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民來信”:美國總統的“作業(yè)”
每晚8點,一捆厚厚的黑色文件包會被準時送達白宮,這是奧巴馬總統每天必讀的“功課”,其中有演講草稿、政策建議書和日程安排表。但所有的文件中,奧巴馬習慣首先打開的是一個粉紅色的文件夾,上面寫著“應您的要求,我們附上了10封寫給您的信”。
自2009年1月21日上任后第二天起,奧巴馬就堅持每天閱讀來自美國民眾的10封信。它們有的寫在皺巴巴的草稿紙上,有的字跡潦草,錯字連篇,但對奧巴馬而言,這是他和民眾直接交流的重要渠道。
2008年,珍妮弗·克萊因把選票投給了奧巴馬。如今,她28歲了。2010年年初的一天,克萊因走到咖啡桌邊,從筆記本上撕了幾頁紙,開始給奧巴馬寫信?!坝H愛的總統先生,”克萊因這樣寫道,“我先跟您說說我自己以及過去兩年的生活吧。”
2007年年初,克萊因懷孕了。那時,密歇根州的經濟開始崩潰。5月,她失去了藥品技師的工作,她男友的游泳池生意也倒閉了,她的4張信用卡累計欠了5萬美元,只好申請破產。在這封信里,克萊因將所有的波折簡化成了一句話:“大約在5天之內,我失去了工作、保健福利金以及自我價值?!?/p>
被解雇以后,克萊因靠每月850美元的失業(yè)救助生活。一家零售公司最終提供了一個職位,但每小時只有7美元?!翱偨y先生,在密歇根州,找工作十分艱難?!?/p>
2008年,克萊因開始出疹子,但是她不愿去看醫(yī)生,因為沒有醫(yī)療保險。后來申請了4次,她才得到醫(yī)療救助。她將檢驗的結果告訴了奧巴馬:“那時,我被同時診斷出了淋巴瘤與黑色素瘤,以及基底細胞皮膚癌?!?/p>
克萊因發(fā)現,她信中的內容開始變得令人沮喪,而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她想告訴奧巴馬:她和男友最終在2009年11月結婚;醫(yī)生們相信她將戰(zhàn)勝癌癥;她丈夫不久前找到了工作。于是,在信中,她這樣寫道:“在幾年之內,我們的處境將會變得很好?!弊詈?,她把信寄往白宮。
2010年2月的一天,白宮通信主管邁克·凱萊赫將珍妮弗·克萊因的信和其他9封信一起放進文件夾里,送到了白宮。在凱萊赫看來,珍妮弗的信談論的是當下最熱的話題,如失業(yè)和醫(yī)療保障。它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問題及其承諾——正是凱萊赫認為總統先生會欣賞的故事。
奧巴馬如往日一樣閱讀了文件夾里的10封信,并回復了其中幾封。助手說,總統通常一周回5封到15封信,而且,他更傾向于回復明智的批評者、軍隊老兵以及仍能保持樂觀的美國窮人。他喜歡“鼓舞人心”的信件,并且偏愛“能將他帶往華盛頓之外其他地方”的信件。
在奧巴馬讀完克萊因的信之后,他拿出白宮便箋給克萊因寫道:“感謝您非常友好和鼓舞人心的信。我知道情勢艱難,但有您和您丈夫這樣的民眾,我堅信事情將會變得好起來的!”這是奧巴馬一貫簡潔的風格:一句話表達對這封信的感謝,另外一兩句話表達鼓勵而非建議。最后,奧巴馬在右下角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幾天后,克萊因收到了奧巴馬的回信。她將便箋帶進廚房里,在燈下讀著它:草寫體、一個語法錯誤,還有小的黑墨水污點。這是真的嗎?她這樣想,然后欣喜地尖叫。
每天會有成千上萬的信件、電子郵件和傳真涌入白宮,其中不少是寄給總統的。24歲的尼科爾·斯蒂克爾的工作就是每天閱讀200-350封信,并被要求不要將工作細節(jié)泄露給其他人。斯蒂克爾讀完信后會對它們進行分類,她將這些信件放入大約70個主題文件夾里——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分類清單,提供了關于國家當務之急的晴雨表。比如2011年2月份大約一半的信件關注醫(yī)療改革,11月份大約一半的信件關注阿富汗戰(zhàn)爭。其他常規(guī)的種類包括全球變暖、信仰與政治、油價、死刑、禽流感、伊朗、就業(yè)、單親家庭等等。6%-10%的信件是奧巴馬的崇拜者給他寫的,表示了對他的支持。
斯蒂克爾在閱讀信件的時候,會尋找那些有代表性、與新聞相關的。她挑出其中最好的3封到5封,在頂端寫上“樣本”。每天下午,各個助手處送來的幾百封“樣本”信件就到了通信主管邁克·凱萊赫的辦公室。他會挑出其中10封送給奧巴馬。他告訴助手,總統并不一定要最好的、最長的或者是最鼓舞人心的信件。他想要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凱萊赫的習慣在于研究信件的每日組成狀況,例如,60%關于醫(yī)療改革,30%關于工作,10%關于伊拉克,然后,在挑選每日的10封信時反映出這種組合。
盡管奧巴馬并非第一個會親自讀民眾來信的美國總統,但他是“第一個把讀信變成日常習慣的美國總統”。負責報道白宮的記者薩洛告訴路透社:“奧巴馬仍與普通美國民眾保持密切聯系的方式就是通過許多的‘10封信’,這是他與人民生活真正進行互動的機會。”
薩洛說,奧巴馬告訴他:“來自民眾的信有時使他覺得很無力,因為其中反映的問題如此現實,如此迫切而嚴重,使得他有時認為他也無能為力?!笨偨y先生也承認在一些情形之下,他會開張支票或者打個電話來解決某些人的問題,因為他覺得這是他唯一能夠做的事情。
(文/謝來 袁炣 據《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