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想對你說
小學期中考試早已結束,小女的考試成績怎樣,早已被我拋于云霄之外,但她期中考試的作文內容卻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2007年4月26日12時29分,我收到一條短信,內容如下:“××的家長:您好!您的孩子這幾天的作業(yè)(去年的試卷)都沒有帶來,她說是放在輔導園,請抽點時間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痢晾蠋??!?/p>
當天晚上,與小女聊天,得知小女的作業(yè)的確是放在輔導園。據小女自己所言:當××老師發(fā)現她真的沒有帶作業(yè)時,怒不可遏,從她書桌的抽屜里“搶”出書包并對她說:“書包扔到哪里你就到哪里蹲著……”我溫柔敦厚地問小女蹲著時的味道如何?“我恨她!”小女咬牙切齒地說。
4月28日、29日,學校舉行期中考試。
4月30日晚,天氣格外涼爽,用完晚餐,又與小女在自家的陽臺賞月、聊天。
“期中考試的作文題目是什么?”
“‘老師,我想對您說’。”
我心里不禁一顫:糟了!
“那你寫了什么?”
“除了寫好聽的話,我還能寫什么?”
小女似乎有點憤怒。
“你前幾天不是說‘恨’老師嗎?”
“我敢寫恨老師的話嗎?”
“為什么不敢?”
“那樣,作文不得零分才怪呢!”
……
“××(小女的名字),該你洗澡啦!”小女的媽媽大聲喊道。
小女從陽臺徑直走向浴室,望著小女的背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小小的年紀,竟然如此老于世故,的確讓人心寒。
無獨有偶。一位高三老師問一位高三畢業(yè)生:“高考作文說假話的往往能得到高分,說真話的反而常常會被判為不合格,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將會怎樣做?”高三畢業(yè)生不假思索便答道:“說真話不行,說假話我也不愿意,所以我只好說目前允許說的真話。”
重慶市綦江大橋倒塌前夕,有一名小學生已注意到大橋的問題并如實地描寫在作文里面,但作文尚未送到老師手中,就已經被其母親判為不合格而“胎死腹中”,改成雄偉壯觀的綦江大橋……
1999年的高考作文,許多考生為取得高分不惜以“父母雙亡”作為代價……
“老于世故,讓人心寒”是個人問題、社會問題還是文化問題?
中國的文化中,似乎缺少那種敢想敢講的靈性。胡適在《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中云:“我們中國文人卻最缺乏講老實話的習慣?!泵绹翱偨y西奧多?羅斯福曾在一次演講中公然要求美國人不要學習中國人。
人生活在什么樣的土地上,吸入什么樣的空氣,就會呼出什么樣的氣味。國人“老于世故,讓人心寒”的問題,用農民的言語來說,問題不在“種子”,而在“地氣”。對于植物而言,地氣是指土壤、水分、空氣、陽光等;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地氣就是環(huán)境,包括人的習俗。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良好的種植是一個事實,如果原因不在種子,那么我們一定要承認,我們的地氣環(huán)境中,至少有一部分不適宜種子生長……中國的文化和習俗中有一部分使一粒粒良好的種子不能健康生長。
“一件小事”引發(fā)的思考
昔有鑿壁懸梁的西漢學者匡衡、孫敬,今有無休止地讀書的鄭×。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透露,事實上,現在已出現一個從事補習的教師群體,這一群體還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其中有許多名牌學校的教師在辦班,他們擁有中高級職稱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這個圈子里特別吃香。他們按行情和資歷收費,還往往“名額有限”,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唯恐落后。提起補課,一些家長頗顯無奈,普遍的反映是:費用高,但不補不行,只為了孩子將來考得好。人家都補了,自己不去吃虧。補了總比不補好。一位朋友孩子的經歷頗能說明問題。他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問題不大。但一學期下來,孩子成績僅居中下游。費了好大勁才打聽到,原來班上好多孩子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外邊補課,許多“訣竅”是在補習班上學到的。此后,他不得不四處求人才將孩子塞進補習班。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愛玩,上補習班有人管著心里踏實。一位老師說:“我也知道補課并不好,但我兒子愛打游戲機,讓他去上課,他就沒時間玩游戲,好歹也學點知識,我也省心了?!?/p>
“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些偉大而美麗的口號下,多少位年輕的父母樹立了雄心壯志,制定了宏偉的計劃:孩子尚在腹中便開始胎教,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宋詞,四五歲開始練習鋼琴、書法……而孩子們呢!有人小小年紀就竟然大呼:日子好難挨??!在這些偉大而美麗的口號下,我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僅近視率就可見一斑:小學生為21%,初中生為43.6%,高中生為66.2%。
據一項調查顯示:15歲的中國學生每年上課的天數為251天,而英國為192天,美國為180天,法國為174天,就連競爭十分激烈的日本,也不過為240天。日本小學生在家的學習時間為30分鐘,而中國小學生竟高達90分鐘,是他們的3倍。美國一年級兒童娛樂和運動的時間為每周18.4小時,而中國只有9.2小時,僅為美國學生的一半!補習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南京大學一位法學教授指出的,一是加劇了教育不公平競爭,使教育的競爭成為純粹的金錢的較量;二是增加了學生家長的心理壓力,上重點中學差1分交數千數萬元已不稀奇,這就驅使家長們拼命賺錢,花錢給孩子買課上,心里才平衡;三是學生身心受傷害,假期時間被剝奪,興趣、愛好被扼殺,成了學習機器,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題,電視、課外書不能看,出門游逛更不許,壓抑、苦悶成為普遍的問題;四是一部分教師正常教學不認真,上課“留一手”,課外忙掙錢,荒了“責任田”,肥了“自留地”,沾染上濃厚的銅臭味,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敗壞了師德。長此以往,學生為考分忙碌,即使得到老師補習中傳授的“秘方”拿了高分,卻最終離心智健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越來越遠。若任其發(fā)展下去,受害的豈止是學生?
的確,如果所羅門所說的那句箴言“手懶的,要貧窮;手勤的,要富足”正確的話,那么,中國應該是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國家。的確,如果“勤能補拙”是正確的話,那么,中國的學生應該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學生。
魯迅當年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吶喊:“救救孩子!”今天,我們該“救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