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
(1.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學生對耐力跑恐懼原因探析
陳 強1,2
(1.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耐力跑是發(fā)展大學生身體耐力素質的最主要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讓大學生們感覺比較恐懼的一個體育項目。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自身主觀意識不夠、技術動作不正確、自信心不足、吃苦耐勞的精神差、客觀存在的耐力不足、學校和體育教師等因素。正確對待并盡量改變這些不利因素,更加有效消除大學生的恐懼,提高耐力跑成績。
大學生;耐力跑;恐懼
耐力跑是發(fā)展大學生身體耐力素質的最主要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于耐力跑需要持續(xù)長時間進行運動,體力消耗大,產生極度的疲勞,還會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肌肉無力、動作不協(xié)調等生理現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大學生對耐力跑的恐懼遠大于其他項目,如何消除大學生的這種恐懼心理,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通過萬方數據庫查詢多篇關于耐力跑研究的文章,大部分側重于研究關于大學生耐力跑訓練的實踐,并提出了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具體實踐操作方法,而對大學生恐懼耐力跑的原因分析相對較少。從大學生耐力跑恐懼原因入手,通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原因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大學生耐力跑訓練提供一些借鑒。
體育就是主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學生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得到身體和身心的鍛煉,來形成比較完善的學生健康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體育實踐能力,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健康體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在大學生中,有許多學生在中、小學根本就沒上體育課,部分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夠,體育意識較弱,認為體育課又苦又累,不鍛煉現在身體也很好,還擔心鍛煉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所以身體素質很差。當進行一定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時,他們就產生恐懼、厭煩心理。在從小學到大學的升學過程中對耐力跑這個項目,大部分都是實踐訓練,接受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不夠。學習期間對耐力跑不敢興趣,又不主動的去學習,造成對耐力跑的認知度不夠。尤其是耐力跑中的“極點”現象,其實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于認識上的缺乏對學生的心理形成極大的壓力,產生恐懼感。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獲得成功,都離不開合理正確的技術。密切注意每個練習動作應該如何完成,學會正確的技術動作,這樣才能對用正確技巧完成練習是一種什么感覺有所體會。必須培養(yǎng)自己的感覺,這需要時間,而且要通過許多練習才能達到目的。耐力跑也一樣需要正確的技術,也需要體現感覺,這樣才能確保在耐力跑中跑到終點。大學生們對正確的技術動作及其要領關注度不夠,往往只在乎結果,卻適得其反。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和要領,在耐力跑訓練及測試中,不能合理安排體力,不能將呼吸與節(jié)奏相配合,造成身體疲勞度增加,產生恐懼感并導致失敗。掌握正確的跑動技術與合理的呼吸節(jié)奏,能有效減緩身體痛苦,舒緩精神壓力。這樣情況下,耐力跑的成績是可想而知的。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能實現自己愿望和遠大理想,是對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心理品質。自信這種純潔而高尚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充分調動自己潛能的動力源泉。自信有助于健康,真正的自信要有勇氣正視自己。耐力跑一直是體育教學中考核的重要項目之一。大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理論認識、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導致從上學以來在這個項目上,一直掙扎在及格的邊緣或者被擋在及格線以外,長期缺乏成功的體驗,情感上沒有滿足感。導致嚴重缺乏自信心。這種心中惴惴不安或者恐懼的心理,嚴重影響他們身體機能的發(fā)揮,導致在耐力跑中身體反應對精神的刺激尤其強烈,導致他們完不成考核,中途退出或者成績很差。長久下來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更加加重對耐力跑的厭煩情緒。
吃苦耐勞,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必備美德,永遠不會過時。吃苦耐勞并非只有在生活艱苦時才能表現出來,吃苦耐勞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擁有這種精神?,F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都對她們關心和愛護有些過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幾乎都沒有做過。并且上學和放學都去接送,連步行的機會也沒有,很多年下來形成的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失。因此,耐力跑訓練過程中時間稍長一些,身體稍微承受一定的負荷,產生供氧不足、呼吸稍困難等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時,他們缺乏克服困難堅持下去的勇氣和毅力,在練習前就找借口身體因素,或者故意裝作病態(tài),躲避練習。或者在訓練過程中自我降低要求。耐力跑這樣考驗體力與精神的項目對他們是極大的挑戰(zhàn)。很多學生缺乏毅力與精神,很難挑戰(zhàn)成功,耐力素質并有不斷下滑的趨勢。
耐力跑單調且艱苦,趣味性差和娛樂感差。由于耐力跑這項運動需要持續(xù)較長時間進行,對運動者的體力消耗比較大,很容易產生極度的疲勞,隨之而來的就是頭暈、胸悶、呼吸困難、肌肉無力、動作不協(xié)調等生理現象。長距離的單一動作,機械重復這種特點決定了耐力跑比較單調、枯燥乏味,嚴重影響學生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管學生的身體素質如何,在耐力跑練習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生理反應,只是輕重而已,這直接考驗學生的身體適應性?,F在大部分學生的意志力不強,不可避免的讓學生產生畏避心理。
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的工作計劃中,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一方面是重智輕體的思想在作崇,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我們現在學生、上一代的腦海中,認為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有不怕,體育就擺在一個非常不重要的位置。另外一方面是升學率的指揮作用,對中考來說,體育成績它占總成績的分量微乎其微,對高考而言更是一文不值。在升學率及重點率的指導下,體育課被有的學校硬壓住,可上可不上,是當前很多學校的普遍認識。在評三好學生時體育成績不考慮,只看文化課。這樣導致學生的體育課得不到保證,而體育課基本上大都要求在學校教學場地上,這決定耐力跑就只能在400米跑道上周而復始,一圈一圈的圍繞跑道進行單調動作的重復練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的感覺,從而在心理上對耐力跑產生恐懼,而使運動興趣下降。
耐力跑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需要組織合理的教學程序,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很多教師在耐力跑訓練過程中從不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直接進行訓練,不遵守動作技術形成的過程的認識——理解——練習——鞏固——提高的規(guī)律。大部分學生都害怕耐力跑中的“極點”現象帶來的身體反應,錯誤地認為這就是身體的極限,針對學生這一心理在練習前先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懂得“極點”是耐力跑途中因人體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向同學們介紹克服“極點”的方法。讓他們充分理解這樣的理論認識,再投入到耐力跑的練習當中去,才能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平穩(wěn)度過身體的“極點”現象,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排除外界各種干擾,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的組織教學,才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課過程的順利進行。很多體育教師在組織耐力跑教學時,沒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組織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心理特點,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缺乏多樣化的訓練方法,只讓學生在操場上跑圈。沒有從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出發(fā),沒有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不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只采用統(tǒng)一的方法和規(guī)則對學生進行訓練與考核。這樣體質好的學生和體質差的學生都感覺得不到尊重,從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4.1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努力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改變目前的消極態(tài)度,使他們煥發(fā)出當代大學生應有青春活力。
4.2 學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應有重視,把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給與體育課和其他科目同等的待遇,還給學生們純粹的體育課。
4.3 教師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培養(yǎng),讓他們懂得耐力跑的價值,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和要領,明白耐力跑中的正常的生理現象,消除害怕的心理。
4.4 教師按照教學秩序組織教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念和動作,適當改變一下考核規(guī)則,讓學生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4.5 改進訓練方法,例如在教學中引入體育游戲或者用暗示法等輕松、自然、和諧的練習方法減少學生生理疲勞帶來的心理壓力。
4.6 適當的改變教學環(huán)境,減少單一環(huán)境對學生的刺激,利用學校的有利資源采取變換場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習興趣。適當的改變練習形式,改變單一的練習方式,減少對學生副刺激,舒緩壓力。
[1]周坤.論體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f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2,(3).
[2]遲化,劉東波,夏忠?guī)r.無痛苦跑對改善大學生跑步恐懼心理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7,(4).
[3]王金娟.女大學生耐力跑恐懼心理成因探析與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1).
[4]李漢輝.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耐力跑[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5).
[5]易保紅.提高女生耐力跑的趣味性[J].安徽體育科技,2001,(3).
[6]喬玉芳.高校學生耐力跑教學方案的研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5(2).
G807.4G822
A
1671-8275(2012)02-0104-02
2011-12-03
陳強(1978-),男,安徽宿州人,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責任編輯:靜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