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橋梁已不甘于直挺挺地架在河岸兩邊,扮演“高級浮板”的角色。它們要做優(yōu)美的弧線,甚至是完美的圓圈。對于橋梁的小小愿望,大膽的設計師們給予了滿足。
英國蒂斯河畔斯托克頓—無窮橋
這座混凝土棧橋上的兩道拱形結構大小并不相同:其中一道長達120米,另一道只有60米。它們帶來的起伏效果仿佛為整座橋梁注入了一股力量。而這座橋給人預留的另一份驚喜,要等到夜幕低垂的時候方才顯現(xiàn):屆時,兩道弧線在鏡面般的河面上投下倒影,拼出一個代表“無窮”的數(shù)學符號—這座橋也由此得名。
德國杜伊斯堡—虎龜大橋
“請問出口在哪里?”這是第一次踏上“虎龜大橋”的游客最經(jīng)常問的問題。這座常常被人誤認為“無法通行”的“迷宮大橋”出自設計師海克·穆特和厄爾里奇·讓特之手。之所以被人稱為“虎龜大橋”,是因為它能給運動于橋面上的物體提供一種“老虎般的加速度”,而游客在橋上移動時卻總是“像烏龜一樣緩慢”。
奧地利格拉茨—穆爾島大橋
穆爾島大橋建于2003年,當時格拉茨恰好入選“歐洲文化之都”。來自紐約的建筑師維托·奧科尼希設計了這座狀如貝殼的橋梁,它漂浮在穆爾河上,“體內(nèi)”容納著一家咖啡館和一座圓形劇場。事實上,穆爾島大橋具有雙重作用:在常規(guī)的橋梁作用之外,它還為游客提供了休息場所。
新加坡—雙螺旋橋
總長280米的雙螺旋橋連接著新加坡的中濱海灣和南濱海灣,這兩個區(qū)域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相當繁華。該大橋的設計師借鑒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為漫步橋上的游客營造了一個極具未來主義色彩的氛圍,而這種參考動植物機體進行設計的理念,也被建筑界歸入了“臟器派”。
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員橋
毫無疑問,建筑師尼古拉·格蘭紹爵士在海上玩了一次“隱喻”。在這座大橋上,白色的弧線和拉索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帆船的桅桿和帆索。事實上,這座位于亞拉河上的橋梁毗鄰大海,距離專向全球海員提供緊急救助服務的“海員使團”機構僅幾步之遙。因此,在一番討論之后,當?shù)鼐用駴Q定將其命名為“海員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