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工程項目中經常會遇到采空區(qū)的問題,對于現采區(qū)和未來采區(qū),可通過井下開采措施或地面構筑物保護措施來解決,但對老采區(qū),特別是小煤窯,到目前為止,尚無完善的治理方法,目前以使用壓力注漿充填法為主。
盂縣水神山道路工程第五合同段秀水河橋項目,設計橋型60 m×20 m×11 m預應力T梁。2008年5月開工,2009年6月竣工,橋墩地基采用灌注樁處理。在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遇到采空區(qū),通過對歷年來采空區(qū)治理方法的調查與分析,并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最后確定采用“一樁一孔注漿處理方法”對采空區(qū)地基進行處理,鉆孔200個,其中帷幕孔66個,一般注漿孔100個,樁間增強孔34個,采空區(qū)處理平均埋深60 m,處理長度240 m,寬80 m,采高3.0 m,回采率30%,漿液結石率75%,充填率75%,漿液流失系數0.1,總注漿量15 840 m3,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運用。
下面就該工程采空區(qū)地基處理方法的工藝原理、設計方案確定、施工工藝、工程質量控制、處理效果等方面作一介紹。
1)通過注漿,能有效地填充冒落帶巖石空隙及空洞,增強了冒落帶巖石密實度,提高了原冒落帶巖層砌體結構的整體剛度,阻止了頂板繼續(xù)垮落。
2)依靠漿液良好的流動性,對節(jié)理、裂隙、層理等軟弱結構面進行填充膠結,提高了抗剪強度,增加了裂隙帶的整體性。
3)水泥、粉煤灰漿液凝固后具有一定強度,經過對采空區(qū)填充加固,巖石的穩(wěn)定性增強,提高地基承載力。
1)熟悉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及相關地質資料。
2)了解采空區(qū)范圍,并做好野外社會調查。
3)了解煤礦開采情況,有無越界、違規(guī)開采,以及回采率等。
1)計算總則。采空區(qū)頂板冒落特征主要包括煤柱失穩(wěn)型覆巖破壞、“頂板逐層跨落型”殘留空洞覆巖破壞和“頂板抽冒型”殘留空洞覆巖破壞。
首先,廢棄采空區(qū)中的殘留煤柱,在地下水侵蝕、風化和其他擾動因素作用下,其強度將隨時間產生弱化和蠕變,當作用在煤柱上的荷載達到煤柱上的強度極限時,煤柱失穩(wěn)造成上部覆巖破壞。其次,采空區(qū)上覆巖層的跨落是逐層向上發(fā)展的,頂板巖層呈懸露狀態(tài),類似于板狀結構,可近似將其視為兩端固定的梁,若以最大拉應力作為巖層斷裂的依據,當最大拉應力達到或超過該巖層的抗拉強度極限時,巖層將斷裂跨落,產生頂板逐層跨落破壞。第三,對于淺部柱式采空區(qū),由于埋深較淺,頂板松軟,覆巖呈層狀碎裂或散體結構,煤柱與周圍巖體之間的內聚力為零,其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極易打破,而發(fā)生頂板抽冒破壞。
根據計算結果、本地環(huán)境和經濟技術條件、材料來源、上部結構特征并考慮工程造價、工程進度等因素,結合本場地采空區(qū)埋深深度、平面分布特點及采空冒落情況,確定采空區(qū)處理平面布置圖、鉆孔深度、數量、漿液所用材料等。
1)橋墩樁基范圍內為采空區(qū)治理重點部位,采用一樁一孔施工方法,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澆筑前,將直徑127 mm~146 mm的鋼管綁扎在鋼筋籠中,與鋼筋籠同時下入鉆孔中。灌注樁混凝土施工完畢后,從鋼管中下入直徑89 mm的鉆具施工注漿鉆孔,注漿孔成孔后下入注漿管進行注漿,在橋墩之間,根據采空巷道分布情況,增加部分樁間增強孔。
2)如果能確定礦井巷道的確切位置,注漿孔要布置在巷道上,但對于小煤窯,往往難以確定其確切位置,故此一般采用均勻布孔原則。
3)治理范圍邊緣部位布置邊緣帷幕孔,以防漿液流失??组g距一般要小,可以采取前后交錯布置方式。
4)漿液配合比的確定。漿液材料由水、水泥、粉煤灰組成,帷幕孔采用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普通生活用水、三級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固相比3∶7,漿液水固比為0.6∶1,同時在漿液中添加不少于水泥重量3%的速凝劑。處理區(qū)域內采用42.5號硅酸鹽水泥、普通生活用水、三級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固相比3∶7,漿液水固比為 0.8∶1。
最佳配比要通過配合比試驗及現場可注性試驗來確定。
注漿壓力的大小決定漿液的有效擴散半徑和充填、壓密的效果,注漿壓力的選擇要以不使地層結構破壞為原則。
施工現場準備→測量放線→注漿孔施工→澆筑孔口管→注漿→注漿質量檢查→驗收→檢測。
1)施工現場的準備主要是地表鉆探所占的地面及注漿泵站。
2)采用全站儀進行鉆孔定位,其鉆孔位置偏差不大于5 cm。
1)鉆孔孔徑宜為89 mm~168 mm,根據地質情況,選用開孔鉆徑。當存在軟弱基層時,應采用變徑、下護壁套管等方法進行鉆進。為加快施工進度,可采用送水取芯鉆進。
施工順序為:確定孔位→平整場地→鉆機就位校正、安裝沖洗液系統(tǒng)→鉆進→鉆探原始記錄、巖芯編錄→終孔、驗收→物探測井→質量評定。
2)注漿孔與灌注樁同時施工,采用一樁一孔施工方法,成孔流程示意圖見圖1。
圖1 成孔流程示意圖
1)鉆孔施工完畢后應及時下入注漿管,下注漿管前應準確校核孔深、變徑、封孔管長度等。注漿管口采用絲扣連接,托盤制作要規(guī)范,一般應小于封孔端孔徑2 cm~3 cm,下管前先將托盤以下注漿管連接,下管過程中要保持注漿管垂直,防止堵塞注漿管口。
2)澆鑄孔口管施工順序為:加工注漿管→焊接法蘭托盤→下注漿管→沿孔壁向孔內投少量礫石→加入適量粘土→加入水泥、水、粉煤灰,用純水泥漿封孔→管口保護→驗收。
3)止?jié){段深度宜為2 m~3 m,托盤以上注漿管外壁與鉆孔內壁之間間隙投入20 cm厚礫石和中粗砂,而后采用純水泥或水泥粉煤灰封孔,水灰比控制在0.5∶1~0.7∶1,確保封孔質量。地表以上注漿管不宜過長,一般0.6 m~1.0 m為宜。
1)注漿加固施工順序為:施工準備→原材料檢驗、修建泵站備料→沖洗孔壁、安裝攪拌機→安裝注漿管→配置注漿液→開泵注漿→停泵驗收→沖洗注漿泵及管道→整理資料、驗收。2)注漿施工時,先施工帷幕孔,以形成有效的止?jié){帷幕,阻擋漿液的外流,后施工中間注漿孔;鉆孔分序次間隔進行,一般分二到三序次成孔;一序孔對采空區(qū)可以起到補勘的作用,根據實際地層及采空區(qū)情況對后序孔的孔位、孔距、孔數進行適當調整,以彌補均勻布孔設計的不足;注漿工作也應間隔式分序次進行,一序次孔漿液可能擴散范圍較大,二、三序次孔注漿將使前序次未充填的空洞得到再次充填,從而提高充填率。3)注漿漿液材料主要為水泥,根據需要可加入外加劑及摻合料。水采用普通生活用水,水泥宜采用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合料為粉煤灰,宜采用三級以上。外加劑和摻合料的用量,應通過試驗確定。4)漿液采用二次攪拌,攪拌機一次加水到位后,添加水泥和粉煤灰的摻合料,添加過程中隨添隨攪,添加完畢后攪拌時間不少于5 min,注漿過程中每間隔5 min,需攪拌一次,攪拌時間不少于2 min。5)由外向內施工,帷幕孔注漿采用間歇式注漿,單孔注漿量達50 m3時,停注12 h,而后繼續(xù)灌注,如此循環(huán),單孔注漿量達200 m3而未注滿時,在孔口加一漏斗狀的投砂器,用漿液將砂或粒徑不大于0.5 cm的礦渣投入孔中,同時按以上方法進行循環(huán)灌注。6)注漿孔注漿施工采用一次止?jié){一次注漿的施工方案,所有鉆孔均下管注漿,第一序次施工注漿鉆孔宜大間隔進行,以進一步探明采空區(qū)分布范圍,第一序次注漿結束后對剩余鉆孔施工注漿,并檢驗第一序次注漿效果。7)注漿停止標準:a.孔口管壓力升至1.5 MPa以上,穩(wěn)定15 min。b.孔口管壓力未升至1.5 MPa,但吃漿量小于75 L/min,且持續(xù)15 min。c.地表溢漿、鉆孔串漿。以上條件均可作為停注的標準,停止注漿4 h后,對所用鉆孔進行復注。
1)注漿質量室內做漿液結石體強度試驗,要求漿液結石28 d強度達到2.0 MPa。2)注漿結束6個月后,檢查孔取芯檢查冒落巖石中漿液充填情況,取芯率應大于80%以上。3)采用彈性波測井對注漿情況進行檢驗,注漿層平均剪切波速應不小于160 m/s。檢測數量不少于3個鉆孔。4)設地面沉降觀測網,觀測期不少于注漿后1年。
1)注漿過程中應避免高壓噴嘴接頭斷開或軟管破裂導致漿液噴射、軟管甩出引發(fā)安全事故。2)施工中鉆機應置于平整堅實的地面上,鉆機移位時應平穩(wěn)并保持挺桿垂直,防止傾斜倒塌。3)水泥和粉煤灰等細顆粒散體材料,應遮蓋存放,運輸時防止遺撒、飛揚。4)注漿時應避免漿液對地下水源及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
一樁一孔注漿法處理采空區(qū)提高了地基承載力,減少了地基的整體沉降和不均勻沉降。從治理的效果來看,壓力注漿治理由采空區(qū)引起的路基塌陷是非常成功的。
[1] 竇隨兵.隧道下煤礦采空區(qū)處治方案及支護[J].山西建筑,2005,31(4):53-54.
[2] 邢繼亮.注漿法在采空區(qū)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0(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