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凈儀 鄭耘杰
黑龍江省水田機械化研究所 157011
不同插秧機的組成基本一致,人力插秧機由秧箱、分插秧機構、機架和浮體(船板)等組成,自走式機動插秧機還設有動力驅動、行走裝置、送秧機構等部分。秧箱的主要功能是放置秧苗,并與送秧機構、分插秧機構配合,完成送秧和分秧作業(yè)。分插秧機構是整個機器的主要工作部件,用于完成分秧和插秧作業(yè)。機架是插秧機各部件和機構安裝的基礎,要求剛性好、重量輕。行走裝置和承載浮體主要用于機械的行走、轉向和變速等。送秧機構作用是按時、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門處。
大部分插秧機的基本原理是:秧苗以群體狀態(tài)整齊放入秧箱,隨秧箱作橫向移動,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數量的秧苗,在插秧軌跡控制機構作用下,按農藝要求將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軌跡回至秧箱取秧。
水稻插秧機在使用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1)漏插,指機插過后插穴內無苗,一般漏插率為≤5%;(2)勾秧和傷秧,指機插后秧苗莖基部有彎曲、折傷、切斷的現象,一般勾秧率和傷秧率均≤4%;(3)漂秧,指機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5%;(4)全漂,指整秧漂秧,全漂率≤4%;(5)插倒,指小秧塊倒于田中,秧苗葉梢部與泥面接觸,插倒率≤4%。
正常使用水稻插秧機的方法有:(1)每當使用水稻插秧機前,應該按照使用說明書上提供的方法,對插秧機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護,需要潤滑的軸承和零部件加油潤滑,保證油箱油量充足。(2)檢查機子各個部位的狀態(tài),如有不正常之處,加以調試和維護,確保機器的正常工作性能。(3)在作業(yè)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機器各部件的技術狀態(tài),當感覺操作阻力大、性能不好、插秧質量下降或各部位工作不正常時,應立刻停機進行檢查。觀察設備的異常情況;摸電機的振動情況,各部件的溫度;聽聽設備有沒有異常聲音;聞聞有無異味,以這些方法來判斷機械發(fā)生故障的原因和類別。找出原因后,要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將設備的所有異常情況都調整修復。每工作4個小時后,要按要求對各轉動部位進行潤滑。(4)作業(yè)結束后,要擦拭、清掃機子,必要時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檢查機子各零部件有無磨損、變形現象,螺絲是否有松動或脫落現象,并加注好機油。(5)在陸地上行走時,要避免磕碰和劇烈震動,以免各處零部件變形、損壞或脫落。(6)對插秧機的使用往往是階段性的,只用在插秧農忙時節(jié),工作結束后,就進入了長達半年甚至更久的閑置期,在此期間,對插秧機的保養(yǎng)工作也是不能停止的,因為由于放置,機械的零件可能產生腐蝕、丟失、老化或變形,不僅降低了機械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還留下了故障隱患。機械在放置時,要注意擦油防銹,要避免日光曝曬和暴雨澆淋,最好的方法是放置室內干燥處或用厚實的草席等遮蓋。還要經常對關鍵部位進行擦拭,避免灰塵等影響機械性能。
對插秧機機械的日常保養(yǎng)。在農忙時節(jié),如果插秧機累計長時間工作,就應該每二百到五百小時對機械進行全面的檢查和養(yǎng)護,檢查包括全面檢測機子的狀態(tài),對受損害或老化的零部件的檢查、維修和更換,機械的摩擦表面有無沙塵進入等,保持機械外部無泥土等雜物,各軸承之間潤滑良好,各部位螺絲不能松動或缺少。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排除,將機械調至最佳狀態(tài)。
對插秧機的定期保養(yǎng)。要定期按技術要求進行保養(yǎng),及時修護更換受磨損、老化的零部件,定期清潔燃油、機油和空氣等過濾裝置,及時潤滑各部位軸承,緊固各部位零件和螺絲。
在對插秧機進行維修時,常出現的問題有:修理、調試和排除故障時不規(guī)范操作;對故障維修不徹底;維修設備不完好,維修人員技術不熟練;不注意火災隱患的預防。
解決以上問題的措施有:(1)大力進行農機安全維修宣傳工作,落實以預防為主,安全維修的觀點。相關的監(jiān)理和宣傳部門應該利用一切資源對農機安全維修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廣大機主和機修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2)檢查要到位,維修要徹底。維修人員在進行維修前,首先要對機械進行詳細的檢查,判斷機械發(fā)生故障的原因和類別。確定故障位置后,維修人員要著手進行故障排除。在操作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將設備的所有異常情況都維修徹底。
[1]王忠禮,馬喜臣.淺析水稻插秧機的正確使用方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4).
[2]宋龍海.水稻插秧機的使用與維護[J].民營科技,2011(6).
[3]鄒玉梅,帥林根.水稻插秧機使用維護保養(yǎng)常識[J].現代農業(yè)裝備,2010(1).
[4]王春華.農業(yè)機械的維修與保養(yǎng)[J].農機質量與監(jiān)督,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