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文 □李玉龍(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diào)中線焦作1段第二施工標段,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區(qū)內(nèi),總干渠橫穿焦作市老城的解放區(qū)、山陽區(qū)等居民密集區(qū),建筑物密布,且地下水位較高。沿線有倒虹吸兩座、路渠立交橋4座、渠內(nèi)抽排水小泵站8座。由于倒虹吸兩側(cè)施工區(qū)范圍內(nèi)拆遷不到位,繞行道路和導流渠只能在基坑內(nèi)小范圍分期繞行和導流,導致倒虹吸基坑分成一、二期進行開挖。普濟河倒虹吸基坑開挖深度達18.5 m,閆河倒虹吸基坑開挖深度16.5 m,待一期基坑內(nèi)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方能修筑直立擋土墻、二期繞行路和導流渠,完成二期基坑的開挖。
由于拆遷不到位的限制,繞行路起始和結(jié)束距離基坑邊緣不到30 m,要獲得道路合理的40°以下轉(zhuǎn)彎角度,滿足大型車輛通行的需要,一二期基坑分界處填土區(qū)的擋墻形式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直立擋墻獲得的路面距離原道路中心最近,線路指標最優(yōu);如果不做直立擋土墻,按1:2土邊坡回填,獲得的繞行路路中心距離原道路中心最遠,繞行路線路指標最差,行車困難。導流明渠若要減少長度、減少坡降損失、順暢排洪,同樣需要回填邊坡采用直立擋墻。普濟河倒虹吸二期道路繞行布置見圖1。
圖1 普濟河倒虹吸二期繞行道路布置圖
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為了繞行路暢通和普濟河順利導流,對普濟河倒虹吸一期基坑回填區(qū)西側(cè)的邊坡支護情況做了多種方案比較和優(yōu)化,其中直立擋墻是最經(jīng)濟合理的方案。
加筋土擋土墻是近年新興起的一種擋土墻方式,在國外公路工程中已使用較普遍,國內(nèi)也有成熟的施工技術。特點是在土體中埋入鋼塑復合筋帶用以抵抗土的滑動力,邊坡外側(cè)以預制的薄體鋼筋混凝土板分層抵抗邊緣土體下滑力,從而實現(xiàn)直立填土,受力較為合理,造價節(jié)省,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是土體重力均勻傳遞到下部地面,對倒虹吸管身頂部不產(chǎn)生集中荷載,與管身頂部原設計受力狀態(tài)一致,而且施工速度快,現(xiàn)場沒有大范圍混凝土澆筑和等強,只有預制塊組裝、筋帶鋪設和土方回填,人力和設備大量節(jié)省,這對倒虹吸管身上部回填進度是最有利的。
重慶市出版的《加筋土擋墻工程圖集》有5~20 m高度的20種擋墻的標準圖和材料用量表,使用非常方便,其使用的關鍵材料——CAT鋼塑復合筋帶有多家生產(chǎn)廠家,價格也合理。
本工程選擇了圖集中9 m高的加筋土擋墻的每延米材料用量表和結(jié)構(gòu)簡圖,外側(cè)擋土板在圖集中也有詳細施工圖,實施時進行了一些改進。管身以上加筋土擋墻長度共32 m,管身以外現(xiàn)澆混凝土重力式擋墻長度54 m。普濟河擋墻剖面見圖2,擋墻外立面拼裝圖見圖3。
圖2 普濟河倒虹吸擋墻剖面圖
圖3 預制板安裝外立面照片圖
原圖集中擋土板立面設計為矩形,斷面為槽型,由于模板制作比較復雜,混凝土澆筑需要在振動臺上振搗,且本工程的擋土墻做為臨時工程,外觀要求比較低,后期基坑回填時埋入土中。在實際實施時,進行了改進:一是將墻板立面預制成T型和矩形配合組裝,便于安裝時錯縫、咬合,受力更為合理;二是將墻板斷面預制成平板,簡化模板以便于預制,取消了振動臺,用普通振搗棒振搗即可。圖集中設計的預制板塊體較小,每塊高0.5 m,長1.5 m,為了適應現(xiàn)場配置的汽車吊和塔吊,預制塊體加大到1 m高,1.5 m寬,厚度20 cm,這樣加快了墻板的預制和安裝進度。采用T型板的另一優(yōu)點是,在每層回填土碾壓時,本層預制板的筋帶有一半被下層壓實土體拉緊,更能保證板位置的準確。由于對圖集中的預制塊形狀進行了改進,重新設計了預制墻板的配筋,并將預制墻板分為A、B、C三種規(guī)格。
圖4 加筋土擋土墻施工工藝框圖
根據(jù)設計圖紙確定擋墻位置和基礎斷面尺寸,測量放樣后,準確劃線立模澆筑擋土墻條形基礎,基礎為C25混凝土。本工程的條形基礎下部均有前期澆筑的混凝土,不需要做地面以下部分。條形基礎頂部按預制塊圖紙上的銷孔間距預留直徑Φ30 mm的銷孔,間距為740 mm與520 mm間隔。依照擋墻外側(cè)線形拉線控制銷孔的分布線形和間距,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混凝土運輸車運至現(xiàn)場澆筑,振動棒振搗密實后覆蓋養(yǎng)護。
加筋土擋土墻墻板采用鋼模板在構(gòu)件預制場集中預制,預制時嚴格按設計的混凝土標號和規(guī)范標準制作,確保預制質(zhì)量。預制成型的墻板做到表面平整、外光內(nèi)實,對角線誤差≤10 mm,避免出現(xiàn)露筋、掉角、啃邊現(xiàn)象,冬季做好保溫養(yǎng)護工作。預留的拉環(huán)采用埋設筋帶同規(guī)格的筋帶,綁扎在設定位置的主筋上,外露10 cm高的套環(huán),若采用鋼筋,則在預制完成后先進行除銹、刷瀝青防腐處理。插銷孔定位應精確,偏差不超過5 mm,預埋Ф30的塑料套管。脫模后,覆蓋保溫被養(yǎng)護10 d以上。
面板拼裝時,先在澆筑成型的條型基礎上準確掛線。第一層為1.5 m×0.5 m的矩形板,間隔520 mm放置,下部對應預留孔用鋼筋銷接,上部用T型板嵌入下層空檔,面板拼裝水平縫采用M5水泥砂漿砌筑拼裝,豎向上下兩層面板間用Ф20的鋼筋制成長40 cm的扦銷,提前在銷孔內(nèi)用M5水泥砂漿填充到需要高度。板間的豎向拼裝縫,用30cm寬土工布展開擋在縫后面,用碎石壓在土工布后面保持其展開。填土碾壓之前,上下塊之間臨時用50×50×500的方木配合螺桿、蝴蝶螺帽制成加固件,夾緊、找直上下塊,填土到高度后再拆除加固件,循環(huán)使用。T型板砌筑到頂后,上部檔口用1.0 m×0.5 m矩形板找平,上部立?,F(xiàn)澆斷面為0.3 m×0.7 m的壓頂混凝土。
預制擋板與邊坡的接合處,在邊坡上開挖出30 cm寬、臺階形的槽子,將預制板鑲嵌在槽內(nèi),內(nèi)外空隙處填入細石混凝土。
擋墻每隔10 m設一道伸縮縫,縫寬20 mm,從內(nèi)側(cè)用20 cm寬土工布粘貼到預制塊上,后面填碎石,兼作泄水孔。正常預制塊之間豎向均設安裝調(diào)整縫,縫寬10 mm,水泥砂漿填充。
鋪設第一層筋帶之前,將加筋帶拉環(huán)以下的土體回填,每層填土壓實厚度25 cm,用3 t壓路機碾壓密實,并做成向邊緣傾斜1%的橫坡。
普濟河加筋帶擋墻設計寬度7 m,筋帶下料長度14.5 m,將筋帶從面板預留的拉環(huán)中穿過,然后折回與另一端對齊,擴散狀分開但不互相交叉,繃緊平鋪在壓實整平后的填料上,末端采用拉緊、固定措施。例如加筋帶末端距離墻體7 m的位置平行墻體打入土中一排短鋼筋,間距1 m,再鋪一條橫向鋼筋,將每根筋帶從橫向鋼筋上折回20 cm后拉緊,用細軋絲將端部綁扎結(jié)實,嚴禁將筋帶在預制塊拉環(huán)上繞成死結(jié)。筋帶鋪設不得重疊,不得卷曲或折彎。筋帶豎向分層間距0.5 m,填土分兩層,層厚按0.25 m壓實厚度,嚴格按基坑回填標準碾壓。
混凝土管身上部0.5 m范圍內(nèi)用3 t碾子壓實,每層壓實厚度15 cm,用于加筋體填筑的填料粒徑選用≤填料壓實厚度的2/3的填料,且最大粒徑≤10 cm。填筑時,填料應嚴格分層填筑,分層厚度與拉筋的豎直間距相匹配,每層填筑攤鋪要均勻一致,并使表面平整。當用機械攤鋪時,攤鋪機械與面板保持1.5 m以上距離。在距面板1.5 m范圍內(nèi),改用人工攤鋪。碾壓作業(yè)時,從筋帶中部開始逐步碾壓至筋帶尾部,再碾壓靠近面板部位,在距面板1 m范圍內(nèi)的壓實,采用人工夯實,并確保壓實系數(shù)≥0.95。
墻面板后面0.3 m范圍內(nèi)填筑10~20 mm碎石。每層碎石先于土料填高25 cm。碎石與填土之間設置一道土工布反濾層,在筋帶穿過土工布的位置用小刀割開小口,穿過筋帶后,保持土工布展開。
加筋體填筑結(jié)束后,按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標準,立模澆筑加筋擋土墻壓頂混凝土。
加筋土擋土墻面板采用鋼模板在構(gòu)件預制場集中預制,預制時嚴格按設計的混凝土標號和規(guī)范標準制作,確保預制質(zhì)量。面板拼裝時,先在澆筑成型的條型基礎上準確掛線。面板采用水泥砂漿砌筑拼裝,板間的拼裝縫,除預留伸縮縫和泄水孔處外要用水泥砂漿填塞嚴實。按設計要求設伸縮縫和泄水孔。筋帶鋪設不得重疊,鋪設后用力將筋帶拉直,末端固定。臨時在上部壓少量土,防止回卷。用于加筋體填筑的土料粒徑要符合要求,并應嚴格分層填筑、壓實,分層厚度與拉筋的豎直間距相匹配,每層填筑攤鋪要均勻一致,并使表面平整。
普濟河倒虹吸受繞行場地的限制,主體工程分為一、二期施工,其一、二期基坑分界處采用直立擋土墻。既減輕了擋土墻自身重量,保證了下部倒虹吸管身的安全,又使得二期工程繞行路順利通車,二期導流明渠順利度汛,整個工程得以正常施工。這一新工藝的引進,由于其基礎處理要求低,施工周期短,費用節(jié)省,有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