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玉萍,張 明,侯志銘
(1.陜西省白河縣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陜西 白河725800;2.陜西省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院,陜西 西安710082)
光皮木瓜(Chaenomelss sinensis Koehne)是薔薇科Rosaceae,木瓜屬Chaenomeles,別名木瓜海棠、降龍木、風水樹、香瓜、木瓜、榠楂、木李、木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光皮木瓜主要供觀賞,初夏賞花,秋季賞果,深秋夜色變紅也很艷麗。實生苗5~8年后進入花果期,光皮木瓜的藥效甚微。其果實木質(zhì)無實用價值,果供觀賞,由于其果實干燥后仍然光滑,不皺縮,故名光皮木瓜。現(xiàn)將光皮木瓜育苗技術(shù)介紹如下。
光皮木瓜為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10m,樹冠3~4m;主干樹皮片狀脫落;小枝紫綠色或紫褐色無刺,圓柱形,幼時被柔毛,不久即脫落,2年生枝條無毛,紫褐色;冬芽半圓形,先端圓鈍,無毛,紫褐色。單葉互生;托葉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邊緣具腺體長約7mm;葉柄長5~10mm,微被柔毛,有腺體;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稀倒卵形,長5~8cm,寬3.5~5.5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刺芒狀鋸齒,齒尖有腺,基部柔毛不久即脫落。花單生于葉腋或葉叢枝頂部,花梗短粗,5~10mm,無毛;花直徑2.5~3cm;萼筒鐘狀;萼片三角披針形,長6~10mm先端漸尖,邊緣有腺體,外面無毛,內(nèi)面密被淺褐色絨毛,反折;花瓣5枚,倒卵形紅色、粉色、白色;雄蕊40~50枚,長不及花瓣之半;子房下位,5室,花柱3~5,基部合生,被柔毛,柱頭頭狀,有不明顯分裂,大約與雄蕊等長或稍長?;ㄆ?月中旬到4月上旬。果實長橢圓形或梨形,長約10~15cm,一般單果重200~500g,最大可達2500g,果期9~10月。
主要分布:陜西、山東、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
生物特性:光皮木瓜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根系發(fā)達,適應(yīng)性強。有一定的耐寒力、耐旱、耐瘠薄。除低洼水濕地和陰濕的溝地外,海拔100~1300m的地帶不論肥瘠都可進行栽培,光皮木瓜對環(huán)境、對氣候都有比較強的適應(yīng)性。
應(yīng)用價值:果實可加工果脯、木瓜酒、木瓜醋等飲品,木瓜籽可榨油,食用、藥用兼用,觀賞價值高,可作為園林綠化樹種。
光皮木瓜苗繁育主要有性繁殖(種子)、無性繁殖(嫁接),此外還有扦播或壓條、分株繁殖。
(1)采種。在9~10月份,從選定的優(yōu)良光皮木瓜采種母樹上,采下無病蟲害、生長良好、果形整齊、充分成熟的果實,用刀劈成兩半,挖出種子,由于種皮上附有一層較厚的黏液(膠物質(zhì)),因此必須放入清水中用手反復(fù)揉搓沖洗幾遍,并淘洗干凈,選出充實飽滿的種子,攤放在通風的地方晾干,忌暴曬,并每天翻動2~3次,防止其粘連和發(fā)霉,晾干后裝袋貯存?zhèn)溆谩?/p>
(2)砂藏種子催芽。在11月底至12月初把種子用40℃濕水浸4~5h,反復(fù)沖洗幾遍,濾凈果膠。然后用300~500倍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一晝夜后,洗凈藥液,按種子體積的4~5倍干凈中沙摻勻種子。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松開后一碰即散為宜。然后坑藏或裝編織袋沙藏,并在沙混合面上覆蓋10~15cm的濕沙即可。至次年2月上旬開始。每7~10d倒翻一次通氣,以防種子霉爛,直到萌芽。
3.2.1 苗圃地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透氣性良好、土質(zhì)疏松肥沃、背風向陽、排灌和運輸條件較好且平坦的地塊。避免下濕、鹽堿地作苗圃。苗圃地pH值在7.5以下。
3.2.2 苗圃地整地
整地前,應(yīng)根據(jù)苗圃地肥力狀況,一般每畝腐熟農(nóng)家肥4000~5000kg,除農(nóng)家肥外配合每畝施復(fù)合肥10kg左右與農(nóng)家肥一起撒施。另外要施藥消毒殺菌殺蟲,每畝施硫酸亞鐵5~10kg或呋喃丹10~15kg;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混土。
整地宜在播種前1~2個月進行,整地深度一般應(yīng)在20cm以上,同時隨犁隨耙,使苗圃地疏松、細碎、平整、無雜草石塊。將苗圃地做成按南北向高床,寬1.0~1.5m,高30~40cm,根據(jù)地勢而定,同時四周要修好排水溝。
沙藏種子有1/3露白時即可采取條播方式播種。春播時期以3月上旬至3月下旬為宜,按株行距15cm×20cm開穴,穴深6cm,每穴播種2~3粒,蓋細土3cm,每畝用種2kg(木瓜種子千粒重65g左右),秋播時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上法播種。春播苗當年4月下旬5月上旬苗出齊,秋播苗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出齊,不論春播、秋播每畝可產(chǎn)一年生Ⅱ級以上苗高80cm(截頂定桿后)、根系長20cm以上,>5cm長Ⅰ級側(cè)根數(shù)10條以上,苗木2.0~2.5萬株。
(1)澆水。播種后10~20d苗木才能出齊,這一段時間主要是水分管理,視土質(zhì)情況澆水,在高床四周溝內(nèi)灌水,以水不淹過床面而四周向床中滲透為宜。中后期在不影響苗木正常生長情況下,盡量少澆水并保持干燥通風的生長環(huán)境。
(2)追肥。在苗木出齊后,適時追肥一次尿素,畝均用量8~10kg。中期,在立秋前根據(jù)苗木長勢情況,追施磷酸氫銨2~3次,促進地上部分生長。立秋后進入“蹲苗”期,嚴格控制水肥,提高苗木木質(zhì)程度。
(3)除草。由于出苗期間澆水次數(shù)多,雜草先苗木叢生,因防止傷苗只能人工拔草。
(4)病蟲害防治。光皮木瓜苗易受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蟲危害。猝倒病是木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未出土前,造成爛種、爛芽。出土幼苗發(fā)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處呈黃色水漬狀病斑,以后病部漸變?yōu)辄S褐色,溢縮成線狀倒伏。該病主要在幼苗長出1~2片真葉期或兩片子葉展開時發(fā)生。在連陰雨、光照不足、濕度大的情況下最易發(fā)病。種子沙藏前用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應(yīng)用無病新土、稻田土,忌用瓜菜田土及帶菌的舊苗床土,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g加細土100kg制成藥土,播種后覆蓋1cm厚。出苗后發(fā)病時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噴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立枯病是木瓜幼苗期主要病害之一,木瓜播種后到出苗前引起爛種、爛芽,幼苗出土后枯死,但發(fā)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狀。采用苗病凈、利克菌拌種,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剔除病苗。雨后及時中耕,使土質(zhì)疏松通氣,發(fā)病初期噴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蚜蟲5月上旬可用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或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并清除田間雜草。
播種苗:苗齡1年;苗木等級Ⅰ級苗:地徑>0.7cm,苗高80cm,根系長度>25cm,>5cm長Ⅰ級側(cè)根數(shù)14條以上;Ⅱ級苗:地徑0.6~0.7cm,苗高80cm,根系長度20~25cm,>5cm長Ⅰ級側(cè)根數(shù)10條以上,苗木色澤正常,充分木質(zhì)化,根莖無機械損傷,根、莖、芽上無病蟲害。
苗木出圃時間與造林時間相一致,盡量做到隨起苗、隨運輸、隨造林,嚴格執(zhí)行“一簽兩證”制度。對不能及時造林的苗木,及時進行假植。長途運輸一定要妥善包裝,減少運輸途中的干枯和死亡。近期運輸可在根部涂抹黃泥漿,以保持根部濕潤,苗木以100株為一捆,捆時剪去苗高80cm以上部分。
[1] 國家林業(yè)局.全國森林培育技術(shù)標準匯編 (種子苗木卷)[S].北京:國家林業(yè)局,2003.
[2] 徐國萍.小木瓜也能做大文章[J].農(nóng)村新技術(shù),2010,24(1):20~21.
[3] 原雙進,晏正明.經(jīng)濟林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栽培新技術(shù)[M].西安: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