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艷 陳本會
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術(shù)后及失去手術(shù)機會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由于絕大部分化學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強烈的刺激性,加之反復長期靜脈給藥,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增高,臨床表現(xiàn)為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伴或不伴靜脈條索改變、產(chǎn)生硬結(jié)[1]。這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痛苦,也給護理增加了困難。我科于2011年5月~2012年6月,應用中藥六合丹外敷治療化療所致靜脈炎患者30例,取得較好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2年6月腫瘤組化療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齡:30~79歲,平均(64.12±7.61)歲。按照患者化療期間發(fā)生靜脈炎的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靜脈炎病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30例,采用六合丹膏劑外敷,涂抹面積需完全覆蓋患處面積,厚度3~5 mm,要求涂抹均勻,然后以紗布覆蓋防止水分蒸發(fā),膠布固定,保留時間為5~6 h,后用清水洗凈,每日外敷1次,4 d為1療程。試驗組采用50%硫酸鎂溶液浸濕無菌紗布,直接外敷于患處,再蓋1層塑料薄膜,用膠布固定,每日外敷1次,每次約5~6 h,4 d為1療程。
1.3 診斷標準 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評定的靜脈炎程度的判斷標準:0級,無臨床表現(xiàn);Ⅰ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jié);Ⅱ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jié);Ⅲ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jié)。
1.4 療效評定標準[2]療效評定標準為:治愈,靜脈炎癥狀(紅、腫、痛)消失,或條索狀血管完全消失,或血管彈性恢復正常,或可以順利進行靜脈輸液;顯效,靜脈炎紅腫熱痛明顯減輕,或條索狀血管變軟,或血管彈性有改善;有效,局部熱、痛減輕,血管彈性無明顯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且條索狀血管無變化,血管彈性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連續(xù)治療4 d后,兩組治療效果比較:采用六合丹外敷治療靜脈炎,在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中醫(yī)認為靜脈炎的發(fā)病與氣滯血瘀,毒結(jié)凝滯于血脈,致使局部脈絡氣血運行不暢有關。治療應以清熱散結(jié)、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為原則[2]。六合丹由生大黃、黃柏、梔子、烏梅肉、白芷等組成,經(jīng)陳小粉等黏合劑將其制成糊劑。方中以生大黃為君藥,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的功能。輔以清熱燥濕的黃柏為臣藥,佐使辛涼的梔子,辛溫的白芷,溫涼并用,辛而行氣,通絡散結(jié),活血宣竅消腫以瀉毒,同時加之烏梅肉酸澀,陳小粉散瘀止痛。諸藥合用而具清熱散結(jié)、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之功效[3]。本試驗說明六合丹外敷治療化療致靜脈炎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鐘化蓀主編.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250-251.
[2]徐玉花,宋秋桂,孫 靜.六味醇外用防治輸液所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43 -545.
[3]王明碧,何 竟,劉 屹,等.六合丹治療早期肛周膿腫的療效評價[J].華西藥學雜志,2002,1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