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民
(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黑龍江省對口援建劍閣縣的工作,得到了災區(qū)人民和黨政部門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贊譽,同時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愛鑄劍閣,與劍閣縣人民共同建造了一座抗震救災、愛心和友誼長存的歷史豐碑。
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贊譽黑龍江援建工作。黑龍江省的援建工作,始終受到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種支援和援建活動,全過程的及時得到報道和關注,受到高度的贊譽,引起全社會的熱烈反響,成為支援工作的一個“亮點”。
援建初期,新聞媒體圍繞四川抗震救災的關鍵時期,災區(qū)急需糧食、帳篷、衣物、藥品等物資的情況,重點報道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統(tǒng)一部署和指揮,組織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全力籌措物資,馳援災區(qū)的內容。從最初黑龍江墾區(qū)發(fā)送2400噸賑災大米,省委書記吉炳軒和省長栗戰(zhàn)書現(xiàn)場督運的報道開始,先后有《人民日報》、《黑龍江日報》、《哈爾濱日報》、《四川科技報》、《生活報》和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東北網(wǎng)、四川在線廣元頻道等多家新聞媒體和網(wǎng)站,及時發(fā)表了七十余篇支援災區(qū)的報道。
災區(qū)援建工作開始后,黑龍江省的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受到關注,不斷被中央和省市新聞媒體報道。9月4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中全面介紹了我省開展災民自建房援建工作的情況。9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播出了我省援建劍閣縣的新聞,介紹了我省援助劍閣縣開展災民自建永久性住房的有關情況,前線指揮部總指揮劉國會同志接受了中央臺記者采訪并介紹了我省援建的相關做法。而后,中央、四川、廣元、劍閣等電視臺,四川日報、廣元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對我省援建工作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報道。其中,劍門關隧道竣工新聞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中播出,元旦慰問受災戶等8條新聞在黑龍江省和四川省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中播出,被報刊采用新聞35條,四川電子政務網(wǎng)、四川黨政網(wǎng)、四川省政府網(wǎng)站采用援建動態(tài)信息27條。
2009年紀念“5.12”周年期間,黑龍江省的援建前線指揮部,接待新聞媒體30家近百余人,共在市級以上播發(fā)電視、報紙、視頻新聞83條,舉辦了兩期圖片展。2010年在援建任務完成時,四川省和黑龍江省的新聞媒體,大量報道了援建成績、表彰活動和取得的榮譽,向全社會彰顯了黑龍江省人民支持和援建四川省地震災區(qū)的活動。
兩年來,關于黑龍江省援建工作的信息宣傳和報道,先后在中紀委、監(jiān)察部、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等有關部委印發(fā)簡報11期,四川省發(fā)改委等有關廳局印發(fā)簡報17期;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黑龍江電視臺開展援建專題現(xiàn)場直播和報道10次,專題長度130多分鐘;人民日報、新華社、四川日報、黑龍江日報等國家和省級新聞媒體對援建工作進行集中采訪和報道,采用新聞、信息278條。
劍閣人民和黨委、政府高度贊譽援建工作。兩年來,四川省的各級黨政部門領導代表災區(qū)人民,對黑龍江省的援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認可和高度贊譽。2009年5月10日,在援建工作深入展開時,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同志在北川老縣城祭奠活動后,接見18個對口支援?。ㄊ校v川機構指揮長時,握著我省前線指揮部總指揮劉國會同志的手,飽含深情地說:“黑龍江省干得好。請向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轉達四川人民的誠摯謝意。”2010年9月,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在劍閣縣劍門關酒店會議廳,會見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譚文帶領的黑龍江省黨政代表團一行時說,黑龍江援建者用信念、執(zhí)著、力量、智慧、勇敢、堅毅、才干、奉獻撐起了一片“大愛”的天空,為實現(xiàn)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讓68萬劍閣人民在物質成果和精神財富等多方面享受到了豐碩的援建成果,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劍閣人民與黑龍江人民將永遠心連心。2010年9月26日劍閣縣委書記馮安富在對口援建工作總結會議上講話時,充滿激情的贊譽到:“兩年多來,一批批援建干部遠離家鄉(xiāng),淚別親人來到我縣,把劍閣當故鄉(xiāng)。他們克服氣候、生活習慣不適應等諸多困難,一直住板房、吃食堂,逗硬執(zhí)行“四個不準”自律紀律,援建工作中‘5+2’、‘白加黑’,不辭辛苦的奮戰(zhàn)在援建工作前線,展現(xiàn)了龍江干部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在工作中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開拓,創(chuàng)建了‘無縫隙對接、無障礙合作’機制,形成了援建受援方不分彼此的一體化工作格局。創(chuàng)新了縮短審批流程,建立了節(jié)省審批時間的工程審批與兩地賣標書、異地開標等項目管理制度。黑龍江省上下齊心,不謀任何自身利益,全力無私援建我縣,充分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援建工作同志始終把災區(qū)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堅守清貧崗位,盡心盡力奉獻”?!霸üぷ魍居脙?yōu)秀的業(yè)績、優(yōu)良的作風和寶貴的精神,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期的鐵人風采,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援建任務,實現(xiàn)了科學援建、務實援建、和諧援建的目標,全縣人民對黑龍江援建工作十分滿意。兩年多來,援建干部受到國家、省、市、縣獎勵83人次,其中:8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0人榮獲四川省委省政府獎勵,全員多次榮獲廣元市和劍閣縣的表彰獎勵”。
劍閣人民感恩奮進。龍江大愛不但給劍閣人民援建了美好的家園,也給了劍閣人民援建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劍閣縣委書記馮安富說,“黑龍江省的傾情無私援建,幫助我們戰(zhàn)勝了大災害,獲得了大發(fā)展,給劍閣人民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教育課”,激發(fā)了感恩奮進、自強不息的頑強斗志,堅定了災區(qū)人民戰(zhàn)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和勇氣。
兩年風雨同舟,兩年攜手并進。劍閣人民在災后重建中感恩奮進,在科學重建中,把黑龍江人民的巨大支持轉化為加快重建的工作動力,加大力度推進重建工作,確保如期完成重建任務,管好用好各項援建工程,充分發(fā)揮重建項目作用,努力做好災區(qū)發(fā)展產(chǎn)業(yè)、擴大就業(yè)和扶貧幫困等重點工作,大力提升災區(qū)自我發(fā)展能力,讓災區(qū)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幾年來,在黑龍江省的援助下,2008年地震發(fā)生的當年,經(jīng)濟就實現(xiàn)止滑。2009年經(jīng)濟實現(xiàn)了提速加快發(fā)展,全縣國民生產(chǎn)總值實現(xiàn)42.9億元,增長13.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xiàn)1.13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增長173.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2010年前三季度,預計全縣國民生產(chǎn)總值實現(xiàn)38.91億元,增長16.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xiàn)1.45億元,增長76.8%;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完成54.5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農(nóng)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3335元,增長16.5%。援建項目解決就業(yè)崗位1.5萬個,增加農(nóng)民收入1.5億元。黑龍江省的援建,使劍閣縣恢復重建工作加快推進,成效顯著,得到省、市高度肯定。四川省全省災后重建等省、市多個現(xiàn)場會在劍閣縣召開,經(jīng)驗得到推廣。劍閣縣榮獲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2009年全省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先進縣殊榮。2010年廣元市建市25周年之際,市委、市政府授予劍閣縣委、政府災后重建特殊貢獻獎。
劍閣人民思恩圖報。面對黑龍江人民的無私援建,劍閣縣人民刻骨銘心,思恩圖報,通過各種活動和方式真誠的表達感恩之情,報答之意,書寫激情動人的報恩篇章。
為了表達對黑龍江人民的感激之情,2008年8月20日,四川省劍閣縣人民為表達對黑龍江人民在危難之中無私幫助的感激之情,縣委、縣政府決定,黑龍江省所有來劍閣縣的游客,憑身份證將永久性享受免票進入景區(qū)的待遇。
為了表彰援建的優(yōu)秀人員,劍閣縣委、縣政府對劉國會、肖興民、高起生、夏忠玉、楊淵沛、侯繼周、張煥昭、王林生、楊偉杰、張寶武、苑維春、陳方斌等十二人,授予了“災后重建特別貢獻獎”和“劍閣縣榮譽市民”稱號;表彰了11個災后重建先進集體、55名災后重建先進個人,給予了援建人員很高的榮譽。
為了讓援建人員生活好,無憂工作,兩年來,劍閣全縣上下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援建者。每逢佳節(jié),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都要來指揮部看望慰問援建人員,夏送清涼,冬送溫暖。2010年春節(jié)前,還專門赴黑龍江慰問援建同志家屬。平時,定期安排參加體檢,組織各種聯(lián)誼活動??h里的群眾對援建人員更是關愛有加,他們到鄉(xiāng)鎮(zhèn)檢查項目,當?shù)厝罕娍偸悄贸龌ㄉ?、核桃,從樹上摘下新鮮水果相送。連續(xù)兩年,縣里離退老干部專門到指揮部看望慰問,送來錦旗和慰問信?;仡欉@些,援建者感動的太多,要感謝的也太多。
為了銘記黑龍江人民援建的恩情,劍閣縣成立專門機構編撰《汶川特大地震黑龍江省援建劍閣縣志》一書,為研究援建歷史、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留下珍貴史料。志書內容客觀真切,以精煉的文字和感人的圖片,生動記錄了援建者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絢麗風采和真實情景,再現(xiàn)的是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建設項目、一組組反復考證的難忘數(shù)據(jù);展現(xiàn)的是龍劍速度、龍劍力量、劍閣奇跡。
廣大群眾良好的口碑,更是援建者無形的財富。兩年來,劍閣縣“感恩之心”、“感恩之信”、“感恩之聲”、“感恩之文”、“感恩之行”等各種感恩活動,在廣大中、小學校里,在黨政機關部門中,在社會各界中廣泛開展。劍閣縣元山小學把《感恩賦》雕刻在臥虎石上;劍門關數(shù)百位中小學生在關下種下一片樹林,取名“感恩林”,以此來表達他們對自然、生態(tài)和援建者的感恩;劍閣農(nóng)家自建“5·12”感恩教育基地;劍閣工作離退休后住居綿陽市的老干部,主動寫來了熱情洋溢的慰問信;還有各種自發(fā)的感恩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
2010年9月27日,當黑龍江省援建者離開劍閣新縣城時,3萬群眾組成5里長的歡送隊伍,帶著自家產(chǎn)的核桃花生、精心挑選的鮮花,與劍閣群眾的真心一起,捧到援建者面前。從黑龍江省援建前線指揮部至綿廣高速3000余米的街道和公路上,列隊站滿了劍閣縣黨政領導干部、普通員工和學校師生、群眾等數(shù)萬人的歡送隊伍,劍閣人民含淚惜別黑龍江援建前線指揮部人員,“龍江大哥辛苦了!”、“再見了,黑龍江親人們!”送別聲不絕于耳。人群中,地下寺鎮(zhèn)三江村村民朱春碧、林惠、何紹凡、袁紹國捧出花生、核桃等,往援建干部手中塞;三江村的長胡子許大爺跑到車窗前,掏出兩張100元的鈔票硬要塞給援建總指揮劉國會,并一個勁地說:“回去的路上我沒法送你,你拿著在路上買點茶水喝!”劉國會把錢緊緊按到許大爺手中,并一再囑咐大爺保重身體。一番依依惜別后,援建人員上了車。可車才走了100余米,援建者們又不得不下車,因為太多的群眾擠出“人墻”,揮著手向援建者的車靠去。激動感人的場面,讓劉國會在車上掏出了紙巾,使勁按著眼睛,許多援建干部的臉都感動得變了樣,淚水像開閘的洪水般流淌。當時一位老人感嘆:“這種場面,我一生只見過兩次,第一次是1949年天亮了,解放軍進城了;第二次就是援建結束了,援建干部走了?!?/p>
傾情援建情深似海,大愛無疆恩重如山。劍閣人民永遠銘記黑龍江省人民的無私援建,劍閣縣委書記馮安富在黑龍江省支援劍閣災后重建工作總結講話中說到:“黑龍江省幫助我縣人民重振精神、重建家園,全縣面貌煥然一新,圓滿完成了黨中央、國務院下達的目標任務,在災區(qū)矗立起了黑龍江省無疆大愛的不朽豐碑,留下了流傳千秋萬代的龍江精神。黑龍江省的傾情無私援建,幫助我們戰(zhàn)勝了大災害,獲得了大發(fā)展,給劍閣人民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教育課:在劍閣縣“5·12”大地震紀念碑上,字如千斤般的雕刻著:“中國共產(chǎn)黨好!社會主義制度好!祖國大家庭好!黑龍江人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