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亮
(湖北省天門市黃潭鎮(zhèn)楊泗潭獸醫(yī)院,431708)
豬胃腸病是指脾胃機能失常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為特征的一種疾病。本病多因飼養(yǎng)失調(diào)、勞役不當,使脾胃的受納、腐熟、運化傳導功能失調(diào)所致,或因其它疾病繼發(fā)而成病。豬胃腸病是一種常發(fā)多發(fā)病,對此病各地的治療經(jīng)驗很多,筆者在臨床中試用加減平胃散對豬的普通胃腸病進行療效觀察,共治180例,均在投服加減平胃散1~3劑后全部治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特寫此文供同仁參考。
治愈180例分六型,其中胃寒不食證40例(相當胃腸卡他或胃腸炎的初期),胃寒兼外感證40例(相當于感冒性胃卡他),胃寒化燥證30例(堿性胃卡他或慢性胃卡他),濕困脾胃證35例(急性腸卡他或胃腸炎的中期),脾虛胃虛證30例(慢性胃卡他或慢性消化不良),傷食35例(胃食滯)。
蒲公英 15~40g、蒼術 15~40g、厚樸 10~30g、陳皮 10~30g、香附子 10~30g、甘草 5~10g、山楂10~30g、椿白皮 10~30g、榆白皮 20~50g,細末拌食喂服或煎汁自飲,每日一劑。
臨床加減:胃寒吐涎吐草加伏龍肝30~50g,寒濕中阻、腸鳴腹瀉,瀉糞清稀不臭加車前子或草20~30g,并增大椿白皮的用量。脾虛胃虛慢性消化不良者加黨參10~30g、茯苓10~30g,白術30~40g。傷食腹?jié)M脹者加山楂的用量另加神曲。胃寒兼外感者加柴胡、野菊花各20~30g。
3.1 黃潭鎮(zhèn)楊泗潭村2組閔某所養(yǎng)豬,體重20kg,于2008年4月10日就診。
檢查:患豬精神活潑,食欲減退,口色偏淡,鼻流清涕,口津適中,有白苔,呼吸心跳無異常,糞便稀軟,尿清長,腸音活躍,體溫38.5℃,診斷為胃寒不食,治則應燥濕健脾,溫中散寒。
治療服加減平胃散:蒲公英25g、椿白皮60g、蒼術 30g、厚樸 20g、陳皮 20g、香附子 30g、山楂30 g、甘草10g,采用一日煎三次服三次的方法,次日食欲糞便恢復正常,治愈。
3.2 黃潭鎮(zhèn)泗潭村3組楊某所養(yǎng)豬30kg,于2009年3月5日就診。
主訴:此豬最近一周來不噯氣,后來發(fā)燒經(jīng)治療,體溫降到正常但仍不吃食。
檢查:精神尚好,被毛逆立而光澤,鼻盤濕,清涕時有時無,有時寒戰(zhàn)發(fā)抖,兩耳溫度不齊,一只涼,一只熱,口色正,有褐色的厚苔,津液適中,糞尿正常,食欲廢絕,體溫40℃。診斷為胃寒兼外感證,以解表和胃為主。
治療:柴胡 20g、野菊花 40g、蒲公英 30g,蒼術 30g、厚樸 20g、陳皮 20g、山楂 20g、香附子 20g、椿白皮40g、榆白皮30g、甘草10g。采用一日三煎服三次。每4小時1次。服一次藥后,出現(xiàn)食欲;服兩次藥后,食欲恢復正常;服三次藥后,諸癥全消而治愈。
3.3 黃潭鎮(zhèn)楊泗潭村4組,徐某所養(yǎng)豬30kg,于2008年2月6日就診。
檢查:精神一般,無明顯異常變化,排出干糞球未見有腸黏液,鼻盤少汗,口色鮮紅,口津稠粘,有黃白相兼的薄苔,尿液短少,食欲大減,體溫正常。診斷胃寒化燥證。
治則宜潤燥除寒:榆白皮100g、蒼術30g、厚樸 30g、陳皮 30g、香附 30g、椿白皮 30g、山楂 40g、蒲公英30g、神曲100g、甘草10g,細未分二次服,每天一次,連服二天后食欲糞便恢復正常而愈。
3.4 黃潭鎮(zhèn)楊泗潭村7組,張某所養(yǎng)母豬于2009年8月10日就診,主訴:產(chǎn)仔一月之久,逐漸消瘦,最近采食很少,有時甚至不吃食。檢查:精神沉郁,體瘦毛焦,肷吊縮腹,肋骨可數(shù),排狀糞便,檢查體溫時,體溫表上附有色黏液,吃食很少,鼻盤無汗,口色淡,苔薄白,呼吸心跳無異常,未聽到腸蠕動音,體溫38.7℃。
診斷為脾虛胃弱證,治則宜補脾健胃為主。服四君子湯和加減平胃散:黨參60g、白術60g,茯苓 40g、榆白皮 150g、厚樸 40g、陳皮 40g、山楂50g、神曲 100g、香附子 40g、椿白皮 50g、蒲公英40g、甘草10g。細末,分四次拌食喂服,每日一次。服第二天,食欲大增,四天喂完后,食欲糞便均恢復到正常而治愈。
平胃散原方由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六味組成,首次見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明代《元亨療馬集》引用來治馬騾的胃寒少食癥,清代《豬經(jīng)大全》引用來治療豬受疫不吃癥。這說明平胃散歷來都是人畜常用的方劑。
為擴大應用范圍探索方劑的加減變化規(guī)律,在80年代我站開展一針一把草的活動,根據(jù)我地的藥源資源將原方進行相應調(diào)整,組成了加減平胃散的基礎方,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適用于六種不同類型病證。
調(diào)整后的加減平胃散,應用范圍擴大了,藥效增強了,在某種情況下還改變了原方的性能,如基礎方加柴胡、野菊花可用于胃卡他兼治感冒;加大榆白皮的用量另加神曲可用于堿性胃液型的胃卡他;加黨參、茯苓、白術可用于功能衰退性的疾病,如慢性胃腸卡他,慢性消化不良;重用山楂、神曲、榆白皮,可用于胃食滯,而平胃散原方只適用于酸性胃液型胃卡他。古今方劑書中都認為平胃散是燥濕除寒劑,燥性大,用藥后傷陰即出現(xiàn)秘結等癥。經(jīng)我們調(diào)整藥方后,用來治慢性便秘同樣取得很好療效。特別對恢復食欲明顯,這說明有成方?jīng)]有存藥,病千方藥以千變,方貴在加減,方為一定之法,法為不定之方。中獸醫(yī)辨證論治思想確有科學道理,實為經(jīng)驗之談,是非常寶貴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很好繼承和發(fā)揚。
本方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理氣之功。方中蒼術、厚樸具有健脾燥濕之功,山楂有消食化積、破氣散結之能;配合理氣,解郁止痛的香附效果很佳。榆白皮助消化,潤燥通便;椿白皮促進反芻增進食欲,增加胰液與膽汁的分泌,健脾胃助消化,制止發(fā)酵;蒲公英除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能外,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助消化、增加食欲等功能,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顯效。配甘草調(diào)和諸藥健脾益氣,因而諸藥配合對豬胃腸道疾病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