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安
(江蘇省高郵市橫涇衛(wèi)生院,高郵225634)
賁門癌是是一種位置特殊的食管胃交界處惡性腫瘤,具有獨特的解剖學特性和臨床癥狀。賁門癌的預后較差,且近年來發(fā)病一直處在上升趨勢關于。賁門癌的治療方面,國際上觀點不一,比如日本較為主張徹底的手術治療,西方則認為于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無論如何,外科治療仍然是賁門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現將我院 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80例賁門癌患者手術治療總結經驗報道如下。
1.1 資料選擇 本組 80例患者中,男49 例,女31例;年齡(63~85)歲,平均(72.5±0.20)歲。其中腺癌73例、鱗癌7例。長期吸煙史(大于20年)20例,長期飲酒史11例,術前患有高血壓14例,冠心病11例,慢性支氣管炎7例?;颊逿NM 分期:Ⅰ期 5 例,Ⅱ期35 例,Ⅲ期 33、Ⅳ期7 例。
1.2 治療方法 經左胸切除吻合 46 例,經腹切除膈下吻合 27例,胸腹聯合切除4 例,探查3例??偸中g切除率為 96.25%(77/80)。
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 30 例 35.3%,死亡率 1.24%。術后隨訪1 年生存率 82.5%,3 年生存率 52.5%,5 年生存率 35.3%。
賁門癌患者手術時大多已突破黏膜表層,伴隨鄰近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甚至可能已遠處轉移。關于賁門癌的病因以及治療,存有諸多異議,但總的來說,賁門癌相對其他惡性腫瘤,其預后較差。近年來國內外專家熱衷于賁門癌有關病理、治療、預后的研究。
最近國內已有研究表明對于賁門癌患者,特別是高齡患者,綜合權衡患者的個體情況,條件允許時應積極行根治手術,嚴格控制適應癥及合適的術式,強化圍手術期的監(jiān)護[3]。賁門癌總體療效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手術適應證已明顯變寬,機械吻合的應用明顯降低了吻合口瘺等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應加強社區(qū)疾病普查以及相關知識的宣傳,早發(fā)現早治療是本病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表明胃底賁門癌患者行全胃切除術后遠期生存率較高,是值得推廣的治療胃底賁門癌的外科治療方法[4]??偟膩碚f,賁門癌因其解剖生理位置的特殊性,應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總的方面治療上應力求手術根治,而進展期則可行術后輔助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等。
賁門癌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反流性食管炎等。長期的吻合口反流可產生吻合口炎,需要嚴格采取半臥位。隨著吻合器的廣泛應用,吻合口瘺的治療已經取得廣泛的共識,但對吻合口狹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仍不容樂觀。賁門癌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常常損傷鄰近重要器官,術后更是要注意觀察心肺功能,防止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高危并發(fā)癥或年齡較高的患者,強化圍手術期的監(jiān)護和管理是重要的治療部分之一。
隨著賁門癌的基礎研究以及外科相關技術的發(fā)展,賁門癌的手術適應證已得到了很大的拓寬,吻合器的應用明顯減少了腫瘤殘留的數量,縮短了手術時間等,但賁門癌預后仍然較差,惡性程度較高,患者的遠期療效仍然不佳,可見賁門癌是腫瘤相關醫(yī)務工作者工作的重點。早發(fā)現早治療仍然是臨床治療的重中之重,只有醫(yī)務工作者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更加滿意的療效。綜上所述,對于賁門癌患者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充分的術前準備,完善的圍手術期方案,術后并發(fā)癥及時防治,才能使賁門癌病人治療過程更加順利,從而降低死亡率、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
[1]Toshiyuki S, Motohiro Y, Akiko K. Pharmacoki 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in esophageal cancer chemoradiotherapy[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09,61(5):388-401.
[2]Morita M, Yoshida R. Advances in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in Japan:An analysis of 1000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at a single institute[J].Surgery, 2008,143(4):499-508.
[3]郭昌盛,張秋光,陳文局.高齡食管癌賁門癌外科治療[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09,9(3):200-201.
[4]余森,謝敏,鄧春富.手術治療胃底賁門癌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17(12):1646-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