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列[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重慶 北碚 400715]
幽默是一種智慧。
什么是幽默?這個西來的詞語,當然是見仁見智。當代著名學(xué)者周國平認為:幽默是一種智慧。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fā)出的微笑。受傷后衰竭,麻木,怨恨,這樣的心靈與幽默無緣。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fā)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xué)式態(tài)度,它要求與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fā)現(xiàn)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①
蘇軾是中國古代最為幽默樂觀的文人。論性格的樂觀開朗,白居易與他相似,蘇軾自己非常羨慕白居易,自言“我甚似樂天”②,可見是白居易的鐵桿粉絲。但要說性格的幽默和曠達,白居易卻不如蘇東坡。
蘇東坡是一位幽默大師,無論生活多么坎坷,無論歲月多么荒涼,他一樣幽默地笑對人生。千百年之后,我們?nèi)匀粡奶K東坡的幽默中,汲取智慧和攝取力量。當然,作為失意文人,蘇東坡的幽默,也是“受傷的心靈發(fā)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
蘇軾(130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不僅是個文藝巨匠,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位罕見的通才人物,更是個有著極大政治抱負的官員,但他的人生卻是罕見的坎坷曲折。蘇東坡二十一歲時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考試,一路通過禮部考試與殿試,獲進士及第。宋仁宗在殿試蘇氏兄弟后,高興地對高皇后說,他為大宋王朝找到了兩個宰相人材??上K東坡雖有宰相之才,卻無首輔之運,其一生官宦生涯大起大落。蘇東坡雖才高八斗,卻總不得重用,或因作詩不慎,或因出言直率(喜歡開玩笑),一再被政敵抓住把柄,害得蘇東坡在將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一半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遠離朝廷,遠離政治中心。
仁宗末年,蘇東坡向朝廷獻策,提出“厲法制,抑僥幸,決雍蔽,教守戰(zhàn)”等主張,要求勵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斷而力行,但是他的獻策石沉大海。
宋神宗初年,王安石變法,蘇東坡上書反對(變法沒有錯,可是措施不對,加重了農(nóng)民負擔,不切合當時的實際),以此被貶謫到杭州做通判。后轉(zhuǎn)密、湖、徐三州做知州。通判是副職,協(xié)助知州工作,只是個小官兒。元豐二年(1079),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來后授黃州團練副使,更是無所作為了。宋哲宗接位后,舊黨執(zhí)政(司馬光這派),蘇東坡還朝,作翰林學(xué)士,這官兒有名無權(quán)。對司馬光掃除新黨(王安石一派)提出批評,使自己兩邊不討好,又被逐出朝廷,出仕杭、穎、定三州。到他五十九歲時,新黨再度熱政,蘇東坡再次被貶嶺南的惠州和海南的澹耳(瓊州)。他的一生就夾在新舊兩黨間,兩邊相攻,郁郁不得志。③
這樣的遭遇,當然過得凄惶,有時居然弄得食不果腹,借貸度日。面對這樣的生活,蘇東坡不僅沒有氣餒,而且盡量找尋開心,拓展自己的文藝事業(yè),終成一代文藝巨匠,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他經(jīng)常調(diào)侃自己的境遇,以良好的心態(tài)走自己的路。不管生活如何,自己從來不少幽默,從而讓自己過得心情開朗,活好每一天。要做到這點需要博大的胸懷和超群的智慧。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盡管現(xiàn)在很多人自封為“達人”,其實一點也不“達”。
如這段小故事——夢中作祭春牛文:
元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夢中吏人持紙一幅,其上題云:請《祭春牛文》。予取筆疾書其上,云:“三陽既至,庶草即興,爰出土牛,發(fā)戒農(nóng)事。衣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面毀須臾之間,誰為鼓慍?”吏微笑曰:“此兩句復(fù)當有怒者。”旁一吏云:“不妨,此是喚醒他?!雹?/p>
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在黃州被貶六年,無所事事,荒度歲月的一代文豪,拿自己開涮。夢里有小吏請他作文,祭春牛,不知不覺間,就發(fā)出了人生的感嘆:那些泥巴做的牛,反正要打碎了再成泥土,有什么可惜的呵!這樣的感嘆,被一個小吏認為不行,怕又被認為是諷刺朝綱。還好,另一個小吏說,沒有關(guān)系,可以喚醒那個生氣的人。你看,連做夢都還被懷疑,可見活得多累。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蘇東坡仍然尋找到了幽默的由頭,實屬不易??梢娝男闹?,隨時都在尋覓幽默的由頭,或是盡最大可能去發(fā)掘生活中的幽默。
在黃州時,蘇東坡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幽默地記述道:“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fēng)吹面如墨?!雹莅炎约旱哪樥f得跟墨水一般黑,確乎很逗。在他幽默感的影響下,小妾王朝云哈哈一笑,甘愿布衣荊釵,與蘇東坡共度患難,還發(fā)明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
拿自己開涮,一是不得已,二是要有大胸禁。恰恰好的是,蘇軾兩點皆足。
第二,蘇軾可以做到對朋友盡其善意的戲謔,讓友誼之花常開。蘇東坡談笑戲謔,歷代著作中已記載很多。明清以來,蘇東坡更是被小說家當成了幽默的淵藪,他的名下又被虛構(gòu)、演繹、附會了許多故事。蘇東坡與蘇小妹、與僧人佛印之間,調(diào)笑取樂,笑話段子頗多。
當然他戲謔最多的友人是佛印,還有他的妹妹,不過后者恐怕僅僅是傳說,比如《蘇小妹三難佛印》《兄妹戲?qū)Α方^對是杜撰。查《蘇老泉年譜》⑥,無蘇小妹此人。如果有,也是蘇東坡的堂妹。倒是戲謔佛印的故事甚多。比如這則《吃餅》: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shù)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yù)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⑦
當然這則故事也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不過,在被貶的日子里,蘇東坡和朋友之間的這種戲謔,也是種精神力量,支撐著他走了過來。
蘇東坡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打擊不斷,厄運不間。然而蘇東坡能看得開,他秉承了道家“物我兩忘”的處世思想,把一切名利、榮辱看得淡然。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自請外放的蘇東坡經(jīng)過吳興(今浙江湖州市),恰逢老朋友李公擇喜得貴子,大宴賓客,席間蘇東坡?lián)]毫寫下一首《減字木蘭花》。詞的上闋寫朋友生的兒子不凡,真乃上天送的麒麟兒。下闋寫了古時生兒散發(fā)喜錢喜果的習(xí)俗,“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就是描寫的這種場面。末兩句顯現(xiàn)出蘇東坡的幽默風(fēng)趣來:“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元帝生子,宴請了百官,還每人賞賜束帛一匹,大臣殷羨叩謝道:“臣等無功受賞。”晉元帝說:“此事豈容卿有功乎?”晉元帝的意思是:我老婆生孩子,當然是我播的種,有你什么事?難道你們還想讓我戴綠帽子不成?可想當時殷羨該是如何的尷尬,這以后朝臣常拿這事取笑他。蘇東坡把這故事引用到詞中,意思是:多謝多謝,我是無功受賞了,這件事情,怎么可以該著我有功呢?語言詼諧風(fēng)趣,難怪引得“舉座皆絕倒”。
蘇東坡在另一首詞《前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背浞纸沂玖巳松目喽?。然而人生短短幾個秋,苦難多歡娛少,何不看淡一點,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呢?所以蘇東坡的幽默風(fēng)趣也正是為沉重的人生減壓,讓自己脫于塵世的紛爭,讓心靈融于清風(fēng)明月中遨游,達到一種超然物外、至高至美的人生境界!
幽默是作家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不懂幽默的作家,不會成為優(yōu)秀的作家。因為人世間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需要有人來制造一些輕松快樂的氣氛來以此釋懷。作品若是太沉重,又能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什么希望呢?
蘇東坡當然是一個詼諧幽默的作家,他的言談、詩文,往往妙趣橫生。寫于海南儋州期間的《夜燒松明火》,是他平生所作詩歌中最幽默的一首。
詩歌大意是:歲末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晚上,蘇東坡的住所冷清、寒冷。但是,松明火讓滿室紅光,猶如鳳舞龍飛??焖衮v起的火焰,明亮炫目,青碧的煙霧呈團狀飄浮。幽居偏僻之人,仿佛突然間大富大貴起來,帷帳都散發(fā)出椒蘭的芬芳。松煙點綴屋頂,松明燃燒時流出的汁液,滴流在銅盤中??粗擅魅紵?,漸漸成為灰燼,想起晉朝大富豪石崇,他家早上煮飯都不用柴火,用蠟燭;又想起本朝萊國公寇準,府上夜夜高朋滿座,巨大的蠟燭間,觥籌交錯。⑧
因此不由心生感慨:寇準被貶至??底隼字菟緫魠④姷臅r候,??祽?yīng)該是沒有松明這種好東西的。蠟燭燃盡,夜卻漫長,寇準在??档娜兆哟蠹s是不太好過的吧?
當然,其實寇準是個相當清貧的人,關(guān)于他夜夜蠟燭的事,也許是訛傳。這首詩,苦中作樂,睥睨富貴,極盡夸張之能事,將精神勝利法發(fā)揮到極致。詩人的自身形象也由此顯得天真爛漫,十分可愛。
蘇東坡為什么能這么幽默?林語堂認為: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國的文化,到了相當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學(xué)出現(xiàn)。
林語堂說得明白,人能幽默,得有幽默的性格。一個內(nèi)向的人,不是說他不幽默,但幽默絕對少。蘇東坡除了性格外,還特意善于從生活中挖掘幽默的因子。
第一,蘇東坡不斷地向下層人民學(xué)習(xí)。蘇東坡長期遠離朝政,被貶被謫,成就了他和下層人民的密切交往。《東坡志林》中,這種記載不少,比如這則《記道人戲語》就相當有意思:
紹圣二年五月九日,都下有道人坐相國寺賣諸禁方,緘題其一曰:“賣錢不輸方”。少年有博者,以千金得之。歸,發(fā)現(xiàn)其方,曰:“但止乞頭?!钡廊艘嗌棋餍g(shù)矣,戲語得千金,然也未嘗欺少年也。⑨
這則勸賭的故事,十分精彩??扇魶]有在民間生活的體驗?zāi)苡羞@樣的感受嗎?向人民群眾接近、學(xué)習(xí),才會有生動的語言,深刻的體驗,也才能衍生出幽默。
第二,蘇東坡性格使然。除了天分之外,蘇東坡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幽默藝術(shù)。宋朝的科舉考試,措辭、用典都有極為嚴格的規(guī)定,但是,蘇軾竟然膽敢在考卷中虛構(gòu)上古圣賢對話(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要知道,倘若被考官發(fā)現(xiàn)不是出自經(jīng)典著作,他的結(jié)局只有一種,那便是:名落孫山。這點他和晚唐的溫庭蘊有一比,敢拿莊嚴的科舉開玩笑,真是吃了熊心豹膽。
幽默詼諧,大概也是蘇軾化解一生坎坷、磨難的靈丹妙藥。比如他對于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幽默,絕對是處理其的好辦法之一。有一次子由(蘇轍)的朋友來找他幫忙,說白了就是到朝里找關(guān)系做官,這事兒難,推又不好推,于是蘇軾就講了個笑話來作譬喻,來客明白了,欣然離去。這不能不說是幽默的作用。
第三,被豐富知識熏陶的結(jié)果。蘇東坡少負盛名。當年去參加科舉考試,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考試須用典。東坡隨意地寫上:“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主考的是著名詩人梅圣俞,讀到此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于是將糊了名的的試卷拿給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飽讀詩書的歐陽修也覺得很奇怪:“這是出自哪本書?”梅圣俞有些納悶,也只好說:“需要出處嗎?”到了揭榜的時候,歐陽修看到蘇東坡的姓名,這年輕人已經(jīng)享譽中華大地了,只能感嘆道:“這個青年才俊必然有他的出處?!钡鹊酱鹬x座主的時候,歐陽修詢問該典故的出處。蘇東坡回答:“需要出處嗎?”無厘頭的回答反而讓歐陽修覺得這個年輕人豪邁,在歐陽修的獎掖下,年輕的蘇東坡從此在文壇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蘇東坡的幽默是骨子里流露出來的,并沒有矯揉造作。王蒙說,幽默是一種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沒有痛苦和狂歡強烈。但應(yīng)該說比痛苦和狂歡還耐嚼。蘇東坡的幽默,是他的智慧結(jié)晶,也是他對現(xiàn)實的反抗,更是他的一種人生境界??梢赃@么說,蘇東坡的幽默,也是造就他成為一代文藝大師,一代文藝通才的必備條件。蘇東坡的幽默,融入了他對現(xiàn)實的思考,對人生的追求,面對黑白顛倒,是非混淆,邪惡當?shù)赖乃纬鐣哪?,是他的吶喊和博弈?/p>
幽默是一種對生活的感受形式,這種形式需要健康的心理做基礎(chǔ)。如果人在某個方面太貪,太過,都無法幽默。由此可以肯定地說,雖然蘇東坡的一生,屢遭貶謫,多次受排擠打擊和誣陷,但他因為有健康的心理,用幽默作為武器,化解了人生的困厄。這也是奠定他文學(xué)成就輝煌的基礎(chǔ)。
① 周國平:《論幽默》,http://blog.sina.com.cn/zhouguoping.
② 蘇東坡:《送程懿叔》,《蘇東坡詩詞》,吉林文史出版2004年版,第77頁。
③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xué)史》(三),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43—58頁。
④⑤⑦⑧ 蘇東坡:《東坡志林》,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1頁,第52頁,第73頁,第109頁。
⑥ 劉少泉:《蘇老泉年譜》,眉山三蘇文管所內(nèi)部1981年版,第54—133頁。
⑨ 蘇東坡:《答劉沔都曹書》,《蘇東坡文集》第49卷,中華詩詞網(wǎng)http://www.zhsc.net/Item.aspx?id=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