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輝
(長春市康寧醫(yī)院 吉林 長春 130200)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隨著辦公自動化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辦公模式,公文的起草、審核、簽發(fā)乃至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傳遞過程,甚至包括接收、查詢等,都可通過計算機及其網絡實現,從而最終實現無紙化辦公。在辦公自動化的實際應用中,檔案管理系統(tǒng)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現行檔案管理體制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對文書檔案歸檔工作,其中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
利用計算機管理檔案,在文件的傳遞、排序、編號檢索以及存儲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并不是所有檔案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來替代:比如文件的鑒定、分類、組卷等。由于這些工作主要依靠人的經驗來判斷,沒有一個固定的量化標準,用計算機實現自動判別很困難。因此,在需求分析階段就應考慮如何利用計算機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檔案管理系統(tǒng)的效能。檔案管理系統(tǒng)不是手工管理模式的翻版,在需求論證時,必須對手工管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清哪些環(huán)節(jié)宜于計算機管理,哪些環(huán)節(jié)必須人為干預,哪些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改變管理模式而達到能夠適應計算機管理。經過這樣的分析過程,我們會發(fā)現,檔案管理系統(tǒng)的難點,關鍵在于文件轉化成檔案的這一過程,即文件的立卷過程。按照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模式,這一過程我們需要經過文件的鑒定,包括歸檔鑒定(即鑒定文件是否需要歸檔)和期限鑒定(即鑒定文件的保管期限),文件的分類,文件的組卷,并且要擬寫案卷標題,填寫卷內目錄和備考表,排列案卷順序,編寫案巻號等程序。這其中文件的鑒定,文件的分類,文件的組卷,擬寫案卷標題等都需要人為去判斷,這無疑使檔案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變得復雜而繁瑣,無法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優(yōu)勢,制約了檔案管理現代化前進的步伐。因此簡化歸檔程序,改變立卷方式,采用單份文件歸檔將是我們改革所向、大勢所趨。
單份文件歸檔,文件不必進行分類、組卷,省去擬寫案卷標題等一系列程序,可以很好地解決計算機歸檔難的問題,但要注意,即使改變了立卷方式,文件的鑒定工作還是需要人為去判別,并且不能省賂。因此,在文件歸檔環(huán)節(jié)中,檔案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進行文件的鑒定工作。由于文件無需分類、組卷,文件經鑒定后可以直接進行排序編號,迅速轉化成檔案。使歸檔工作變得方便而快捷,這將會極大地縮短每年的文書歸檔時間。采用傳統(tǒng)的立卷方式,一些單位的文書立卷工作往往要在下半年才能結束,而采用計算機輔助單份文件歸檔,在實際應用中,一人一個月即可完成30個部門6000多份文件的歸檔工作,大大提高了歸檔工作效率。
以手工為主的檔案管理不僅消耗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檔案信息含量與檔案實體量的比值處于較低水平,管理手段的落后導致了檔案利用工作方面的許多問題:檔案利用率不高(包括人次和卷次),查找效率低下、查準率較差,嚴重制約了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這種狀況已不能適應檔案工作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實現檔案管理手段和利用方式的轉變,即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計算機現代化管理,是今后檔案工作的基本發(fā)展方向。
運用計算機對檔案進行管理,將擺脫以往相當長時期內的一種經驗式的模糊管理狀態(tài),實現檔案管理由案卷級深入到文件級,由單一途徑管理發(fā)展為體系管理,由對檔案外部特征(目錄)管理過渡到內、外部特征(目錄和內容)合并管理的轉變,為高效率的檔案利用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基于計算機的高效處理能力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將提供給以往無法實現的管理途徑和方法:可實現檔案信息與載體的分離利用,可在權限控制的基礎上實現用戶的自動檢索、全文檢索和網上檢索等利用方式;可與其他信息子系統(tǒng)建立關聯,提供經營管理信息的橫向與縱向、歷史與現實記錄,從而極大地提高檔案利用工作的質量、精度和效率,實現檔案工作服務水平質的飛躍。
計算機提供利用的方式與手工方式相比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和靈活性,在檔案現行利用中可要求系統(tǒng)作出實時響應(以秒來計算)和脫機批處理方式,可保證很高的查全率和查準率,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并實現文件、圖像、聲音的多媒體處理、綜合利用和異地查詢等,從而有利于促進各項業(yè)務工作的發(fā)展。
電子檔案的管理工作從形式上看,工作人員只需按動鍵盤就可以完成各項管理工作,很輕松,很方便,而實際上要求每個檔案工作人員要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在對電子檔案管理的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形象技術、數據庫存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同時又要有比較廣泛的現代科學知識,以適應社會對檔案工作的要求。為信息社會的發(fā)展、為人類的進步服務。
盡管電子文件的原始認定遇到了認識上和技術上的障礙,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原始性存在,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保證這種原始性。我想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術措施來解決。首先,依靠法律行政手段規(guī)范人的行為,保證電子文件的原始性,在電子文件的形成、歸檔、管理、利用等環(huán)節(jié)責任到人,對有關人員建立連鎖責任制,以法律行政手段予以控制。其次,要高度重視技術措施,這是保證電子檔案資料安全可靠的最重要前提。
要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包括環(huán)境標準、載體質量標準等,管理部門應加強技術研究,檔案工作者據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延長電子檔案資料的保存期限。還應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技術裝備,根據電子文檔的特點配備相應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