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玉
(揭陽日報社,廣東 揭陽 515500)
2012年5月20日,《揭陽日報·家庭版》發(fā)表了一個專題:《綠色家庭,幸福生活從這里開始》,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喜愛,我接到讀者許多祝賀的電話,作為該專題的文字記者、攝影記者,我對這個專題非常有“感覺”。
今年5月,揭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揭陽市實施“綠色揭陽”工程工作方案》,提出從2012-2021年,通過大力實施“綠色揭陽”工程建設,實現(xiàn)“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目標,努力把揭陽市打造成宜居、宜業(yè)、宜商的生態(tài)文明城市。其中,突出城市森林特色,規(guī)劃從2012~2016年,用5年時間建設綠色家庭、綠色校園、綠色單位、綠色村莊、綠色社區(qū)、綠色園地等6個綠色單元,做到見縫插綠,全城皆綠。
具體到綠色家庭的創(chuàng)建,《方案》提出,至2016年,創(chuàng)建500個綠色家庭。以倡導家庭綠色文化、指導家庭開展綠色實踐活動、創(chuàng)建“綠色家庭”為重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立足房屋陽臺、庭前院后、天臺進行家庭綠化美化和清潔家庭周邊環(huán)境衛(wèi)生,積極投身家庭綠化建設,共同營造綠色生活……
見到這個《方案》,我一下子眼前一亮,仿佛看到我們的揭陽已經(jīng)成了一個園林化的城市,所有的大街小巷都綠樹成蔭,花木蒼郁,四季如春……我激動了,也想通過自己的雙手為揭陽增添一抹綠意。我的工作是做好《揭陽日報·家庭版》,結(jié)合工作實際,我策劃了一個專題:《綠色家庭,幸福生活從這里開始》。介紹3個根據(jù)各自環(huán)境條件進行綠化美化的家庭,以他們建設綠色家庭過程中幸福的故事,感染每一個讀者,讓讀者感到:這樣創(chuàng)建綠色家庭,我也能啊,這樣的幸福,我也是可以擁有的啊。
我請朋友幫忙聯(lián)系了3個有代表性的家庭。要求是必須有相對大一點的庭院或天臺或陽臺,可以栽花種草,最重要的是通過清潔庭院、綠化美化家園等事務,讓家庭成員養(yǎng)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進了和諧,增強了家人的幸福感。
很快就確定了采訪對象,但要約定采訪時間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為必須到他們家中詳細坐談拍照,得他們有空在家,不能在工作時間,只能在周六周日。到人們家中談一些瑣碎的家長里短,是許多時政記者不愿意做的小事情,但我認為這是報紙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也做得樂在其中。我跟他們逐一約定時間,帶上紙、筆和相機到他們各自家中采訪。
黃 莉家是做生意的,平時要看店,沒空在家,我就先到她店里跟她聊,她是個非常熱情好客的人,待我如老朋友,講起自家侍弄花草的趣事,她眉開眼笑,如數(shù)家珍。她講了自己和老公許多與花園有關的故事,在老屋時他們家種了高大的果樹,各種各樣的瓜果,豐收時節(jié),果實累累,總有許多可以分發(fā)給親友,增進了與親友的情誼。由于做生意太忙,而種瓜果蔬菜需要很多時間精力,搬進新居之后,他們也學懶了,只種花木,不種瓜果,閑時就仔細管理,精雕細琢,忙時幾天不理也照樣青翠養(yǎng)眼。他們在花園中留了較大空地,然后安上一個小型籃球架,就成了一個家庭籃球場,隨時都可以舉辦小小籃球賽。
我又選了他們放假在家的一天,到他們家中拍照細聊,感覺他們的生活非常有品位,比較注重生活質(zhì)量,家庭中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我給描述他們家故事的段落取了一個小標題:質(zhì)樸自然情趣盎然的體育場所。
阿貞是我的老朋友,有關她種花的趣事我是知道得很多的,因為平時對她“采訪”得比較多,所以這次采訪就比較隨意,她說:“你什么時候來,我隨時奉陪!”我跟另外一位朋友一起到她家,不能算是采訪,只能說是到她家喝茶,到她家花園里休閑、玩樂。我感覺一到她家,人就特別放松,非常舒適隨意,這就是家最有凝聚力、最令人向往的因素呀!有一個這么溫馨的家,難怪她被滋潤得這么有女人味,老公則英俊之中透著溫和,兒女都非常有禮貌。我給他們家的故事取了一個小標題:放飛心靈的休閑小天地。
到阿森家中采訪最“貼近生活”,因為我在他家吃飯了!其實我跟他并不是很熟悉,對種植各種瓜果蔬菜的竅門并不是很了解,因此采訪就必須詳細一點。那天是五一放假期間,他們家的“空中菜園”各種瓜菜鮮嫩欲滴,拍了照片之后,我們又在電腦上看,初步挑選了一下。選好照片,拷進U盤,我要回家了,天卻突然下起瓢潑大雨,雨勢之大,即使用任何雨傘或雨衣都是無濟于事的。他們留我在他家吃午飯,但我因為不習慣跟不太熟的人一起吃飯,怕難為情,就說要再等一下,雨小了我就走。時間過了很久,雨下個不停,甚至可以說更大了,他們一家老少都說:“落雨天留客。一定必須在這里吃頓便飯,雖然沒準備什么山珍海味,但家常菜是隨時有得吃的,別太拗了!”
在他們的熱情邀請之下,我想也是,怕難為情就別當記者,難得他們對我這么好,真榮幸!我高興地留下來。不一會兒,餐桌上就變出好幾樣菜:紅燒肉啦,雞肉燜豆干啦,炒野菜啦,微波馬鈴薯啦,紫菜湯啦……哎呀,太好吃了,我一邊由衷稱贊一邊品嘗美味,原汁原味,太舒服了!后來寫文章的時候,我給他們家的故事取了個小標題:遂心菜園在天臺。
采訪這三家人,我用了四個半天,出動四次,其中三次是節(jié)假日,也許有人會覺得太沒效率,而且采訪內(nèi)容不是什么偉大人物的驚天壯舉,談的都是家長里短,但他們都那么真誠,那么親切,就像小時候一直對我非常關照的鄰家大嬸,我跟他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的行文也非常輕松,把他們每一家人種綠植綠的故事,他們和諧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用優(yōu)美流暢的筆調(diào)介紹給讀者,相信每一個聽到他們家故事的人,都會被他們的幸福所感動,都會向往他們那樣的幸福生活,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每一天的幸福!
5月20日,《揭陽日報·家庭版》整版報道了這個專題,稿件和照片見報之后,效果非常好,讀者被精美的照片吸引,被熟悉的故事感動,更重要的是,讀者會這樣想:“我也能創(chuàng)建綠色家庭,我也可以這么幸福!”這個專題,從策劃、采訪、到寫作,一條龍都是我完成的,效果又是這么好,可以說,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為創(chuàng)建綠色揭陽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也覺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