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
欲望總喜歡走貓步,總愛從生活的起點出發(fā),取一條直線,直達目的地,就像一支箭,“啪”的一聲射中靶心。走貓步的欲望很強勢,很直接,然而,貓步畢竟屬于秀場,下了舞臺,我們還是要沿著俗世里彎彎曲曲的路,迂回到達終點。
夢想和現(xiàn)實總有一段距離,沒有誰可以讓它們“親密接觸”。懷揣著夢想的火種出發(fā)的人,如果非要心急火燎地向終點直奔,勢必會出現(xiàn)“撞南墻頭破血流”的下場。他們太心急,而被夢想的火焰“自焚”了心靈。
一味走捷徑的人勢必要誤入泥淖,又有誰能說彎路不好呢?
凌霄花因為懂得繞路借勢,才能爬到生命高高的廊檐上看風(fēng)聽雨;河流因為懂得蜿蜒迂回,才能承載洶涌水流的沖擊,百川東到海;彈簧因為懂得彎屈,才能承載數(shù)以萬鈞的壓力。
世界上沒有不倒彎兒的生命,每一個關(guān)節(jié)正因為懂得彎屈,才能完成前進。我們往往都是通過行動上的彎屈,從而完成實踐上的直線。
大自然充滿了智慧:牛背懂得彎曲才能耕耘出事業(yè)的春天;蛇懂得搖擺身軀才能迅疾向前;鳥通過扇動翅膀才能翱翔藍天;人們要通過這條路到那條路然后在該邂逅的路口相逢。
太筆直的枝條往往很難綻放花朵,雪來的時候看一樹病態(tài)的梅,那些躲在崎嶇枝椏上的點點鵝黃,往往是能量積聚噴薄的表現(xiàn)。生命的版圖永遠不會是一條直線,彎彎曲曲才能勾勒出生命的特性美。
數(shù)千年前,詩仙李白面對蜀道驚呼“多歧路,今安在?”命途崎嶇,詩人真是找不到路嗎?我覺得詩人這是在對現(xiàn)實撒嬌,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們追古撫今,不也看到崇山峻嶺之間,萬千游人蜂擁著去看這些迷蒙的山景,去踏這些羊腸一樣糾結(jié)的山路嗎?
中國自古就有“直腸子”的說法,寓意一個人性情耿直,為人處世不設(shè)埋伏,其實,真有直腸子嗎?沒有!腸子直了,無法實現(xiàn)蠕動,我們的消化系統(tǒng)就要出問題了??磥?,就連腸子也是要走彎路的,沒有人能掰直生命的慣性。
中央電視臺第3套節(jié)目的形象標志是一個由青藤幻化而來的“藝”字,這個“藝”字為什么非要寫成繁體呢?我想,其中的深意不說大家也知道,就是為了實現(xiàn)觀瞻美。其實,彎曲是藝術(shù)化的直,這是生命的審美,也是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審美取向。
有彎曲才能找到直。生命是一張弓,彎路是它的弓背,弓背的彎曲才能積蓄力量,讓弓弦的直顯得有意義;生命是一只墨斗,有了轉(zhuǎn)軸的彎曲,才能打出精準的直線;生命是一篇小說,彎與直是這篇小說的明暗兩條線索,有時候看似彎曲,其實是筆直的。這是生命的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