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民晚報》老社長趙超構(gòu),許多新聞界人士都說,他“一生是個記者,一生是個平民”。
趙超構(gòu)生活平民化,這是人所共知的。他住在虹口溧陽路瑞康里時,夏天下班后,愛在弄堂里乘涼。光著膀子,搖著蒲扇,端只小凳子一坐,與鄰居談天說地,聽各種社會新聞。他住的瑞康里八十二號,是一樓一底一個亭子間的一幢舊屋,臥室兼書房只有十平方米大小,一張三尺寬的鐵床睡了幾十年。統(tǒng)戰(zhàn)部多次請他搬個地方,他始終沒有同意。直到1990年,他去世前兩年,因為兒女都有了孩子,實在擠不下,才在朋友們一再相勸下搬了家。新家在吳興路,他因陋就簡,沒有任何裝修,石灰墻、水泥地,就搬進去住下了。他平民化的思想,還體現(xiàn)在使用公車上。他是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按規(guī)定,可以有一輛專用小車。他嫌太“官氣”,便退掉了專車。
從報社到里弄再到社會,趙超構(gòu)始終保持一顆平民的心。正因為植根于草根階層,他的文章才能處處反映百姓的心聲,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