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言
在美國休假,名牌打折店里多見中國人,科學博物館里不少印度人,現(xiàn)代藝術(shù)館里是穿著前衛(wèi)的歐洲人,美國人則在后院燒烤或是沙灘上曬太陽。這既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旅游偏好,也是各國變化中的經(jīng)濟實力的直觀反映。
中國人還處于剛富起來,對物質(zhì)高度追求的初級階段。歐洲人追求放松和減壓,而陷在經(jīng)濟危機泥淖中的美國人,則越來越向沒錢但有閑的歐洲人靠攏。
中國人旅游有幾個特色:愛扎堆,喜購物,住得省。在外國看到一群穿得差不多的西裝人士,準保是公款旅游的中國人。走在前面挺胸凸肚的是領(lǐng)導,隨從在一旁側(cè)著身子指指點點。就算是自由行的,也喜歡呼朋喚友,成群結(jié)隊呼嘯而至,商店里凈是操各種地方方言的喧嘩聲。內(nèi)地游客手里總是大包小包地提著名牌購物袋。走進香港名表行或是大商場,店員會主動用普通話打招呼,然后幾句話就說到內(nèi)地客的心坎上:“這是全進口的,現(xiàn)在正在打折?!眲e看內(nèi)地游客動輒花幾萬塊買包買衣服,在吃和住上卻是很簡單,吃飯大多在血拼的間隙隨便解決了,粥粉面小店是內(nèi)地游客的最愛。住更是不講究,尖沙咀或者旺角幾百塊一晚的小店就搞定了。
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游客曾經(jīng)也是這樣,現(xiàn)在他們已到了旅游的第二階段,就是愛購物但更重享受。夏威夷高級餐館里大多坐的是日本人,有臺灣旅游狂熱者一年不買新衣鞋子,但出門要住幾千美元一個晚上的高級賓館。愛看景點的大陸游客可能很難理解,干嗎睡一覺要花那么多錢?其實他們的旅游目的也就是體驗自己享受不到的豪門生活,平時沒辦法住海邊別墅,就在旅游的時候完夢。相對而言,肩背手提名牌購物袋的大陸游客有點兒虧了。拼命逛街或是踩景點希望把飛機票的本錢掙回來,但這等于把休假也變成了工作,失去了休假的意義。
歐美客旅行相對比較苦行僧,似乎總要跟自己過不去。到海邊滑水或是潛水,爬山又背著跟人差不多高的登山包宿營。冬天從事對膝蓋很不好的滑雪運動。他們天性喜好冒險,因為從小生活在地廣人稀的環(huán)境中,追求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歐洲人休假時間長,儲蓄利率又低,要像中國人這樣存一年錢在幾天內(nèi)集中買一堆東西,或者日韓游客存幾個月錢去享受幾天高級酒店也消費不起。歐洲人熱衷的休閑,就是在鄉(xiāng)下人跡罕至的地方租一個房子,在那里待上兩個星期。迪士尼適合美國人這種收入較高、休假時間短的生活方式,而在歐洲就行不通,所有迪士尼樂園中就數(shù)法國那座經(jīng)營最不成功。
中國人的休假是做加法,看風景,還有把好東西往家里搬。歐美人休假是做減法,什么也不做,把頭腦清空讓身體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