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柳
(湘潭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湘潭411000)
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湘潭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
梅 柳
(湘潭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湘潭411000)
闡述了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湘潭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指出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湘潭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主要途徑有:建設湘潭紅色文化主題網站,全力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陣地;針對高職學生思想狀況,開展主題論壇活動;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博客,使之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挖掘網絡即時通訊內涵,努力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新媒體技術;湘潭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
二十世紀末,新媒體技術迅猛發(fā)展,帶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內容、范圍和效果的全新變化,這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利用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唱響主旋律,建設湘潭紅色文化網絡教育陣地,將湘潭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新媒體技術,形成特色鮮明、生動新穎的網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拓展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這不僅有益于傳承湘潭紅色文化,發(fā)揮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且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
紅色文化網絡傳播是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將湘潭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新媒體技術是搶占網絡文化宣傳陣地的迫切需要。新媒體是指依托數字技術、互聯(lián)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新興媒體。目前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媒體有幾十種,包括網絡電視、網上即時通訊群組、對話鏈、虛擬社區(qū)、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簡易聚合、電子郵箱門戶網站、手機短信、手機彩信、手機游戲、手機電視、手機廣播、手機報紙、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樓宇視屏等。新媒體技術自上世紀末產生開始,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得到迅速發(fā)展。目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接受信息、表達感情、展示自我的重要平臺,并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介入到大學生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從根本上改變著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fā)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成為他們成長的一種社會環(huán)境。新媒體技術無孔不入,一些不負責任、消極落后的思想及文化甚至反社會主義言論利用新媒體技術廣泛傳播,沖擊著我們的文化主旋律,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困難。作為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工作者來說,應該主動積極搶占網絡文化制高點,唱響主旋律,選擇針對性強、教育效果好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內容和載體來拓展、占領網絡文化宣傳陣地。湘潭紅色文化,反映了以毛澤東、彭德懷為代表的湘潭革命先輩追求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輝煌歷程,蘊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進文化、豐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時空的強烈感染力、說服力、震撼力和強大的教育功能,成為中國先進文化寶庫中獨具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深入挖掘豐富的湘潭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涵的精神內核、教育功能,探索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湘潭紅色文化網絡宣傳陣地拓展及德育功能實現(xiàn)途徑,是當前形勢下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然而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利用寶貴的湘潭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沒有開展起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媒體技術支撐下湘潭紅色文化傳播途徑及育人功能這一領域值得深入探索。
第一,以新媒體為基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互動平臺,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的共識。從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來看,新媒體技術是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一種新型網絡工具、應用模式和信息傳播載體,具有傳播便捷、海量信息、生動直觀等優(yōu)勢,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是使用新媒體最頻繁、最主要的群體,也是受其影響最深刻的群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根據新形勢和新變化,創(chuàng)造性地將新媒體轉化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范圍,更好地滿足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間。湘潭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開放性、迅捷性等特點,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與網絡傳播有機結合,為加強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和形式。
第二,湘潭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流傳廣遠,具有影響大、偉人多、品質高、資源廣、底蘊深的鮮明特色,具有永恒價值與無與倫比的感召力,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鮮活、難能可貴的重要資源。從湘潭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性來看,湘潭紅色文化發(fā)端于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成熟和發(fā)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延續(xù)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以毛澤東、彭德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與湘潭的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為追求民族振興,實現(xiàn)國家富強而英勇奮斗的輝煌歷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并形成的先進文化。建黨以來,在湘潭這塊底蘊豐厚的紅土地上,在土地革命、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搏戰(zhàn)中獻出寶貴生命的湘潭籍先烈數不勝數,可以說,湘潭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首屈一指的“富礦”。毛澤東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一生自不消說。從井岡山時期“紅一角”的黃公略,到延安時期“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從英年早逝的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羅亦農,到長征中走得最遠的軍團級指揮員李卓然;從黃埔三杰之一、哈軍工之父陳賡,到他家的長工之子、牧童將軍盧冬生;從政工大將譚政,到獨臂上將彭紹輝;從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韶山五杰”毛福軒、鐘志申、毛新梅、龐叔侃、李耿侯,到工農領袖先烈楊昭植、李愛蓮、沈春農、胡叔尼、周桂生、張同嗣;從毛澤東一家六烈士—毛澤民、毛澤覃、楊開慧、毛岸英、毛澤建、毛楚雄,到“楊門七雄”楊幼麟、楊再麟、楊次麟、楊淑梅、楊淑英等七兄妹……湘潭紅色文化中承載著震撼人心的紅色事件、可歌可泣的紅色人物、生動真實的紅色史實、深刻高尚的紅色思想,令人難忘,催人奮進。從湘潭紅色文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來說,湘潭有一大批革命紀念地,革命會議遺址、領袖故居、舊居等紀念館,革命前輩用過或穿過的遺物等紀念物所組成的物質文化,有韶山景區(qū)、烏石景區(qū)、東山學校、黃公略故里、陳賡故里、譚政故里等紅色旅游景區(qū)多處,幾代共產黨人在湘潭留下的重要革命遺址遺跡也多達88處。這些都是湘潭紅色文化的強大物質基礎。湘潭紅色文化資源可謂是豐厚,璀璨。從湘潭紅色文化高品質來看,湘潭紅色文化寶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袖毛澤東為核心,還有一大批在共和國歷史上、在人民軍隊發(fā)展史上赫赫有名的戰(zhàn)將如彭德懷、譚政、黃公略以及蔡和森、蔡暢、李卓然、羅亦農等為人民革命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志士。毛澤東和其他革命功勛的事跡和思想博大精深,他們以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偉大胸懷以及高尚的革命品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詮釋,具有永恒價值與無與倫比的感召力,完全能夠擔負弘揚民族精神、培養(yǎng)共同理想,奠定和諧社會核心思想基礎的任務,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鮮活寶貴的重要資源。
要搞好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高揚主旋律,建設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我們把品質優(yōu)良、影響深遠、資源豐富、內涵豐厚的湘潭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分析,將大量收集、精心挑選的湘潭紅色文化新媒體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編排,架構成為一個集中體現(xiàn)湘潭紅色文化鮮明特色、生動新穎的網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將湘潭紅色文化網站建設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利用這一網站提供有教育意義和具有正確導向的湘潭紅色文化資源,指導和影響大學生的品行,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對此,我們做了如下探索。首先我們將湘潭紅色文化分成紅色經典、紅色歷程、紅色講堂、紅色堡壘、紅色共鳴五個大的欄目,然后在這每個大的欄目下再分成若干個子欄目,如紅色經典欄目下有革命影片、革命詩抄、革命歌曲、革命人物、紅色景點5個子欄目,紅色歷程欄目下設有明黨史、知黨情、報黨恩、跟黨走4個子欄目,紅色講堂欄目下由時事聚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fā)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5個子欄目組成,紅色堡壘欄目下設有黨總支、教工支部、學生支部3個子欄目,紅色共鳴欄目下設有堅定信念、彰顯宗旨、先鋒表率、業(yè)余黨校、學習體會5個子欄目,共計23個子欄目。湘潭紅色文化主題網站展示了湘潭紅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湘潭紅色文化存在形式及湘潭紅色文化中具有真理性、真實性、先進性的教育內容,是有效運用湘潭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實體系和有效平臺。
第一,針對學生思想狀況,開展主題論壇活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動權,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起他們的興趣去點擊、去關注。我們通過網上網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發(fā)現(xiàn)高職大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自信心不強,為國家、為民族發(fā)展做貢獻的遠大目標尚未真正建立,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思想、奉獻精神,高尚道德都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發(fā)布以勵志、信念、犧牲、美德為主題的論壇活動,發(fā)動廣大學生在網上進行討論,發(fā)表意見,教師用湘潭紅色文化中以毛澤東、彭德懷為代表的湘潭革命先輩崇高的理想信念、頑強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感染教育學生,與眾多教育客體直接對話,引發(fā)教育客體的集體討論與思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過去的單向灌輸變?yōu)殡p向交流。這種信息傳播的雙向互動使受教育者由消極被動接受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參與與互動交流,從而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促使受教育者積極響應、認同接受、自我調節(jié)、內化提高、認真踐行,順利實現(xiàn)教育目的。
第二,創(chuàng)設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博客,使之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
我們要求思政工作者、輔導員開通博客,充分發(fā)揮網上網下的互補功能,增強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求博主通過博客這個自由的網絡空間,發(fā)布有關湘潭紅色文化的個人日記、文章,圖片或者音頻視頻資料,供他人學習討論。鼓勵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博客的個性化和交互性強的特點,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創(chuàng)建一個親近的、平等的交流空間。教育者可以撰寫有針對性的文章幫大學生解決思想困惑,大學生則可就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與教育者進行網上討論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使學生的思想困惑得到較好的解決。博客成為學生經常主動訪問的網上站點,博客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第三,挖掘網絡即時通訊內涵,努力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充分利用QQ、飛信、手機短信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形式,結合工作實際,積極賦予這些網絡形式以新的內涵,宣傳湘潭紅色文化中彰顯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克服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補充。我們以班為單位開通了QQ群、飛信群,學生和輔導員既可在網上即時溝通談心,又可就某一普遍感興趣話題,大家集體討論,師生間的交流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廣度、深度、頻率上得到更大的推進,學生的需求和意見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饋,也使得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
[1]李巖,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21-26.
[2]中國共產黨湘潭縣歷史編纂委員會.中國共產黨湘潭縣歷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
[3]朱桂蓮.近年來我國紅色文化研究文獻述評[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185 -188.
[4]王鳳莉.主題網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35 -138.
[5]徐海捷.加強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31 -134.
[6]羅玉華,張紹榮,劉顯忠.大學生“博客”現(xiàn)象解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37 -140.
[7]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的構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26 -27.
[8]王莉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運用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9]周立.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0]倪洪章.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6 -110.
2012-03-01
2011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1D06)
梅柳(1964-),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