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
在美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是導致中老年失明的主要禍因。近期,美國的Vision Care公司宣稱一種可植入人眼的微型望遠鏡已被批準使用,有望幫助老年病患克服視力障礙。
這款大膽創(chuàng)新的產品能替代人眼中的晶狀體,可以將放大三倍的圖像投射到視網膜的健康區(qū)域內,以有效解決患者的視力問題。
植入微型望遠鏡的患者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康復治療,以幫助大腦重新將兩個眼睛的圖像合并變成一個圖像。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75%的患者在植入這種設備后,視力比以前都有所改善。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是一個長久困擾人類的謎題。爭論的聲音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哲學和科學領域已經持續(xù)了千百年。
對于這個問題,英國的科學家日前給出了確切答案:“先有雞?!币唤M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雞蛋殼的形成需要依賴于一種稱為OC-17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只能在母雞的卵巢中產生。研究人員因此得出結論,只能先有了雞,才能有第一個蛋的產生。
研究小組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一個雞蛋的形成過程,研究顯示OC-17是蛋殼開始產生階段必不可少的關鍵元素之一,而蛋殼的重要作用是為小雞提供成長的生存空間。這種蛋白質促成了碳酸鈣組成外殼所需的鈣水晶。據資料顯示,許多動物的骨骼和鳥類蛋殼中都含有這種鈣水晶,但與其他物種相比,在母雞體內,這種鈣水晶的形成明顯要快得多。
人們常說,撒謊的人再狡猾眼神也會出賣他。近期,科學家正在開發(fā)一種通過監(jiān)控眼球運動來辨別謊言的儀器。與傳統(tǒng)的測謊儀相比,眼球跟蹤技術顯然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
在測謊中,受試者需要回答電腦提出的一連串是非判斷問題。在做題過程中,其瞳孔的擴張程度、應對速度、讀題和重復讀題的時間以及出錯次數(shù)等情況將被監(jiān)控儀器一一記錄。
研究者認為,說謊者測試時會有很多細微反映,例如,瞳孔放大,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閱讀和回答問題等。監(jiān)控儀器需要建立精密的測量和統(tǒng)計模型,以捕捉到這方面的蛛絲馬跡。
最近幾年,由于一些關鍵性技術得到有效提升,利用眼球跟蹤技術進行測謊也變得切實可行。這種新的測謊方法可以大幅減少時間和費用,效果非常理想。
21歲的英國設計師凱文·斯科特發(fā)明了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折疊自行車,其車架可以彎曲繞過一根柱子,形成一把“鎖”,以防止車架和車輪被盜。面對如此安全的設計,覬覦自行車的小偷也只能望車興嘆了。
在設計這款自行車時,斯科特的目的就是保護自行車零部件的安全,同時允許在狹小空間內安放自行車。他利用一個棘齒系統(tǒng)制造車架,使其可松可緊??嚲o時變成一輛正常的自行車,供車主騎乘,松開時則可以彎曲扣在一起,變成一把“大鎖”。在倫敦的街道上找到一個鎖車地點并非難事,車主只需找到一個燈柱就可以了。
目前,這輛防盜自行車參加了倫敦某設計師作品展。希斯科特希望這款與眾不同的設計能夠吸引更多自行車愛好者的興趣,并幫助他做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
遇上狂風暴雨的天氣,如果還要和不好用的雨傘較勁,落個渾身濕透的尷尬結局也是意料之中。一名來自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學生發(fā)明了一種“堅不可摧”的雨傘能解決這個問題。設計者稱,它能經得住任何風雨天氣的考驗。
這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顛覆了傳統(tǒng)思維。雨傘由里向外打開,撐開后像一把被倒置的普通雨傘。高柔韌度的傘骨輻條,可以保證它在大風條件下不變形。在收起來時,傘筒能將傘面上的水擠出去,以免弄濕衣服。
這款雨傘的設計者說:“這一想法源于我在巴黎奧賽博物館前排長隊的經歷。當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人們費勁地在人群中撐開雨傘,被風吹起的傘骨還會戳到別人。當時我就想,用新的技術和某些材料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p>
今年4月,在“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釀成石油泄漏事故之前,清理海洋的計劃還未引起大眾關注。大火、分散劑、塞滿頭發(fā)的連褲襪……人們腦子里還都是漏油事故的陰影和化油、吸油的正方偏方。如今已有一種新的機器人系統(tǒng),能在幾小時內圍住泄漏的石油,以保證污染物不會危害沿海地區(qū)。
Aeros(回收泄漏石油的空降機器系統(tǒng))是一支由飛機空降的機器人部隊。這些機器人能隔離石油,再利用油水分離器提煉收集石油。每位機器人能在一分鐘內凈化約11噸的水。這樣一支部隊能在幾天時間里將4萬噸以上的漏油清潔完畢,總量相當于??松ね郀柕掀澯洼喌男孤┯土俊?/p>
“使用它需要精心調試,”研究人員說,“但這種技術已經證實可行。也許今后還會迎來類似的海洋災難,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未雨綢繆。”
迄今,3D革命都在圍繞好萊塢重磅大片和重大體育賽事展開。隨著松下HDC-SDT750 3D攝像機的問世,這項技術距離家庭用戶又近了一步。
松下HDC-SDT750是全球首款3D攝像機,它采用雙鏡頭設計,配備松下高端的圖像傳感器。
松下發(fā)言人巴納比·塞克斯表示:“正如人有兩只眼一樣,這款攝像機也有兩個并排鏡頭,它能像人腦一樣,將兩個圖像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3D圖像。”這些圖像可以在3D電視上播放,觀眾佩戴所謂的主動式快門眼鏡即可觀看。這種眼鏡能夠以每秒60次的速度令左右眼鏡的鏡片快速交錯開關。這意味著,每只眼睛看到的是同一場景的稍顯不同的畫面,所以,大腦會認為在欣賞以3D呈現(xiàn)的單張照片。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或童話故事中的情節(jié),但最近美國科學家就真的制成了一件“隱身斗篷”,所用的材質是玻璃微片。
當光線照射物體時會發(fā)生反射,反射的光被我們的眼睛接收,于是我們便看見了這個物體。來自美國密歇根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方法,可以捕獲紅外光并使其在物體周圍發(fā)生彎曲,從而做到讓物體隱身。如果有朝一日研究人員可以實現(xiàn)可見光的彎曲,那么這個物體就會從人眼前消失。
現(xiàn)在該小組正在進行進一步的測試,試圖在微波波段實現(xiàn)隱身,所用的材料是陶瓷共振片。
“從這一試驗開始,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在更高頻率和更小波段上實現(xiàn)隱身。”研究人員表示,“最令人期待的或許就是在可見光波段實現(xiàn)隱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