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昀
12歲的艾米生理性別為女孩兒,但她一直認為自己是男孩兒——像她這樣有“性別焦慮”的孩子,成長過程充滿了煎熬,也很有可能因此摧毀自信。
兒童也有“性別焦慮”
“性別焦慮”又稱“性別認同障礙”,指某人認定的自己的性別與生理性別不符。過去,這種病例十分罕見,1998年時英國只有4000例。但1998年~2010年,這一病例確診人數(shù)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目前已達1.25萬例。
文章開頭提到的艾米,從小就不喜歡洋娃娃,反而對汽車、輪滑、滑板等情有獨鐘。上幼兒園后,她要了男生校服,自稱“查理”,美術(shù)課上還把自己畫成男孩兒。剛開始,媽媽凱蒂對此并不十分擔心,可是,艾米5歲時突然問她:“我什么時候長小雞雞?”
現(xiàn)在,艾米看上去是個典型的男孩兒:喜歡玩滑板,沉迷于電吉他演奏,房門上貼著海盜和骷髏的海報……
2011年9月,凱蒂同意女兒以男孩兒的身份進入中學。同學們還算比較接受她的男孩兒身份,艾米也感覺自己勇敢了,因為“男孩兒通常比女孩兒更勇敢”。
凱蒂也開始稱呼女兒“查理”,努力用“他”代替“她”,但經(jīng)常搞錯?!拔乙恢庇X得她會改變想法,每天都問‘你確定嗎,但她從未動搖過?!?/p>
延緩青春期
“查理”的身體卻在往另一個方向發(fā)展,12歲的她胸部開始發(fā)育,很快就會來月經(jīng)?!八龑ψ约旱呐陨眢w很抗拒?!眲P蒂擔心地說。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她決定帶“查理”在倫敦塔維斯托克診所接受治療,通過服用藥物推遲青春期。
在英國,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癥的兒童一般在16歲前不得接受醫(yī)學治療。但塔維斯托克診所卻嘗試為12歲左右、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提供治療,通過注射下丘腦阻滯劑,讓他們暫停發(fā)育。
這種使用阻滯劑的治療方式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兒童和青少年性別診所首創(chuàng),2000年起為16歲以下患者提供治療。在青春期早期延緩孩子的性發(fā)育,意味著如果將來他們要改變性別,其原有生理性別體征不會太過明顯。
下丘腦阻滯劑的引進頗具爭議,因為未進入青春期的性別認同障礙癥患者中,60%~80%會在進入青春期后放棄先前的想法,繼續(xù)以生理性別生活;而對于已過青春期的患者,情況正好相反,60%~80%的人選擇變性。
目前,未能在英國接受阻滯劑治療的16歲以下的孩子,會前往美國波士頓兒童醫(yī)院性別??崎T診,向內(nèi)分泌學專家諾曼·斯派克醫(yī)生求助,這位醫(yī)生一直倡導(dǎo)給12歲以下的患者提供阻滯劑治療。斯派克認為:如果使用阻滯劑時孩子的性別特征尚未顯現(xiàn),自認為是女孩兒的男孩兒沒有胡子和喉結(jié),自認為是男孩兒的女孩兒也沒有豐乳翹臀,今后再做變性手術(shù)會簡單很多。
治療引發(fā)的爭議
并非每個治療性別認同障礙癥的醫(yī)生都認同阻滯劑是解決辦法。
加拿大心理學家朱克認為,如果生理是導(dǎo)致性別認同障礙的原因,那它也只是諸多誘因之一,其他還有心理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他相信,許多兒童患者最終會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別。
在朱克看來,性別認同障礙癥的誘因很多,比如父母的疏忽,比如男孩兒在與姐姐的接觸中得到過多女性身份的認同信息,或孩子因受到騷擾而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厭惡等。在他接診的3歲~12歲的患者中,持續(xù)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只占12%。他會鼓勵患者用更隨意的態(tài)度看待性別,孩子的可塑性強,勸服教育更容易對他們造成影響。
塔維斯托克性別認同發(fā)展部的負責人波利·卡邁克爾也贊同朱克的觀點。“如果人們對性別的概念持一種更寬松的態(tài)度,比如對喜歡女孩兒服裝或女孩兒游戲的男孩兒不加以鄙視,更有利于他們認同自己的性別?!?/p>
對于已經(jīng)接受治療的“查理”,凱蒂說:“年滿16歲時,如果她仍堅持要成為一個男人,就讓她服用睪丸激素,那時她已是個成年人,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了。”
貼士:“性別認同障礙”的診斷標準
1. 必須有證據(jù)顯示有強烈且持續(xù)的跨性別認同感。
2. 跨性別認同感不是因另一種性別在文化上有更多優(yōu)勢而產(chǎn)生。
3. 必須有證據(jù)顯示對生理性別有持續(xù)性的不適應(yīng)感,或是無法適應(yīng)自己所屬性別的性別角色。
4. 當事人不可同時擁有身體上的跨性別狀態(tài)(如睪脂酮不敏癥候族或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癥)。
5. 必須有臨床證據(jù)顯示當事人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領(lǐng)域上遭遇顯著挫折或傷害。
(摘自《環(huán)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