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宏
幼時,曾讀到過《國語》里“叔向賀貧”的故事: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原因很簡單,叔向認為,貧不足憂,而應(yīng)重視建德,沒有德行,則愈富有而禍害愈大,有德行則可轉(zhuǎn)禍為福。
幾千年后的今天,湖南新邵縣與時俱進,熱烈慶祝當選“貧困縣”,演繹了新邵版“賀貧”故事。莫非新邵人是將叔向的“貧而建德”的思想主張發(fā)揚光大,以真正地造福一方百姓?否也!在如今改革開放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不以貧為恥,反以其為榮,這已令人大跌眼鏡,而“千方百計”“艱苦卓絕”“通過兩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等王婆之語,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聽罷這時代新邵人的最牛音,我想說,醒醒吧,不要再自欺欺人,荒唐下去了!
因為新邵的“賀貧”首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瀆職行為。作為地方政府的官員,不想方設(shè)法、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lǐng)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如何還有資格頂著頭上的“烏紗”呢?古之七品尚且知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何況是接受過黨的教育多年的現(xiàn)代“父母官”?
其次,這是一種坐享其成、不思進取的思想毒瘤。連地方首腦都如此造次,何況普通百姓呢?如果讓這種思想蔓延開去,哪還會有繁榮富強的未來新邵呢?
再次,這種行為影響惡劣,將產(chǎn)生連鎖反應(yīng)。如果這樣爭當甚至搶來一個“貧困縣”,是否給那些徘徊在貧困邊緣的縣市傳遞了這樣一個訊息:貧困縣是想當就可以當?shù)?,只要你“千方百計”“艱苦卓絕”地去爭取……
為什么要爭當貧困縣?因為只要成了貧困縣,就能享受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每年就能得到國家的財政補貼,能夠得到很多的本不屬于自己的錢。當一個極度饑餓的人意外得到了一塊大蛋糕,他豈能不慶祝?可是,吃完了這塊蛋糕呢?其實,要致富,靠別人是行不通的,人窮志不能短。朗費羅說過:“人生是一樣的,都是崎嶇不平,只有自己坦蕩才能跨越艱險。”我想,所謂的坦蕩就是問心無愧。新邵人得到這個“貧困縣”的頭銜心里坦蕩嗎?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雙手,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致富與立德并舉!
或許,早在兩年前新邵縣就應(yīng)該成為貧困縣,現(xiàn)在“通過兩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戴上了“貧困帽”,實屬不易,值得慶賀!
或許,新邵縣真的很貧困,而新邵人也真的很想利用“貧困縣”的帽子使新邵縣富強起來。
“寬容比批評更需要勇氣?!被蛟S,“貧困縣”真的代表了新邵的希望?
是不是,我們也該慶祝一下呢,慶祝新邵縣終于榮膺“貧困縣”?
升格小結(jié)
升格文基本就事論理,力求充分明確;語句語意渾然一體,且更靈活生動。議論文最重要的是辯證說理,必須對論述對象有充分而深刻的認識,但也不能陷于空談,要有事實及理論材料,有的放矢,言之有據(jù)。同時要體現(xiàn)議論語言的準確、簡明、嚴密,有條不紊,全面透徹。換句話說,議論文應(yīng)該真正圍繞其“論點、論證、論據(jù)”三要素來構(gòu)思選材布局謀篇,這樣才可能做到文質(zhì)俱佳,富有說服力與教育意義。
【熊金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