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楓
30年前,大舅帶著一大幫要好的同學到家里玩兒,父親就在其中。母親出來招待客人,把第一杯茶水送到父親手里,父親愣了,傻傻地說一聲“謝謝”。
后來,父親每天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等在外婆家山坡后的竹林邊。在家繡花的母親,只要聽見鈴鐺響,便會撒個謊,從家里溜出來。
父親帶著母親,一路穿過竹林,穿過一段浪漫的歲月。正當父親準備提親時,外公卻要把母親許配給一個遠房親戚。母親性子烈得很,頂著外公要斷絕父女關(guān)系的壓力,義無反顧地坐上父親的“鳳凰”自行車,沒有任何嫁妝,便成了父親的新娘。
經(jīng)過浪漫激情的歲月,父親好像耗盡青春的朝氣,他被生活的瑣碎撞倒了。在那間四處漏風的土瓦房里,父親染上了賭癮。母親辛辛苦苦攢下來買牲口的錢,被父親一夜之間輸個精光。錢沒了,父親又背著母親,開始偷家里的米,出門前,往口袋里裝上一把,就能再賭上一盤。有時候運氣好,贏了錢,父親喜滋滋地往家跑,硬要把錢塞給母親。母親躲著他,說:“這錢,臟手哩?!?/p>
世上哪里會有好運氣的賭徒呢?父親又往口袋里藏米,輸紅了眼,連褲管卷里也要裝點兒米。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家一年的口糧,又能裝幾次呢?第一次,米缸見了底,父親慌了神,索性說:再去賭一把。
母親哭了,一邊幫他裝最后的一點兒米,一邊說:“輸光了,你總該回心轉(zhuǎn)意吧。”
天很晚了,父親才回來,哭喪著臉,果真輸?shù)镁?。父親跪在母親面前,痛哭流涕地說:“你咋就不跟我吵呢?”
母親也哭,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父親往廚房跑,說:“我對不起你,我把這不爭氣的手指剁了給你。”
母親一把抱住他,說:“還要用手干活兒哩。”
以前,我從來沒有聽母親說過這段轟轟烈烈的故事,在這個深夜,母親顯得很平靜,我卻聽得心驚肉跳。
“你是不是很愛父親?”我問。
母親不好意思地笑著說:“什么愛不愛的。”
“父親是不是很愛你?”我依然糾纏不休。
母親白了我一眼,笑得有點兒別扭。
“你就從沒想過離開父親嗎?那時,他對不起你??!”
母親搖搖頭,說:“兩個人在一起是緣分,不要說什么對得起對不起的!”
母親喜歡棉花,說棉花暖和,而且可以賣錢過日子?!袄俗踊仡^”的父親,每年都要送給母親一大把棉花。原來,易謝的玫瑰、善變的情話,都不是愛情真正的內(nèi)容。只有母親要和父親一生廝守的信念,才是相愛的歷程中最恒久、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圣經(jīng)》這樣給愛定義:恒久忍耐。等我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母親說:“你要真心喜歡一個女孩子,就應(yīng)該寬容大度一些,擔待原諒她的一切,包括她有時犯下的錯誤。”
這就是母親理解的愛,用一生的包容和擔待去愛。
余娟摘自《星期九》