在5.00×10-3mol/kg左右。

        (3)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源。分布在蘇州東部,補給范圍在井周邊附近,a活度值一般在(3.86~5.00)×10-3mol/kg之間,局部在(5.25~5.86)×10-3mol/kg之間,明顯低于同一含水層周邊地區(qū)a活度值,反映Ⅰ承壓水循環(huán)條件好,HCO3-的濃縮程度比Ⅱ承壓含水層低的緣故。

        無外界水源補給的地區(qū)為含水層本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水動力條件為含水層內(nèi)本身的壓力傳導活度值高,活度值在(6.00~7.00)×10-3mol/kg之間。Ⅱ承壓水超采狀下區(qū)域活度值變化規(guī)律(圖7)。4.2.2aCa2+活度aCa2+活度等值線顯示含量比較高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前緣Ⅱ承壓含水層的邊緣區(qū),為來自碎屑巖地層構成的低山丘陵山體區(qū)受大氣降水淋濾側向補給所致。

        圖7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活度)變化規(guī)律圖

        此外,在孔隙Ⅱ承壓含水層底板與灰?guī)r接觸部位,aCa2+活度值大于1.00×10-3mol/kg,其余aCa2+活度值在1.00×10-3mol/kg以下,但數(shù)值上變化較大,漏斗中心區(qū)只有0.26×10-3mol/kg,與H過飽和自相電離出生成CaCO3沉淀有關。蘇州東部局部成井止水不到位“天窗”補給源,其補給范圍很小,aCa2+活度值大于1.00×10-3mol/kg,超過同含水層周邊地區(qū)aCa2+活度值,表明其上Ⅰ承壓含水層中Ca2+含量較Ⅱ承壓含水層高(圖8)。

        圖8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aCa2+(活度)變化規(guī)律圖

        4.2.3aNa+活度aNa+活度值在弱堿性水化學場中穩(wěn)定性比aHCO-3和aCa2+活度的穩(wěn)定性好,其水動力條件只是對aNa+遷移—濃縮聚集變化。因此,aNa+活度值等值線能很好地反映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來源及途徑空間變化規(guī)律,即有外界不同水源補給的地區(qū)aNa+活度值低;無補給來源的地區(qū)為濃縮聚集區(qū)、aNa+活度值高。根據(jù)面上和點上aNa+活度值的變化差異與補給源水動力條件,可分為來自三方面補給來源。

        (1)長江水體側向滲壓補給源。為低Na+水源,aNa+活度值低,沿江地帶只有0.40×10-3mol/kg,隨著徑流方向遷移濃縮聚集逐漸增高至5.00×10-3mol/kg。受江水補給遷移的范圍較活度值大,影響到常州市東南一帶。

        (2)中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入滲側向補給源。山前地帶Ⅱ承壓含水層補給條件好,aNa+活度值小于3.00×10-3mol/kg;古河道帶區(qū)受開采強度影響,aNa+活度值在(3.00~5.00)×10-3mol/kg之間。

        (3)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源。分布在蘇州東部,補給范圍局限于井周邊附近,范圍不大,Ⅰ承壓水為淡水補給時,aNa+活度值一般小于3.00× 10-3mol/kg;Ⅰ承壓水為微咸水,連通性強的點aNa+活度值最高可達11.02×10-3mol/kg,其參數(shù)值明顯低于或高于周邊地區(qū)。

        無外界水源補給區(qū)。為含水層本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其水動力條件為含水層內(nèi)本身的水壓力傳導,aNa+活度值大于5.0×10-3mol/kg。區(qū)域aNa+活度值變化規(guī)律(圖9)。

        圖9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aNa+(活度)變化規(guī)律圖

        5 對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補給條件及滲流場研究的意義

        5.1 對孔隙Ⅱ承壓水開采條件、開采資源評價的認識意義

        以往對研究區(qū)Ⅱ承壓水開采條件、開采資源的評價一直圍繞水位降落漏斗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補、徑、排條件分析,即在水平方向以水位降落漏斗外側高水位埋深等值線視為補給邊界;在垂向以水位降落漏斗內(nèi)水位埋深程度來分析越流補給程度。于是在可開采資源計算擬建數(shù)學模型中包含了含水介質(zhì)差異、厚度、開采水位埋深、開采量、補給量及相應參數(shù)來運行調(diào)試,據(jù)其計算結果來評價和制定開采規(guī)劃。

        將上述離子強度(I)和aHCO-3、aCa2+、aNa+活度分布圖與圖3對比可以看出,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層,其外界補給來源主要是長江水體滲壓側向補給和中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側向補給,補給范圍與所在環(huán)境條件、水位的下降程度有關;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源局限于井周邊附近,補給的范圍很小,只是對局部水動力條件有影響。

        水位動態(tài)法以水位埋深等值線來反映開采水位變化趨勢規(guī)律雖直觀,但掩蓋了客觀實際補給條件、補給方式在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且把含水層本身水壓力消耗壓力傳導水動力條件與有補給源的水動力條件混合在一起,除補給邊界不清楚外,垂向上頂、底板為黏性土隔水層,人為給越流參數(shù)和補給量,沒有從上、下含水層的水力壓強及水、土應力平衡機理上加以研究。

        由此可見,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超采狀態(tài)下擬建“采補平衡”認識不能籠統(tǒng)而談,擬建“采補平衡”區(qū)是有條件的,只有在長江水體滲壓側向補給和中部古生界地層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氣降水側向補給的范圍才有擬建“采補平衡”的條件;無外界水源補給的地區(qū)則是含水層本身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如果不從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與超采狀態(tài)下水位埋深對比研究,僅以水位動態(tài)資料來計算和評價,其認識顯然存在偏頗。

        5.2 松散巖類孔隙Ⅱ承壓水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評價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區(qū)有外界水源補給與無外界水源補給其被消耗水資源性質(zhì)不同,前者是指開采資源中既有可動用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又可獲得外界水源補給量;后者為無外界補給水源,其開采量僅是來自含水層本身的可動用的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因此,區(qū)域Ⅱ承壓水開采區(qū)存在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問題。

        分區(qū)原則基于“采補平衡”條件,按有外界水源補給類型的自然邊界條件、補給范圍及無外界水源補給的范圍劃定,主要按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離子強度(I)值,參照主要a活度值參數(shù)空間變化規(guī)律。止水不嚴井“天窗”補給源處在無外界水源補給區(qū)之內(nèi),為局部補給,其范圍很小,屬局部水動力場條件。為此,開采資源消耗屬性按有外界水源補給類型的自然邊界條件及補給上有一定的范圍和無外界水源補給劃分為3個開采區(qū)。

        (1)長江水體滲壓側向補給和含水層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開采區(qū)。分布在常州北沿江—西夏墅鎮(zhèn)(東)—奔流鎮(zhèn)(南)—常州市(南)—鄭陸范圍內(nèi),離子強度(I)值在(4.60~9.85)×10-3mol/kg之間。

        (2)斷塊凸起山體區(qū)大降水入滲側向補給和含水層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開采區(qū)。分布在常州(鄭陸)—常州市(東)—武進市寨橋鎮(zhèn)(東)一線以東,后塍—張家港—常熟—錫山市—蘇州市—吳江市(東)—震澤鎮(zhèn)(東)一線以西地區(qū),離子強度(I)值在(6.00~10.00)×10-3mol/kg之間。

        (3)含水層彈性釋放儲存量消耗開采區(qū)。分東西兩個亞區(qū),西區(qū)分布在武進市卜代鎮(zhèn)—武進市—武進市寨橋鎮(zhèn)(東)一線以西地區(qū);東區(qū)分布在后塍—張家港—常熟—錫山市—蘇州市—吳江市(東)—震澤鎮(zhèn)(東)一線以東地區(qū)。離子強度(I)值大于10.00 mol/kg,其值變化為(10.00~14.00)× 10-3mol/kg。區(qū)域上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水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圖10)。

        圖10 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水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圖

        以上是Ⅱ承壓水超采最大水位埋深期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不涉及臨界水位埋深與不同頂板埋深以上尚有的壓力水頭值多少的關系。據(jù)繆曉圖等(2004,2007)對該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條件與地面沉降關系的研究,地面沉降發(fā)生是開采水位超過天然狀態(tài)水、土應力平衡面(臨界水位)所致,臨界水位埋深與頂板埋深有關,頂板埋深60 m,臨界水位埋深不到20 m;頂板埋深70~125 m,臨界水位埋深在23~41.7 m之間。因此,不同地段可開采資源控制的水位埋深比超采狀態(tài)下淺,補給的范圍比超采狀態(tài)下小。Ⅱ承壓水超采狀態(tài)下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為深化可開采資源的來源和開采條件提供了依據(jù)。

        6 結論

        孔隙承壓水開采及評價對補給條件的研究至關重要。水化學動力學方法不僅能有效解決水化學組分在水動力作用下遷移—濃縮聚集—沉淀的機理,而且可分析評價水平、垂向不同水源補給條件及其范圍,可彌補水位動態(tài)法在分析水動力條件、性質(zhì)上的不足。

        蘇錫常地區(qū)由長江南支古河道沉積砂層構成的孔隙Ⅱ承壓含水層,經(jīng)歷了勘察被認識—開發(fā)及規(guī)劃利用—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禁止開采的過程,是水文地質(zhì)工作在不同階段的一個縮影。目前處在禁采階段,但水文地質(zhì)工作仍在延伸、深化。梳理以往動態(tài)監(jiān)測資料,采用水化學動力參數(shù)分析、評價超采狀下不同水源補給條件及范圍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并進行開采資源消耗屬性分區(qū),對進一步深化該層水開采水文地質(zhì)條件、提升水位動態(tài)預測、進行新一輪可開采資源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蔣景誠.1986.水溶液化學平衡基礎[M].北京:北京地質(zhì)教育中心化學教研室.

        萊蒂南H A,哈里斯W E.1982.化學分析[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繆曉圖.2004.蘇錫常地區(qū)孔隙Ⅱ承壓水開采條件與水、土應力平衡探討[J].地質(zhì)學刊(原《江蘇地質(zhì)》),28(4):233-237.

        繆曉圖,朱興賢,陸美蘭,等.2007.蘇錫常地區(qū)Ⅱ承壓水開采與地面沉降控制研究[J].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18 (2):132-139.

        湯鴻霄.1979.用水廢水化學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upply conditions significance of pore II confined water under over extraction in Su-Xi-Chang region with hydro-chemical kinetics

        ZHENG Li-chun1,MIAO Xiao-tu1,XUE Ning-ju1,GAO Mei1,LU Mei-lan1,CHU Zhao-jun1,HUANG Ke-jun2
        (1.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8,China;2.Changzhou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Jiang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Prospecting,Changzhou 213002,Jiangsu)

        Based on attributes of pore confined water,the authors studied dynamic(water level and quality)groundwater monitoring data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ore II confined water under over extraction in the periods of maximum water burial depth in the years of 1994 and 1998 in Su-Xi-Chang region.Hydro-chemical parameters could reflect the spatial variation rules of different water source supply,their ionic intensity(I)and major ionic activity(aHCO-3,aNa+,aCa2+)parameters calculated by constant water chemical components(K+、Na+、Ca2+、Mg2+、Cl-、HCO-3、CO2-3、SO2-4)divided the range and scope of seepage side pressure supply by Yangtze River,side supply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weak sealing well supply.The study provided bases for the deepening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pore II confined water,evaluation of minable resources and dynamic prognosis of groundwater level.

        Hydro-chemical kinetics;Supply condi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Pore II confined water;Over extraction;Supply conditions;Analysis and evaluation;Application;Su-Xi-Chang region,Jiangsu

        book=2,ebook=44

        P641.8

        A

        1674-3636(2012)02-0180-12

        10.3969/j.issn.1674-3636.2012.02.180

        2012-02-26;編輯:侯鵬飛

        鄭麗春(1961—),女,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環(huán)境地質(zhì)研究,E-mail:530984261@qq.com

        猜你喜歡
        蘇錫常水化學承壓水
        幸福湖泉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其演化機制
        人民黃河(2025年1期)2025-01-16 00:00:00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機電項目淺析
        地鐵深基坑承壓水控制研究
        蘇錫常都市圈高職院校雙創(chuàng)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研究
        深層承壓水污染途徑及防治研究
        秦皇島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水質(zhì)評價
        蘇錫常地區(qū)國控污水處理廠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衡水市新近系館陶組地熱水水化學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
        近30年來蘇錫常城市增長形態(tài)過程與聚散規(guī)律
        筠連煤層氣井產(chǎn)出水化學特征及意義
        中國煤層氣(2015年5期)2015-08-22 03:26:32
        又硬又粗进去好爽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日本午夜理伦三级好看| 日韩av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黄色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音影先锋中文字幕在线|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久久|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亚洲成av人最新无码|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址| 色综合悠悠88久久久亚洲|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 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午夜宅男成人影院香蕉狠狠爱|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乱子|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亚洲综合网 | 国产自拍成人免费视频| 免费看黄a级毛片|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主播福利一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 在线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熟女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性色av|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 先锋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日本精品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