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湖畔。其前身是由美國宗教團體浸信會建立的一所同名的教會學校,1886年由于財政問題而倒閉。1890年,在石油巨子洛克菲勒的慷慨資助下,芝加哥大學起死回生,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級私立大學。這次捐款也因此被洛克菲勒本人稱為“最明智的一次投資”。芝加哥大學的人類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地理學、歷史學、語言學、數(shù)學、統(tǒng)計學、商學、社會學、神學等學科專業(yè)具有卓越的專業(yè)學術水準。芝加哥大學的經(jīng)濟系產(chǎn)生了22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堅持自由市場主義的芝加哥學派,對經(jīng)濟學的研究和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模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岸?zhàn)”期間,芝加哥大學在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物理學家聚集芝大,也奠定了芝大此后在自然科學界的地位。2012年芝加哥大學在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排名中名列全美第5。
芝加哥大學的校訓譯成中文是“益智厚生”,意思是“增長知識以充實人生”(拉丁文: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英文: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該校訓是1911年芝加哥大學的希臘語教授鮑爾-肖里(Paul Shorey,1857-1934) 集前賢詩句而成。前一句來自英國近代詩人丁尼生的代表作《悼念》,體現(xiàn)大學之用。后一句來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ergilius,公元前70-公元前19)的敘事詩《埃涅伊德》, 表達知識的本質意義。
盾形?;盏闹黧w是一只鳳凰,其上端是一本翻開的書, 書頁上印著呈三行排列的校訓。芝加哥大學使用鳳凰作為徽章的主體有幾種可能性:鳳凰可能代表芝加哥大學的“重生”,在破產(chǎn)關閉4年之后,能夠脫胎換骨,成為一所超一流的大學;鳳凰也可以被看做是芝加哥市的象征,1871年芝加哥經(jīng)歷了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城市火災,但是在短短幾年內浴火重生,成功重建,成為美國第二大都市。
光榮榜與杰出校友
芝加哥大學有87位校友和教授曾獲諾貝爾獎(2011年數(shù)據(jù)),其中包括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崔琦。 現(xiàn)任教授中就有8位獲獎者。
有兩位校友曾獲圖靈獎(被譽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12位教授榮獲過國家科學獎章,現(xiàn)任教授中有超過60位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yī)學科學院院士。
阿爾伯特?邁克爾遜(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首先進行光速的測量,并發(fā)明了同位素年代測定法。
1982年,經(jīng)濟學家、同時也教授MBA課程的喬治?斯蒂格勒榮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他是全球商學院教授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費米(Enrico Fermi,1901-1954)和助手們于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使它達到臨界狀態(tài),產(chǎn)生可控的核裂變鏈式反應。這一成就是原子能時代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兩年后原子彈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芝加哥大學也因此被稱為“原子能誕生地”。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196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從1992年到2004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