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秋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中國 北京 100083)
她生有細膩的肌膚,她泛著溫和的光暈,她歷經(jīng)千辛終而成形,她本身就是傳說,她是璀璨的皇后……
珍珠是健康、純潔、幸福和富有的象征。在約兩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她的身影;大約5000年前,古印度人開始把珍珠作為寶物。
藏傳佛教中,珍珠與蜜蠟、硨磲、珊瑚、紅玉髓、金、銀合稱為“西方七寶”,她蘊含了佛家的光明與智慧。同時,她還是代表六月的生辰石,也是結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紀念石。
從古至今,圍繞著珍珠的傳說從未停止,好像珍珠就是一切美麗的開端。在古印度,人們相信是晨曦的露水幻化成了美麗的珍珠。而希臘的神話則記載著希臘女神阿佛洛狄忒灑下晶瑩剔透的喜悅之淚,落地變成美麗的珍珠。在古埃及,珍珠是生命女神伊西絲的化身。有著無數(shù)傳說的西方神話流傳,愛神維納斯從充滿泡沫的蠔殼沐浴完畢,走出來時,其身上滴下的水珠被她散發(fā)出的動人光彩凝結成了美麗的珍珠。但無論是神話還是傳說,珍珠都代表了天神對大地的愛護,是人們最喜愛的神秘寶物。
產(chǎn)于波斯灣地區(qū)的東方珍珠已經(jīng)成為天然珍珠的代名詞。世界上天然珍珠的銷售中心在同為世界潮流中心的法國巴黎,而巴黎市場上90%的珍珠卻來自波斯灣。中東的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也有2000多年的產(chǎn)珠歷史。其他地域,如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的馬納爾灣也有悠久的產(chǎn)珠歷史。而世界上的養(yǎng)殖珍珠則主要產(chǎn)于位于亞洲的中國和日本。
珍珠的美麗不只在其外在,更在于它的內(nèi)涵。珍珠的藥用價值,無論是內(nèi)服、外敷或食用,在中外醫(yī)學界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被廣泛應用于美容、養(yǎng)眼、養(yǎng)身、醫(yī)藥等方面。東漢時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已經(jīng)有所記載“珍珠粉可除傷寒熱、濕瘧……久服后,可增強骨節(jié)、殺邪鬼、延大年”?,F(xiàn)代科學實驗證明,珍珠粉對氣喘、高血壓、肝炎、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骨質(zhì)疏松證、風濕證、消化系統(tǒng)潰瘍等多種現(xiàn)代疾病均具有顯著療效。珍珠中含有大量的鈣質(zhì)、十多種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這些物質(zhì)都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佩戴珍珠飾品還有護膚、美容、去斑消皺和緩解情緒的作用。
中國歷代王朝都有尊珍珠為國寶的傳統(tǒng)。自秦始皇時代起,珍珠已經(jīng)成為朝廷達官貴人專用的奢侈品,它標志著貴族男女的財富與地位。古代皇帝、皇后的龍鳳冠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珍珠制作的點綴飾物,大致鵝蛋大小,小致米粒尺寸都不缺乏。相傳,清朝慈禧太后也頗愛珍珠,在她的隨葬品中,僅鋪墊的金絲錦褥上鑲嵌的珍珠就有12604顆,而其身上蓋的絲褥上鋪有一錢重的珍珠總數(shù)達2400顆。在清朝,只有皇帝才能用東珠或珍珠作為朝珠,由此可見,珍珠在當時人們心中有著不俗的地位。
公元前數(shù)百年,佩戴珍珠首飾在古埃及的貴族中間就曾盛行成風,埃及歷代女王都認為擁有珍珠的大小,決定著她們擁有權利的大小。公元前一世紀,凱撒大帝就曾下令只有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者才能佩戴珍珠首飾。而在大英帝國的輝煌時代,也只有王室成員的身上才能出現(xiàn)這些“珠光寶氣”,英國女王的皇冠上就鑲嵌著一顆如拇指般大小的珍珠。據(jù)史料記載,法國著名珠寶師Jacques Cartier就曾用兩串珍珠項鏈買下了整座曼哈頓島。珍珠的價值可見一斑。
珍珠,英文名為Pearl,源于拉丁語Pernnle,含有“海之驕子”之意,是寶石家族“五皇一后”中的皇后,與珊瑚、琥珀合稱為世界三大有機寶石。
珍珠生長于產(chǎn)珠貝類中,其本質(zhì)以文石為主,方解石為輔。珍珠的形成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它的形態(tài)多數(shù)以球形為主,如圓形、橢圓形和水滴形等。珍珠其他形態(tài)還包括擁有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異形珍珠。在設計師的手中,這些外形多變的異形珍珠通過巧妙的設計和應用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美學效果和藝術價值,成品頗受人們喜愛。
珍珠結構分為珠核和珍珠層,橫剖面可見珍珠層呈同心層狀或同心放射狀結構。珍珠層越厚,珍珠的“珠光”越柔和,其價值也越昂貴。
珍珠的顏色五彩斑斕,絢麗多彩。它的顏色是其體色、伴色和暈彩綜合作用后的最終體現(xiàn)。珍珠的體色,顧名思義即是指珍珠本體的顏色,它是由珍珠自身所含的多種色素和微量金屬元素形成。而珍珠的反射光形成了珍珠的暈彩,暈彩就是形成珠光的關鍵,就是人們常說的“珠光寶氣”。
以珍珠的體色為依據(jù),可將珍珠的顏色分為五個系列,即白色系列(包括純白色、奶白色、銀白色、瓷白色等)、紅色系列(包括粉紅色、淺玫瑰色、淺紫紅色等)、黃色系列(包括淺黃色、米黃色、金黃色、橙黃色等)、黑色系列(包括黑色、藍黑色、灰黑色、褐黑色、紫黑色、棕黑色、鐵灰色等)、其他系列(包括紫色、褐色、青色、藍色等)。而珍珠的珠光可能出現(xiàn)白色、粉紅色、玫瑰色、銀白色或綠色等。
由于與生俱來的典雅與高貴,珍珠一直都是收藏界的寵兒。正是它的珍貴,才使得古今中外的皇室成員爭相佩戴,而這種專寵也為珍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世界五大有名的珍珠,最傳奇,也最珍貴的就要數(shù)古埃及女皇克婁巴特拉的珍珠。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耳環(huán)上兩顆碩大的珍珠,昂貴非常,相傳僅此一珠便可養(yǎng)活埃及全國人民一個世紀。這兩粒珍珠,克婁巴特拉溶于酒中喝掉一粒后,另外一粒落入凱撒大帝手中,但至今下落不明。
世界著名珍珠“亞洲之珠”,在世界已發(fā)現(xiàn)的天然大珍珠中排名第二位,于1628年在波斯灣采集而得。珠長徑約100mm,短徑60—70mm,整顆珠重達121g。在“老子珠”發(fā)現(xiàn)之前,它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珍珠。開采當年即被波斯國王蒙烏爾買下,并命名為“亞洲之珠”。后幾經(jīng)轉(zhuǎn)折,流入清朝乾隆皇帝手中。清朝后期,成為慈禧太后隨葬品下葬,最后落入八國聯(lián)軍手中?,F(xiàn)在,這顆“亞洲之珠”成為了天主教教會的收藏品。
世界最大的珍珠被稱為“老子之珠”也叫“真主之珠”。這顆天然珍珠于1934年5月7日,在菲律賓巴拉旺海灣中被發(fā)現(xiàn)。它長241mm,寬139mm,珠重達6350g。時至1969年,當時美國醫(yī)生哥普因治好了“老子之珠”的主人——菲律賓當?shù)厍蹰L兒子的病,酋長為了感謝他,旋即將“真主之珠”送給了他作為答謝。這粒珍珠當時估價高達408萬美元,現(xiàn)存于美國舊金山銀行保險庫中。
世界上已被發(fā)現(xiàn)的第五大著名珍珠名叫“女攝政皇”。其外形似卵形,重量達84.25ct,于1887年出售。它最初是鑲嵌在法國國王的皇冠上,屬于法國王室。拿破侖一世曾將這枚珍珠贈與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路易斯。這顆珍珠曾經(jīng)落入一位中東人手中,最后在瑞士日內(nèi)瓦的克里斯汀拍賣行被一名神秘人士買走,并拍得160萬英鎊的天價。
法王亨利二世王后的“梅迪西斯”珍珠項鏈由6排正圓大珠和25顆大珠組成,原屬克萊芒教皇所有。自1533年克萊芒教皇將其送與侄女凱瑟琳·德·梅迪西斯作為她與法王亨利二世結婚的禮物開始,這條項鏈打扮過14位女王,但是至今下落不明。
[1]張蓓麗.系統(tǒng)寶石學[M].2006:526-542.
[2]余曉艷.有色寶石學教程[M].2009:29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