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群,黃 周
(中國傳媒大學 南廣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2)
考察漢日語言中“死”的比喻表現(xiàn)*
李群群,黃 周
(中國傳媒大學 南廣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2)
無論在漢語還是在日語中,在會話過程中避免用“死”這個字眼都是兩種語言表達的禮貌說法。但是,在漢語會話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死”字來表示某件事狀態(tài)程度之高。比如“煩死了”“氣死了”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感情程度之高的典型表現(xiàn)。但是,在日語中卻不這么表達,相反,日本人還會因為中國人使用了“死”字的表達方式而感到不解。通過對比日語和漢語中“死”的比喻表現(xiàn),來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比喻意義時避免出現(xiàn)摩擦。
“死”;比喻表現(xiàn);程度;對比研究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這樣的特點,即:在會話中避免傷害對方,讓對方產(chǎn)生不快感。而“死”字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或者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讓人感覺到不吉利,因此在使用中都盡量避免使用該詞。
但是,無論在漢語還是在日語中,作為「ある動作や狀態(tài)が甚だしくて、死ぬほどだ」的“死”的意義經(jīng)常被使用到。這種表現(xiàn),在日語中用「動詞/形容詞+死にそうだ」來表示,漢語則用“動詞/形容詞+死了”來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均出現(xiàn)了“死”字,卻并非“死”的意義,而是作為比喻表現(xiàn)程度之高的表現(xiàn)方式。比如,因某種原因,「非常に腹が立った」的情況下,漢語用“氣死了”來表現(xiàn)。但是,日語中,卻并不說「腹が立って死にそうだ」或者「死ぬほど腹が立つ」,而通常用「腹が立って仕方がない」「非常に腹が立つ」的表現(xiàn)方式,像這種表示程度之高的場合,在日語中是避免直接出現(xiàn)“死”的表現(xiàn)的。當然,在日語中也有表示程度的「必死」「決死」「死に物狂いで」「死ぬ覚悟で」等在日常會話中常用的表現(xiàn),但這些表現(xiàn)和漢語的“死了”用法不同,在此不多加討論。
為了研究「~死にそうだ」和“~死了”的表現(xiàn),首先來分別看一下這兩個詞在字典中是如何說明的。
●しぬ【死ぬ】《自五》
①生命を失う。息が絶える。/②その物事の生命とするものがなくなる。生気?活気がなくなる/③そのものの持つ力が活用されない/④囲碁で敵に石を囲まれて取られる。また野球でアウトになる。
——『広辭苑』(下線筆者)
●SI(∨)【死】《動》
①死ぬ。死んだ。決死の/②消失?消滅する(させる)/③動き?活動がない。機能を停止した/④固定した。融通がきかない/⑤頑固に。かたくなに/⑥a(「動詞+“死”」の形で)...して死ぬ。(殺す)/b固定する。機能をなくす/c程度が甚だしさ。
また、⑥cのところの注では極點に達した→動詞との間には“得、不”が入らない。文末に助詞の“了”を置くことが多い?!鹤⒁狻护韦趣长恧摔?、時には、“累死了”(疲れて死んだ;ひどく疲れた)、“気死了”(腹を立てて死んだ;ひどく腹を立てる)のようaとcの両方に解釈できるものがあるが、前後関係から一般には誤解は起こらない。
——『中日辭典』(下線筆者)
對照以上字典中的解釋,對“死”在字典中的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①生命が絶えること。
②最高潮に達した感情を表す。
在《廣辭苑》中,沒有類似漢語中表示程度之高的解釋。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在日語的日常會話中,不像漢語中“...死了”的表現(xiàn)使用頻率高。這也可以從側(cè)面看出日本人謹小慎微的性格特點。
ⅰ上下文條件——和搭配的主語之間
漢語的“......死了”的表現(xiàn),是作為表達說話人現(xiàn)在感情或者感覺的意思來使用的。其“......死了”成為表達的事物表象的主體,必須是“我”作為說話人。而且,根據(jù)場合不同,有時候是說話人自身的獨白,因此做為主語“我”經(jīng)常省略。請看下面的例子:
1.①(私は)悲しくて死にそうだ。/(我)傷心死了
②(私は)辛くて死にそうだ。/辣死(我)了
2.*①君は悲しくて死にそうだ。/*你傷心死了
*②彼は辛しくて死にそうだ。/他辣死了
(注:*表示非合理性表達,是錯誤表達.)
如果把上述例1的三個例句改為例2的三個例句之后,就會變成非常不合理的表達。漢語中,用“......死了”表達程度高低的慣用表現(xiàn),主語必須是第一人稱。在日語中,此種表現(xiàn)如果要用于第二三人稱就要改變其語尾。把「死にそうだ」變?yōu)椤杆坤摔饯Δ扦筏绀Α?。或者直接用「死ぬ」。但是在漢語中因為沒有用言的活用,所以如果把例16的漢語改為例17的漢語之后就不合理了。但是,像“你傷心死了?”這樣的問句是可以用于第二人稱的。
ⅱ上下文條件——和搭配的動詞之間
漢語中,“......死了”的表現(xiàn),是接在用言之后,這一點是和日語一致的。但是,在日語中,作為比到達程度之高的表現(xiàn)接在動詞之后的時候,必須置換成表達“欲求”或者“愿望”的補助形容詞「たい」。如:
3.會いたくて死にそうだ。/想見死了。
4.食べたくて死にそうだ。/想吃死了。
(注:帶?的例句,表示此例句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是在日常會話中卻不常用。下同。)
例句3和4中作為表達程度之高的意義來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改為例5和6中之后,由于沒有了表示“愿望”的「たい」,就完全沒有了表達程度的意思。
5.會って死ぬ。/見(后)死了。
6.食べて死ぬ。/吃死了。
而且,像例3和4雖然在日語表述中不算錯誤的表達,但是實際在日常生活中卻并不這樣說。日本人還是希望通過避免“死”字的出現(xiàn)來表達程度之高,通常會用「すごく會いたい」或者「會いたくてたまらない」這樣的常用表現(xiàn),通過副詞或者語尾的改變達到表達說話人意愿的程度。當然,在漢語中也有“非常想見你”的表達,但是其程度卻遠不如“想見死了”的高。
ⅲ上下文條件和搭配的形容詞之間
一般認為,可以把形容詞分為兩類。一類是表達事物客觀性質(zhì)狀態(tài)的形容詞,一類是表達主觀感情或感覺的形容詞。在漢語中,“形容詞+死了”的表現(xiàn),其形容詞并不能前接所有形容詞,通常只能接表達主觀感情感覺的形容詞。
〈表示感情的形容詞〉
所謂表達感情的形容詞,是指表達高等動物特別是人的感覺感情的詞。
7.①疲れて死にそうだ。/累死了。
②忙しくて死にそうだ。/忙死了。
③眠くて死にそうだ。/困死了。
④いやで死にそうだ。/討厭死了。上述4個例句中,前兩個例句是表達程度,但也或多或少有一點“死”的意思。而后面兩個例句,脫離了“死”的意思,這種場合的「死にそうだ」可以理解為「耐えられない」或者「たまらない」的意思。但是接下來的2個例句,僅僅是表達程度的「とても」「非常に」的夸張表現(xiàn)。
8.①?楽しくて死にそうだ。/高興死了。
②?可笑しくて死にそうだ。/笑死了。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漢語中,在“......死了”前面的形容詞,如果是表達主觀感情色彩的,無論是積極意義還是消極意義,都是可以用此表現(xiàn)。但是,日語中,如果「死にそうだ」前面的形容詞是表積極意義的,則最好不使用此句型。
〈表示感覺的形容詞〉
試舉下面幾例。
9.①辛くて死にそうだ。/辣死了(味覺)
②靜かで死にそうだ。/?安靜死了(聽覺)
③煩くて死にそうだ。/吵死了(聽覺)
④香ばしくて死にそうだ。/香死了(嗅覺)
⑤臭くて死にそうだ。/臭死了(嗅覺)
⑥痛くて死にそうだ。/痛死了(觸覺)
可以看出,日語中表示感覺的形容詞,如果是客觀的描述,用「死にそうだ」是不合理的。但例9中表達不快的聽覺,嗅覺或者觸覺的情況下,日語和漢語都可以使用。
〈表示屬性的形容詞〉
此類形容詞主要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詞。
10.①黒くて死にそうだ。/?黑死了(色が)
②醜くて死にそうだ。/丑死了(彼女が)
③親切で死にそうだ。/?熱情死了(彼女が)
④遅くて死にそうだ。/慢死了(歩くのが)
⑤遠くて死にそうだ。/遠死了(學校が)
⑥高くて死にそうだ。/?高死了(山が)
⑦低くて死にそうだ。/?低死了(山が)
正如上述例10的例句中一樣,無論是漢語還是日語,都很難跟表示事物屬性的形容詞——搭配使用。另外,在漢語中,雖然有的詞在普通話中不使用,但是在方言中卻會經(jīng)常使用。比如第一個例句的“黑死了”在南京的方言中就被廣泛使用。
通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兩點。
①漢語中,為了表述說話人最真實的心情或現(xiàn)在的真實狀態(tài),可以用“死”這個極端的字眼來表達程度之高。
②「~死にそうだ」和“......死了”的表現(xiàn)方式,在漢語和日語中均存在。但是在使用頻率上,很明顯漢語高于日語。例如,表示感情的形容詞在漢語中均可以和“......死了”搭配使用,但是在日語中卻不能和表示積極意義的形容詞一起搭配使用。
無論在漢語還是在日語中,與“死”相關的表現(xiàn)非常豐富,而且,雖然漢語和日語同屬于漢字文化圈,有相同的宗教,但是因為歷史、文化、社會等不同,兩國都有對“死”的獨特表現(xiàn)。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漢語中用“死了”表示程度高的表現(xiàn)基本都是年輕人,而日本人幾乎不用此種表現(xiàn)。這也說明一個現(xiàn)象,大多數(shù)人還是認為因為“死”包含了消極不好的意思,所以不希望在會話中出現(xiàn)。而且這種表現(xiàn)本身是俗語的表現(xiàn),有這種想法的日本人占大多數(shù)。但筆者認為,這種表現(xiàn)作為口語來講,在日常交際中還是很重要的,可以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和親近感。
在現(xiàn)代日語中,作為表達程度高的表現(xiàn)和漢語的用“死了”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通常用「チョウ―――」或者「全然」來表示程度之高。另外一個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用“超”來表達程度之高,說明世界語言的共通性越來越大,語言交際的范圍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也越來越小。雖然這些表現(xiàn)并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但是筆者反而認為這是今后研究年輕人用語的一個重要課題。
H36
A
1006-5342(2012)08-0062-02
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